識別企業文化

才智咖 人氣:1.7W

識別企業文化1

識別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對個人發展極為重要。一個聰明的求職者,不難在面試過程中過濾出一些關於企業文化的資訊,從而判斷出企業的環境是否公平,也可以判斷出如果入職該企業,上升通道中是否有限制因素。有時面試官會問應聘者一些健康、婚姻、孩子、家庭等個人生活細節方面的問題。這樣的問題往往能曝露出企業的某些傾向,其中有些可能是歧視的。對這樣的企業,求職者在做出入職決定前,應該慎之又慎。當然,有些企業的面試官在問這些問題時,主觀上並不希望帶上“歧視”烙印,可客觀效果卻事與願違。這隻能說明一點,就是該企業在對應聘人員進行面試前,沒有精心設計和規劃面試的架構,面試過於隨意,從而導致“失誤”。
這樣的企業,其文化也是不完美的,因為作為企業人力資源配置的重要決策人員,在處理人的問題上過於隨意,對個人來說,對職業發展也非常不利。

識別企業文化2

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是指企業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踐中,逐步形成的為全體員工所認同、遵守、帶有本企業特色的價值觀念。經營準則、經營作風、企業精神、道德規範、發展目標的總和。企業文化是企業中形成的文化觀念、歷史傳統、共同價值觀念、道德規範、行為準則等企業的意識形態,企業領導者把文化改變人的功能應用於企業,以“文”化“人”,以解決現代企業管理中的問題,就有了企業文化。企業管理理論和企業文化管理理論都追求效益。但前者為追求效益而把人當作客體,後者為追求效益把文化概念自覺應用於企業,把具有豐富創造性的人作為管理理論的中心。這種指導思想反映到企業管理中去,就有了人們稱之為企業文化的種種觀念。

企業識別系統

企業識別系統:CIS(全稱“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的中文全稱,是一種改善企業形象的經營技法,指企業有意識,

有計劃地將自己企業的各種特徵向社會公眾主動地展示與傳播,使公眾在市場環境中對某一個特定的企業有一個標準化、差別化的印象和認識,以便更好地識別並留下良好的印象。CI是Corporate Identity的縮寫,直譯為企業形象識別,是企業形象識別系統 (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簡稱CIS)的簡稱。其內容包括理念識別系統 (Mind Identity System,簡稱MI)、行為識別系統 (Behavior Identity System,簡稱BI)和視覺識別系統 (Visual Identity System,簡稱VI)三個方面。

企業cis內部認同的最高目標是建立優秀的企業文化。cis體系中的mi(理念識別),bi(行為識別),vi(視覺識別)三個方面把企業及產品形象中的個性與特點有效地傳達給一切可接受資訊的消費者,使其對企業及產品產生統一的認同感和價值觀,從而達到促銷的目的。由於我們的社會適應市場經濟、知識經濟的要求日益邁向高度的資訊化時代,消費者所接受的資訊越來越多,早已達到了超負荷的狀態,所以如何利用各種資訊傳播媒體有效地塑造企業形象顯得更重要。企業形象對現代社會生活至關重要,因而,人們常稱它是現代企業有效掌握與佔領市場的一隻"魔手"。

全面的cis匯入,是以企業對社會市場和企業內部環境的綜合分析為依據的,對於企業組織結構與企業文化的存在狀況,以及它們之間統一與協調的程度進行深入檢查與研究,最終為企業經營者提供一個加強組織機制,提高企業環境適應能力與市場競爭的契機。

企業cis匯入的價值在於通過建立企業的共同價值觀念與行為準則,為企業的全體員工提供向心力、凝聚力和歸屬感,並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企業文化團體的分離傾向。因此cis匯入,必須要以明確的方式表達企業文化的實際意義,使它成為全體員工的共識。另外,還要對企業文化已有存在方式進行全面的重新檢查與測試,並在此基礎上為企業的決策者提出達到目的的最優規則。

如果把企業文化也分解成三部分,分別與CIS體系的理念識別(MI)、行為識別(BI)、視覺識別(VI)相比較,我們就會發現它們其實是一個交集,二者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係: 首先,我們將企業文化分三個文化層次來理解,分別是: 一是顯性的物質文化,指由企業員工創造的產品和各種物質實施共同構成的'“器物文化”。二是中層的行為文化,指企業員工在生產經營和人際關係中產生的“活動文化”和企業在生產經營管理活動中所形成的一整套制度體系。 三是深層的精神文化,指企業在整個實踐活動過程中所逐步形成的一種企業思想、企業精神和理性認識。其中精神文化是企業文化的核心。

其次,我們來看CIS體現的三個分支理念識別(MI)、行為識別(BI)、視覺識別(VI)情況如下: 理念識別即Mind Identity的縮寫,是CIS體系最核心的部分,其由企業家積極倡導,全體員工自覺實踐而形成的企業信念,激發企業活力,推動企業生產經營的團體精神和行為規範。包含兩個層次的內容:一是企業制度和組織結構層,包括各種管理制度、規章制度、生產經營過程中的交往方式、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行為準則;二是企業精神文化層,包括企業及員工的概念、心理和意識形態等。

行為識別即behavior identity的縮寫,是CIS的動態識別系統,是企業在內部協調和對外交往中應該有一種規範性準則。由兩大部分構成:一是企業內部識別系統,包括企業內部環境的營造、員工教育及員工行為規範化;二是企業外部識別系統,包括市場調查、產品規則、服務水平、廣告活動、公共關係、促銷活動、文化性活動等。

視覺識別即visual identity的縮寫,是CIS三個組成部分中最外在、最直觀的部分,也是具體化、視覺化的傳達形式。它通過組織化、系統化的視覺方案,傳達企業的各種資訊,包括基本要素(企業名稱、企業標誌、標準字、標準色、企業造型等)和應用要素(產品造型、辦公用品、服裝、招牌、交通工具等)。 最後,按照上述的劃分理論,二者的每一個層次都息息相關,並又相互區別。

(一)企業文化第一個層次顯性物質文化與視覺識別(VI)的聯絡和區別。

顯性物質文化中,如產品的外在形象、企業標誌、包裝設計、企業象徵物、企業工裝等,正是CIS體系“視覺識別(VI)系統”設計和應用解決的部分重點問題。當然企業文化的顯性物質文化中的很多東西也是CIS體系“視覺識別(VI)系統”所涉及不到的,如產品造型特點、商標特色、辦公環境氛圍等。

(二)企業文化第二個層次中層行為文化與行為識別(BI)的聯絡和區別。

中層行為文化中所包含的對內規範全體員工的規章制度、對外展現企業形象的公關活動、公益活動等,完全被CIS體系中“行為識別(BI)系統”所涵蓋。但是,BI中關於環境營造、市場調查、產品規則等都超出了企業文化的範圍。

(三)企業文化第三個層次深層精神文化與理念識別(MI)的聯絡和區別。

則與CIS體系的“理念識別(MI)系統”幾乎完全重合。其中企業文化理論將深層精神文化概括為一下幾個方面:企業經營哲學、企業宗旨、企業倫理道德觀、企業精神和企業價值觀。而這些企業文化核心的部分內容,正是CIS體系中“理念識別(MI)系統”規劃的主體部分。但是企業倫理道德觀等是“理念識別(MI)系統”涉及不到的,正如“理念識別(MI)系統”中的企業願景、企業用人等理念也是企業文化所沒有明確規定的。

由此可見,CIS三大系統構建的識別體系同企業文化的各個層面密切相關,但有都相互區別。因此,我們可以把二者理解為兩個相交的概念,即二者存在相同的部分,也各有不同的部分存在,是一個交集。

識別企業文化3

[摘要] 本文通過對企業文化和企業視覺識別系統的含義,企業文化的建設需要視覺識別系統的支援,企業視覺識別系統的完善離不開企業文化的不斷提升等幾個方面的探討,指出兩者是互為表裡,相輔相成的有機整體。

 [關鍵詞] 企業 文化 視覺識別系統

日本知名學者日下公人在《新文化產業論》中指出:“21世紀的經濟學將由文化與產業兩部分構成”、“文化將成為經濟進步的新形象”。企業文化與企業形象相互交融,滲透影響企業的經營管理,從而形成企業的文化生產力。企業文化作為一種極難模仿的核心競爭力,對現代企業在全球化競爭中樹立形象、打造自我品牌有著無可比擬的作用。而企業文化內涵主要通過識別系統(包括理念識別、行為識別、視覺識別)向外界彰顯和傳達。其中視覺識別系統是整個企業識別系統的最終表現環節,也是最直接、最實際、最有成效的部分。因此,企業視覺識別系統是企業特徵的形象載體,特色鮮明、創意獨特的視覺識別系統是樹立企業形象,弘揚企業文化的關鍵。本文旨在通過探討企業文化和企業視覺識別系統的相互關係,進一步加深對企業文化、企業形象及企業視覺識別系統重要作用的認識。

一、企業文化與企業視覺識別系統的含義

所謂企業文化,多數學者將它解釋為:企業在長期的運轉和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經營思想、價值觀念、行為規範、思維方式等的綜合體。它伴隨著企業的成立而產生,隨著企業的發展不斷變化。企業文化是企業的意識形態,是其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

企業視覺識別系統,簡稱VI,是企業識別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在理念識別(MI)和行為識別(BI)的基礎上,通過一系列形象設計,將企業經營理念、行為規範等,即企業文化內涵,傳達給社會公眾的系統策略,是企業全部視覺形象的總和。企業VI包括:標誌、包裝、標準色等元素以及這些元素在企業內部制服、交通工具、文具等介質上的應用。它著力於組織整體形象的塑造,在大眾中提升企業聲譽度和親和力,從而達到對企業及其產品產生一致的認同感和價值觀的目的。

從兩者的內涵來看,企業文化是企業形象和品牌的根基和立足點,企業視覺識別系統是企業形象的具體視覺化表現。也就是說,企業視覺識別系統的核心內容是通過具象的標識、圖形和文字等內容展示企業文化的系統工程。它將繁雜、晦澀的企業資訊,高度概括成簡潔易懂的識別符號,通過外在的形象,在短時間內反映企業內在的本質,以獨特的構思、新穎的形象,豐富的文化內涵給大眾留下完整、美好、難忘的印象。因此,企業文化和視覺識別系統是互為表裡,相輔相成的有機整體。

二、企業文化建設需要企業視覺識別系統的支援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它需要企業根據自身的文化修養、價值觀念、經營理念和企業內外環境進行科學分析,逐步形成成熟的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作為一種意識形態,一方面通過產品質量、管理模式、規章制度等向物質形態轉化;另一方面通過企業識別系統反覆灌輸、廣泛宣傳。企業視覺識別系統的匯入不但使企業文化傳播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還能不斷提升和強化企業綜合實力,是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途徑和企業文化傳播及擴散的有效手段。因此,企業充分繼承固有的優秀傳統,總結提煉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文化要素,通過靜態的、具體的傳播方式,將企業的精神、思想等文化特質形成一個統一概念,以視覺形式加以外化,準確地傳達給大眾,使社會公眾一目瞭然的掌握企業的資訊,產生認同感,達到識別的目的。

企業視覺識別系統作為一種文化傳播的手段,具有文化的導向性和輻射性。為什麼有人只選擇可口可樂而不喝其他牌子的飲料?為什麼有人偏愛摩托羅拉手機?視覺心理學家指出90%以上的資訊接收來源於視覺和聽覺。因此,雖然有品牌的產品功能未必就好,但視覺識別毫無疑問可以在消費者心目中增加產品的價值。這就是視覺識別在潛移默化中使參與者接受共有的價值觀,引導價值取向和行為取向的作用。

其次,視覺識別系統通過不同的渠道產生社會影響,樹立企業形象,擴大企業知名度,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應。比如,世界頂極豪華汽車品牌“BMW”,無論從它音意俱佳的中文名字“寶馬”還是從它藍白螺旋槳標誌,無不蘊涵著“BMW”的品牌精神和汽車品位。“BMW”公司最早生產飛機發動機起步,飛機螺旋槳高速旋轉在藍色白雲的背景上劃出扇形弧線,概括出藍白相間四片扇葉的“BMW”標誌。譯名“寶馬”獨具匠心,“馬”乃載物工具,車的概念顯見其中;一個“寶”字讓人不禁對馬產生的美好想象,因為“寶馬香車”古已有之。“BMW”栩栩如生的視覺品牌形象令人耳目一新,幾十年來“BMW”公司不斷演進、變革,藍白螺旋槳的主題卻始終如一,成為其企業精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顯示了其品牌文化的迷人魅力,也獲得了巨大的商業成功。

另外,視覺識別能加速文化的滲透,提高企業凝聚力和感召力。就像炎黃子孫無論在何時何地看到五星紅旗,都會想到自己的祖國,都會有一種自豪感和歸屬感一樣。因為五星紅旗所傳達的是中國傳統文化,傳達的是祖國對人民的招喚。同樣,優秀的企業視覺識別系統能夠形成特定的文化圈,使圈內外圍繞中心共識形成一種凝聚力和感召力。

三、企業視覺識別系統的匯入需要企業文化的不斷昇華

企業形象是企業身份的客觀體現。不論在哪個行業領域,有影響力的企業形象,其內在的企業文化和外在的視覺表現總是互為映襯、相得益彰的。企業自我評價與社會公眾認知相吻合,這種一致性使企業的經營訴求更容易得到消費者的認同,進而提升企業的影響力。因此,企業在最初建立形象策劃和視覺識別系統時,只能簡單塑造企業主觀所希望具備的形象特徵。隨著企業的不斷壯大和發展,新的形象體系必須不斷從全域性考慮,整體策劃使企業形象完整合理。也就是說企業視覺識別系統的建設是一項長期工程。它是在企業綜合實力的不斷積累和提升,企業文化的不斷昇華和提高的基礎上不斷優化的。

海爾企業文化的核心是創新。它是海爾20年發展歷程中,產生和逐漸形成特色的文化體系。“創新”,伴隨著海爾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大到強、從中國走向世界,海爾文化本身也在不斷創新、發展。隨著海爾的不斷壯大,企業的新標誌也應運而生,與原來的標誌相比,新標誌延續了海爾多年發展形成的品牌文化,並且強調了時代感。通過簡潔、自然、和諧、時尚的設計,賦予海爾企業標識新的內涵,使其成為海爾發展新階段的精神承載。整個字型標誌在動感中有平衡,寓意“變中有穩”。充分體現和延續海爾企業文化。

由此可見,企業視覺識別系統的不斷優化和改進,需要企業持之以恆、循序漸進的借鑑和吸收優秀企業文化,不斷強化新的精神內涵,在不斷完善自我的過程中實現企業形象的改觀,同時賦予企業形象新的文化內涵。實現兩者新的和諧統一。

四、結語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日益明顯和市場競爭的激烈化,企業形象在很大程度上成為企業特色的重要載體。企業視覺識別系統的匯入,作為企業經濟和文化的切入點和結合點,顯得尤為重要。“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老思想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經濟高度發展的需要。企業的管理者已經意識到,優秀的企業視覺識別系統對推動企業經營起著積極有效的作用,它是企業形象策劃重要的戰略內容,是凸現品牌價值的主要手段。但是,再優秀的視覺識別系統也只能部分地傳達企業的文化內涵。因為文化是無形的,是價值觀念和意識形態,是企業長期積澱的結果。企業視覺識別系統只能對企業文化的滲透和傳遞起一定的輔助作用。片面地將匯入視覺識別系統,等同於企業文化的建設是錯誤的。目前,誇大企業視覺識別作用的現象很普遍,企業管理者往往將注意力放在視覺識別上,忽略了企業理念、精神的追求。甚至有的企業希望通過匯入視覺識別系統,依靠設計師的幾套標準化圖形,使頻臨倒閉的企業起死回生。事實證明這些想法是十分幼稚的。

當然,認為企業文化和視覺識別系統互不相干的想法也是不可取的。一些企業發現匯入視覺識別系統並不能如他們所願,便指責企業視覺識別系統不過是泡沫。

總之,誇大或貶低企業文化和視覺識別系統在企業發展中的作用的論點都會將企業的健康發展引向誤區。只有正確認識兩者相互交融,相互滲透的關係,才能各取所長,使企業持續發展。

識別企業文化4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些求職經歷。求職者要為接踵而來的筆試、面試和層層複試做各種準備。看起來,求職者處於被動狀態,不斷地被面試官觀察、詢問、剖析、評價,其實換個角度看,這個過程也是求職者“面試”企業的絕佳機會。

企業一次次面試應聘者,以期通過應聘者越來越難以事先準備的反應,考察其真實水平。

但是,絕大多數面試官不可能像應聘者一樣,做好被“考問”的準備。在這種情況下,應聘人員出其不意地使用一兩招“進可攻,退可守”的招數,或許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搶先一步把企業的家底實實在在地考察一把。

這兒先說個小故事。

19世紀末期,航海業蓬勃發展起來。西班牙有個叫大衛的船長,經營著一個巨大的航運集團,控制了通往世界各國的許多航線。在他的航運集團中,運量最大的船“莎麗"號是整個集團的王牌船艦,承擔著整個集團最重要的航運任務。但令大衛苦惱的是,一直找不到一位合適的人擔任“莎麗”號船長。大衛也曾出重金從航運界中挖了幾位經驗豐富、有口皆碑的船長來主持“莎麗”號。奇怪的是,每一位船長最後都失敗了,他們在其他船隊中表現出的驕人能力在這裡遭到了嚴峻挑戰。雖然船長們使盡渾身解數,但“莎麗”號的經營業績仍直線下降。大衛苦苦思索了許久,終於想通了一個事實:不是船長們的能力不行,而是職位設計本身存在缺陷。這個職位就像一個巨大的黑洞,任何一個踏上此職位的人都逃脫不了失敗的結局。

“莎麗”號的故事在職場中經常被引用,人們把像“莎麗”號船長這種無人可以勝任的職位稱為“守寡式職位”。

識別“守寡式職位”

如果你不幸“撞”上了“守寡式職位”,我的建議是,除非你特別有能耐、有信心,否則還是保守一些較為妥當。那麼,怎麼來識別“守寡式職位呢”?

一般來說,在面試接近尾聲時,面試官出於禮貌或者習慣,往往會詢問應聘者是否還有其他問題需要面試官作答。應聘人員千萬要把握住這個機會,問1-2個問題,一來讓面試官體會到你在來之前做足了功課,反映出你對此次應聘的重視;二來可趁此機會進一步瞭解所應聘企業、崗位的具體資訊。如果沒有特別想詢問的,我的建議是,你可以問“貴公司為什麼會公開招聘某某崗位”——這個問題對識別該崗位是否為“守寡式職位”非常關鍵。

對企業而言,有些招聘是出於成長的需要,有些是業務擴張的需要,但有些,表面上是由於企業始終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抱著寧缺勿濫的宗旨一次又一次虛席以待,實質上卻是由於崗位設定本身有嚴重缺陷而導致頻繁換人。這就是職場“守寡式崗位”的典型表現。

所以,如果主考官回答這一問題時閃爍其詞,或者你從考官的嘴中知道有好幾個前任,那麼也許你所應聘的職位存在著明顯的“模糊地帶”,你該慎重了。

識別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對個人發展極為重要。一個聰明的求職者,不難在面試過程中過濾出一些關於企業文化的資訊,從而判斷出企業的環境是否公平,也可以判斷出如果就職該企業,上升通道中是否有限制因素。

有時面試官會問應聘者一些健康、婚姻、孩子、家庭等個人生活細節方面的問題。這樣的問題往往能暴露出企業的某些傾向,其中有些可能是歧視的。對這樣的企業,求職者在做出就職決定前,應該慎之又慎。

當然,有些企業的面試官在問這些問題時,主觀上並不希望帶上“歧視”烙印,可客觀效果卻事與願違。這隻能說明一點,就是該企業在對應聘人員進行面試前,沒有精心設計和規劃面試的架構,面試過於隨意,從而導致“失誤”。這樣的企業,其文化也是不完美的,因為作為企業人力資源配置的重要決策人員,在處理人的問題上過於隨意,對個人來說,對職業發展也非常不利。

總之,面試過程可以成為應聘人員和用人單位相互摸底的環節。對企業來講,通過面試可以鑑別並且留住心儀的人才;對應聘人員來說,也可以減少許多不確定因素,讓自己最終抉擇的穩定係數和安全指數大大提高,這樣更有利於保持個人職業發展的連貫性。

TAGS: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