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會計的三種收益觀

才智咖 人氣:1.13W
淺析會計的三種收益觀 收益作為一個基本的會計學概念,其內涵和人們對其認識的演變對會計理論的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從不同的理論出發,對收益概念進行認識和評價,必然會得出不同的收益觀。而不同的收益觀,又會引發對收益的實現、確認、分配等問題的不同理解,進而影響社會資源的配置。基於此,會計出現了三種收益觀,即經濟收益觀、賬面收益觀與變現收益觀。本文擬對三種收益觀進行剖析。

一、經濟收益:社會財富觀

淺析會計的三種收益觀

按照經濟學的觀點,收益是納稅的基礎,是社會財富分配的物件,也是評價企業管理績效的重要標準,是資訊使用者進行決策的主要依據。收益的確認、計量、評價及真實性研究一直都是經濟學以及會計學研究的重點。經濟收益和資本保全概念是密切相連的。要想更好地理解收益的經濟學概念,必須瞭解資本保全概念。所謂資本保全,是指在資本得到保持或成本得到補償之後多餘的部分才可確認為收益,也就是說,在確認收益時必須區分資本收益和資本返回。二者如何劃分,有不同的標準,相應地就有三種資本保全概念:

(一)財務資本保全

亦稱名義資本保全、貨幣資本保全。即以名義資本的保持為基礎來確定企業收益。當企業在一個特定會計期間的`名義收入超過其發生的成本費用、達到了資本保持的目標時,其超過額就可確認為企業在該期間的收益。這一概念不考慮貨幣價值的變動,或認為貨幣價值的變動微不足道,可忽略不計。

(二)不變購買力資本保全

亦稱一般購買力資本保全,是指在不改變會計計量標準但改變會計計量單位的前提下確定收益,即企業的收益確定必須保持原有資本的購買力不變,企業的現時收入超過原有資本購買力的部分才能確認為收益。

(三)實物資本保全

亦稱再生產能力資本保全,是指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必須保持原有的實物資產或原有的生產經營能力。由於企業生產經營具有持續性的特徵,故要求企業在一個資本迴圈終了時收回的資本至少能滿足下一個資本迴圈墊支的需要。這一資本保全理論引入了重置成本概念,認為現時收入超過資產重置成本的部分才能確認為收益。英國桑迪蘭茲委員會就曾指出:“利潤不是維持貨幣資本後的剩餘,而是維持實物形態資本或者說是維持生產一定量產品的能力之後的盈餘。”

顯然,社會財富觀嚴格地以資本保全理論為基礎,只把不損害資本完整前提下的價值增值作為收益,從而保證收益的分配具有足夠的資源基礎。從這個角度看,經濟收益是社會財富增加的主要途徑。

二、賬面收益:虛擬會計收益觀

會計學上的收益具有特殊的含義。一般而言,會計收益與特定的會計主體有關,是會計主體在特定時期內實現的收入與相同期間內發生的相關成本費用配比後的差額。會計收益通常具有如下特點:1.會計收益是根據企業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以銷售產品或提供勞務所獲得的銷售收入減去為實現銷售收入所耗用的費用後的差額。2.會計收益建立在會計分期假設的基礎上,是企業在某一特定時期的生產經營成果。現代的會計收益是按照權責發生制計量當期收入和費用的,相應的會計收益的確定也是以權責發生製為基礎的。3.會計收益的計算是以歷史成本原則計量費用的。由於現行會計實務中企業的資產是按歷史成本計價的,因此費用是已消耗的資產的歷史成本。4.會計收益是依據配比原則計量的。與當期不相關的成本應作為資產專案結轉為以後期間的費用。5.會計收益的確認遵循收入實現原則。只有與資產價值增加的相關條件得到滿足之後,才能確認為收益,即會計收益的確認要遵循收入實現原則和穩健性原則。

賬面收益觀是一種傳統的會計收益觀念,編制財務報表的首要重點是通過收益及其組成內容的計量,提供關於企業經營業績的資訊。投資者、信貸者和其他人士,他們出於對估量企業現金流量的關切,對這種資訊特別感到利害攸關。他們對企業未來的現金流量、對企業獲得現金流量順差的關心,轉化成主要關心收益方面的資訊而不是有關現金流量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