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成本會計課程教學問題與改革

才智咖 人氣:2.25W

在《成本會計》課程中計算和習題佔了很大比例,但是要培養學生後續學習的能力和工作潛力,理論教學內容是必不可少的。

高職成本會計課程教學問題與改革

摘要:《成本會計》課程系統性強、計算量大、公式多、計算複雜,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理論內容偏多,教學方法和手段單一,不同教師間課程標準執行不統一,教學考評方式不靈活等問題,從而影響了教學效果;因此,教學改革中,在理論內容講活、講透的基礎上應加強實踐教學,並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制定並執行統一的課程標準,採用多元化的考評方式。

關鍵詞:成本會計;課程;改革

《成本會計》課程內容,在助理會計師資格考試中佔有很重要的份額,它又是高職會計專業的職業核心能力課程之一。該課程在企業財務會計實踐中,實用性和技能性很強。因此,《成本會計》課程教學效果的好壞,關係到會計專業學生的培養質量,關係到會計學生初級會計資格的通過率,關係到學生的就業,關係到以後學生再學習和工作的潛力。因此,分析《成本會計》課程區別於其它會計課程的特點,挖掘成本會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加強《成本會計》課程教學改革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任務。

一、《成本會計》課程的特點

《成本會計》課程是高職會計專業繼《基礎會計》《財務會計》課程之後的又一門職業核心能力課程,《成本會計》課程與其它會計課程相比,具有理論性強、系統性強和操作性強的特點,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課程內容系統性較強

《基礎會計》《財務會計》課程,每個知識模組之間的關聯性度不大,如:貨幣資金的核算、固定資產的核算、長期股權投資的核算由於不同的資產有著不同的特點,在核算時無論是會計科目的設定還是會計分錄的編制各有其自己的特點,彼此之間的關聯性不大。《成本會計》課程有其自身的特點,各部分內容環環相扣,要素費用的分配所計算出來的資料要傳遞給輔助生產費用,輔助生產費用歸集來的費用又要分配給製造費用、管理費用,進而才能歸集出本月的生產費用,才能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分配。這也就意味著以上環節中的任何一環計算有誤的話,都無法正確地計算出產品成本來。

2.計算量大,分配方法多,公式多

《成本會計》課程在教學中涉及到分配方法的內容很多,如:要素費用分配中包括原材料費用的分配、燃料費用的分配、工資薪酬的分配、輔助生產費用的歸集與分配、製造費用的歸集與分配等。而每個要素費用分配都有五、六種分配方法,不同企業生產的產品,由於每個企業的規模不同,管理的要求也不同,在選擇分配方法時會有一定的差別。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分配時有七種分配方法,並且每種分配方法都有自己的使用範圍。在成本核算時,由於企業生產工藝流程、組織方式和管理要求不同,同一個企業在不同時期內對成本資料的要求也會用差別,這樣就會在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定額法等方法中做出不同的選擇,這些方法計算量大、公式多,不同的方法之間有一定的區別又有一定的相似性。學生在初次學習時,由於只注重具體方法的學習,很容易導致總體把握不準,應用起來也比較困難。

3.表格多,計算錯綜複雜

《基礎會計》《財務會計》課程的特點是經濟業務發生後根據原始憑證,編制記賬憑證,經濟業務中涉及的計算量較小,主要訓練學生編制會計分錄的能力。而《成本會計》課程,由於計算量較大,僅僅根據最原始的單據很難做出正確的憑證,所以往往通過編制表格的方式來完成大量、錯綜複雜的計算。

二、《成本會計》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內容的設定偏重於理論

雖然,近幾年各種高職高專成本會計教材層出不窮,但是從內容上來看基本上都是以製造業成本核算為主線,即:成本會計核算基本知識———要素費用的核算———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的分配———產品成本計算方法。在內容體系上,每一部分內容首先是大量的理論知識做鋪墊,然後是核算舉例,涉及到實踐的內容很少,給學生的感覺就是在運用各種不同的分配方法進行計算,似乎脫離了會計實際工作。

2.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單一

《成本會計》課程在教學中,大多數教師仍然是按照課本教學體系內容,以講授為主,適當地引入少數案例。在教學手段上,大多數教師採用板書和教學課件相結合。隨著高職會計學生招生數量的增加,教師的工作量加大,採用更多新穎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較少,無法調動學生學習本門課程的積極性,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大,甚至有厭學情緒。

3.不同教師間課程標準執行難以統一

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都制定了課程標準,課程標準在執行的時候,由於不同授課教師的責任心不同,具體教學內容處理方式不同,教學效果會有一定的差異。

4.教學考評方式不夠靈活

由於受各方面條件的`限制,目前成本會計課程考評方式,仍是以期末閉卷考試為主,輔助以平時成績。閉卷考試的弊端是讓學生在考前臨時抱佛腳,不管有沒有理解,能應付考試就行了。這種考核方式導致學生考試過後就會忘記所學內容,不利於學生各項實踐技能的培養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三、《成本會計》課程教學改革思路

1.將理論內容講透、講活,加強實踐環節

在《成本會計》課程中計算和習題佔了很大比例,但是要培養學生後續學習的能力和工作潛力,理論教學內容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講述理論內容時,儘可能將複雜的問題簡單化,將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將生僻的問題生活化。加強實踐教學,在《成本會計》課程教學中可採用課堂提出問題———學生回答———教師點評,課後習題、模擬企業操作等形式。這三種形式,可以相互配合,交叉進行。課堂上為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並回答,教師點評並有針對性的講解,講解之後,立即出一些相關自測題讓學生做,這樣能更有效地利用課堂時間;每週佈置學生做一次課後習題,這樣可以使學生及時複習所學內容;每月佈置一次模擬實驗,模擬企業操作把學生置身於會計實務工作過程當中,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成本會計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2.採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成本會計》課程教學中,由於每一知識單元的特點不同,教學方法的選擇上也應有所不同。如:在講授成本會計核算基礎知識、會計報表分析時,可採用適當的案例教學,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基礎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講授要素費用分配時,可以採用分組討論的方法,從而掌握不同分配方法的優缺點和適用範圍;在講授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時,可以帶領學生到企業車間觀看產品生產工藝流程,從而加深學生對不同成本計算方法的認識;在進行模擬企業實驗時,可以讓學生在會計綜合實訓室裡,操作會計軟體來完成。在教學手段的選擇上,也不僅侷限於某種形式。在案例講解和複雜表格計算時,採用多媒體教學可以節約大量的時課堂間,給學生提供更多的知識量;在約當產量比例分配法講解時,採用EXCEL表格和板書的形式,可以加深學生對不同情況下約當量的印象,以便更好的掌握該知識點;在模擬企業實驗時,儘可能採用完全模擬的實訓單據,可以增加學生對原始憑證的感性認識。總之,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3.制定課程標準,強化實施

制定並執行統一的《成本會計》課程標準,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縮小不同班級教學質量的差異。在制定課程標準過程中,教師之間要經常交流,以便制定的課程標準切實可行。在執行課程標準過程中,學校相關部門要加強督導,並將其作為教師教學質量考核的重要內容。根據教學物件的不同,課程標準也要適時調整,在每一輪教學完成之後,教師之間應及時反饋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對原有的課程標準進行定期完善和修訂。此外,教師要經常研討,加強交流,定期到企業掛職鍛鍊,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提高自身業務能力和綜合水平,不斷縮小由於教師個體差異導致的教學質量差異。

4.採用多元化的考評方式

傳統的《成本會計》課程考核分值分配情況是:平時成績20%,期末考試成績80%。課程改革後,考核方式採用多元化的過程考核。課前預習成績佔10%,由學習小組評定分數;課堂發言(包括出勤)佔10%,由老師評定(對於沒有發言的學生按平均分計算);課堂測試佔10%,由授課教師根據回答問題情況做出評定;課後習題佔10%,由授課教師根據學生對習題的理解和正確率來做出評定;單元測試佔10%,每個單元出一份小試卷,檢測學生學習的情況;模擬企業實驗佔20%,可以藉助於財務軟體,讓學生在電腦上操作,根據每位學生的操作情況和實訓正確率,軟體會自動評分;期末考試佔30%,主要考核學生對這門課程的整體掌握情況。過程考核之間彼此獨立又環環相扣,通過過程考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萬俊敏,曾雁.《成本會計》教學改革實踐探析[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1(9).

[2]郭長平.高職成本會計課程教學改革創新的思考[J].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12).

[3]鄒志豔.高職成本會計教學問題剖析與改革途徑選擇[J].商業現代化,2012(6).

[4]李佳林.高職院校《成本會計》課程改革思路探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0(23).

[5]蘇蓉.對分層教學在高職成本會計課程應用中的思考[J].企業研究,20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