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網路環境下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模式探究

才智咖 人氣:1.19W
關於網路環境下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模式探究

  [論文摘要]本文首先闡釋了大學英語分級教學的主要依據,而後分析了網路環境下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模式的優勢,在此基礎上構建了基於計算機網路技術的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模式。

  [論文關鍵詞]網路環境 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模式

  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是基於因材施教的原則,根據學習者英語學習水平不同層次,把學習水平相當的學習者集中在一個教學班級,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教學計劃,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分層次教學。分級教學有利於增強學習者的自信心,使他們在各自不同的起點上共同進步。然而,傳統分級教學依然存在教學模式單一、教學評價體系欠合理、教學資源尚待進一步開發等問題,而現代網路技術的發展和教育技術的開發為完善大學英語分級教學創造了有利條件。

  一、大學英語分級教學的主要依據

  (一)理論依據
  20世紀70年代末,美國語言學家克拉申提出五大假說,其中輸入假說主要闡明瞭語言特別是外語的習得問題。但輸入假說只強調語料輸入是不夠的,學習者需要的是“可理解輸入”,也就是說,學習者接收的語言材料不僅是學習者可以理解的,它們的難度還要略高於學習者當前語言知識水平,這樣的語言輸入才是有意義的。
  這一觀點與蘇聯教育家、心理學家維果茨基提出的最近發展區相似。維果茨基認為,學習者有兩種發展水平:學習者的現有發展水平和即將達到的發展水平。他把這兩種水平之間的差異稱作最近發展區,並主張教學要從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出發,學習內容要有適當的難度,而且這個難度是學生經過一定的努力可以達到的。這樣,學習者就會對學習內容產生興趣,經過努力,掌握新知識,超越其現有的最近發展區,進入下一個發展區的學習。
  這些理論對大學英語分級教學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教師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不同的英語學習水平,為學生輸入可理解的語言材料,輸人材料不能過難,要在學生原有知識基礎上增加適當的難度,同時又要確保有一定的輸入量,這樣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根據輸人假說理論和最近發展區理論的研究成果,我們把分級教學模式運用於大學英語教學中,著眼於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
  (二)現實依據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2007)指出,大學英語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使他們“在今後的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使用英語進行交際”。為此明確提出,各高校要“充分利用現代資訊科技,採用基於計算機和課堂的英語教學模式”。
  由此可見,《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2007)對大學英語教學的總體教學目標要求很高,但它在大學英語教學總課時方面的要求沒有任何改變。這就意味著,傳統的課堂分級教學模式在有限的課時內很難實現如此高的教學目標,課堂內無法完成的一些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只有在課堂外完成。計算機、網路技術成為解決這個難題的關鍵,為學習者課外大量語言輸入和語言操練提供了可能性,把英語教學延伸到課外,使英語課堂內、外教學緊密結合在一起,進而提高大學英語教學效率,促進大學英語總體教學目標的實現。

  二、網路環境下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模式的優勢

  (一)網路教學資源為英語學習者創設真實的語言情境
  英語具有其特殊性,它是一種世界語言,網路資訊80%以上通過英語傳達。對於英語課程來說,語言環境的建立與設計、語言運用的真實性和語言材料的豐富程度是實現課程目標的有力保證。計算機網路技術貫穿於英語教學過程與學習過程,使兩者緊密聯絡在一起。通過網路,利用英語聊天室、電子郵件等流行的網路交流手段,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真實的影象、文字、聲音等學習資源,創造一個有利的英語學習環境,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譯的技能,提高英語交流能力。
  (二)網路環境下英語分級教學改善了傳統分級教學中學生的非正常焦慮感
  很多消極情緒會給英語學習者帶來負面影響。在傳統大學英語分級教學中,學生的焦慮主要來自於課堂教學中聽、說訓練活動。網路教學不同於傳統課堂教學,它不需要師生進行面對面的接觸。不同英語水平學習者在網路學習環境中學習英語,不必擔憂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可以自由選擇學習內容,在虛擬交際語境中進行模擬訓練。這樣學習者的外語焦慮程度會大大降低,壓力減輕,學習變得更加積極、主動,效果更佳。
  (三)網路環境為學生個性化學習、自主式學習創造有利條件
  網路分級教學能根據學習者在學習水平、學習方法、學習目標等方面的差異,為學習者提供相應的學習資料和學習活動,滿足學習者不同的學習要求。基於此,教師可指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逐步提高自主學習能力,進而實現個性化學習、自主性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促進學生英語水平的大幅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