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習方式討究

才智咖 人氣:2.8W
自學習方式討究

如火如荼的新一輪課程改革為新世紀的基礎教育帶來全新的景象,也對當前的語文教學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應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然而縱觀目前的國中語文課堂教學,傳統的“串講加解釋” 教學結構模式,還在影響著大部分的國中語文教師。或者雖然有新課程的理念,卻沒有用到實際的課堂教學中去。
  
  或者對新課程的理解出現偏差,課堂上看上去熱熱鬧鬧,其實討論的問題沒有思維價值,這兩種傾向都嚴重影響了我們語文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長期如此,一方面,剝奪了學生自己主動參與學習的份兒,沒有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機會,沒有自我探究,進行交流合作的機會,再加上老師講課的調子高,而學生本身的基礎差,最終導致聽不懂或不想聽,對於“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無從談及。另一方面,過於看重形式,忽視教學內容。課堂上看上去熱熱鬧鬧,新招式層出不窮,可花拳繡腿再怎麼好看,也無法掩飾教學實質上的空洞蒼白。顯然這些都是對新課程改革的歪曲。這樣也就自然沒有好的教學效果。
  
  那麼,怎樣在新課程標準理念下來進行“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呢?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呢?” 我認為可以從先學後教,在課堂上分組合作和思維激發教學上進行嘗試。以下就我在實際教學工作中的實踐談幾點看法。
  
  一、轉變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
  (1)作為新時期的國中語文教師,首先應用發展的目光來看現在的時代,創造性地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我們應該清楚準確的認識到,以前如死水一潭、活力不再的“灌注式”語文教學對新時期教育教學是極為有害的的,對學生的發展是極為有害的,是不符合教育教學規律的。
  
  (2)在日常的語文教學活動中,變“填鴨式教學” 為先學後教。洋思中學和杜郎口中學都是這種教學模式的.成功範例。
  
  (3)在學生學法的指導和傳授中,加強課前預習的指導,教會學生如何查閱相關資料;做好課後拓展延伸,增加學習容量,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注重學生主體作用的體現。從而使自己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做到不盲目追求所謂的“新”的課堂教學形式,而進行問題多而雜、啟而不發的“滿堂問”;進行淺層次而不著邊際的盲目的討論。
  
  二、合理分組,共同進步
  分組合作,是符合學生學習規律的。合理的分組,能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構建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充分發揮學生課堂的主體作用,激發其興趣,誘發其思維。在分組時儘量使成員在性格、才能傾向、個性特徵、學習成績等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異,取長補短。一般每小組由4人組成,每人在組內有不同的角色,例如組長,記錄員,發言者等。不定期的互換角色,保證每個學生的積極參與性。同時也可以多種小組形式出硯,如把學生進行配對,一個程度高一點,一個程度低一點,或者一個擅長口頭表達,一個擅長書面表達等的同學組成“同伴”;這樣分組更能幫助學生互相取長補短, 瞭解對於同一篇文章,有不同生活經歷或不同生活背景的人會有不同的理解;讓學生能學會獨立欣賞文學作品。從而通過分組合作,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能力和集體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精心設計,激發思維
  國中語文課堂上的思維激發教學是指,學生在教師的適當點撥和提示受到激發與啟示下,對課文(作品)進行研究性的閱讀,通過獨立發現問題,收集與處理回答問題的有效資訊,表達與交流等方式掌握語文知識、情感等技能。這種學習活動改變了原有的教育、教學條件下偏重記憶和理解,使學生成為知識灌輸的物件。是在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中來,從而讓學生的思維得到激發、探究合作能力得以培養,進而養成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這種教學活動在課堂上的基本操作是這樣的:

TAGS:學習 討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