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美術教學論文模板

才智咖 人氣:2.69W

一、模擬課堂的實驗

中職美術教學論文模板

(一)教學思路

主題確定了,如何進行教學設計?這時想到安教授提出貫穿教學的3個問題:想讓學生學什麼?怎麼教他們學?怎樣知道他們學會了?此次模擬課堂的特殊性在於授課的物件並非真實的學生,而是培訓班的老師們。老師們具有較強觀察能力及豐富的教學經驗,一絲的不連貫或者細節上的失誤都會被他們發覺。面對他們,要上完整而沒有破綻的一節課相當困難。對於教學物件來說,45分鐘內完成平時教學幾個課時的專業課專案也是有難度的。所以我認為在內容上以小見大來闡述課堂上的教學理念最佳。如何控制課堂教學,把握教學難易度?根據對專業的瞭解,先由我設計課堂教學,再與合作組員對照“SCL”模式一項項討論分析,提出看法再修改,最後制定出完整的方案。設計這堂課的教學目的是讓教學物件在45分鐘內瞭解包裝的功能,通過小組合作完成簡單的雞蛋包裝,共同檢驗包裝的實用性和美觀性。

(二)課後反思及建議

英國教學法體現出教學以學生為中心的鮮明特徵,在課堂上發揮得淋漓盡致。利用對概念的質疑,刺激教學物件互動,鼓勵教學物件通過競爭與合作進行小組和獨立的學習。形式多樣的活動保障了學生參與面廣、學習程度深,更好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融學習於快樂的活動氛圍之中,很好地發掘了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效地將理論學習和實踐密切聯絡起來,從而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質量。課堂連貫性很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課件中倒計時的安插,讓教學物件把握瞭解遊戲的時間性等等無疑豐富了課堂的趣味性。

二、真實課堂的實驗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師若想要把教育教學搞好,準備工作非常重要。培訓班結束後,我思考著如何將模擬課堂真實呈現在現實教學中。這堂課要展示“教”與“學”的統一,同樣45分鐘一堂課的授課,不同的是此時的教學物件已轉換成中職生。我最多思考的是:想讓學生學什麼?怎麼教他們學?怎樣知道他們學會了?同樣是三個問題,對於成人與學生來說,兩者的`教學設計呈現的應該有很多不同。

(一)設計思路。中職美術課堂如何體現當前資訊化教學的特色,將英國教學法運用到美術學科中包裝設計課程的課堂上,利用最新教學資源,如何讓學生在45分鐘掌握學習知識等等都是值得我們教師深思的範圍。

(二)學習需要的分析。本節課教學將創設環境引導學生定位目標,具體問題由團隊合作解決,提高學生動腦與動手的能力,加深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教學物件是一些已具備基本繪畫理論、初步瞭解包裝設計理念及手工製作能力的學生。

(三)教學內容分析。本節課選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職業學校實用美術類專業教育部規劃教材《包裝設計與製作》(鄭軍主編)第一章“包裝設計的概要”中第四節“包裝的功能”的內容。本節課主要利用靈活多變教學方式,闡述包裝的功能。

(四)教學資源和技術分析。教學活動在教室進行,需要提供有教學的多媒體、投影機等。教室桌椅擺放為分組教學形式,排成8組,每組4-6人坐在一起,不同程度的學生自由選擇團隊。課前準備小組協作的手工製作材料等。

(五)教學物件分析。本節課的授課物件是中職學校工藝美術專業高二年級動漫班的學生,共有49人。該班同學年齡一般在十六七歲,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是一個需要特別關注的特殊群體。而且已具備基本繪畫理論及電腦設計軟體應用的能力,同時對包裝設計課程有所瞭解。

(六)課堂特色。教學設計中,除了教學內容、課堂流程預設上保持不變,與模擬課堂不同的是:

1.課堂時間的安排。45分鐘時間:組織教學及匯入的知識點控制在10分鐘以內,手工實踐20分鐘,展示與評價、總結12分鐘,預留3分鐘為機動時間。

2.微課技術滲透課堂。10分鐘內把組織教學、整堂課的知識點說清楚,若用傳統講授方式時間是不夠的。經過考慮,決定把知識點製成微課,縮減教師教學中的時間。

3.圖片頭腦風暴。為了避免課堂出現學生在時間限制內完成包裝設計或是不會做、遇到困難就放棄的狀態,我決定在課件上出現思維引導的圖片,這樣做有助於在課堂教學中更充分把握學生的思維變化。

4.小品變成FLASH視訊。模擬課堂以小品形式開場讓人印象深刻,迅速活躍了課堂氣氛,缺點是表演時間較長。因此,這次重新設計將小品改成FLASH視訊,用中職生熟悉的動漫形象“麥兜”來述說。通過課堂生動地引導學生去幫助好朋友“麥兜”,並知道該如何去做。

三、對比教學實驗得到的啟發

當我們認真用心去體會教學的點滴時,就會發現開啟教育教學之門的鑰匙。每一次的實驗給自己的都是深刻的觸動,每一次的實驗都能給自己的教育教學帶來新的思路。課堂如預料中順利進行。比對兩種課堂,同一專案,同一內容,不同的教學物件,產生的效果是不同的。這種教學方式的共性都是歡樂在進行時,師生在課堂教學中顯得比較融洽及和睦。實驗總結具體如下:

(一)需要發揚的優點。從課堂時間結構的安排,可以發現知識傳授者角度的轉變,主動權還給學生,讓他們以自主性獲得了知識。在當今資訊時代師生之間知識傳遞是綜合資訊交流和互動的過程。教師更多應該是促進者的角色,由統一性的教育者轉變為真正意義上的因材施教者。從學生作品來看,真正意義上的課堂已從重傳授向重發展轉變。成人的理解在於如何最快最好地完成目標,而學生的作品更多在於變化,與眾不同的展示。讓人很驚奇的是,成人常規思維下的創作,竟然不及個別學生的靈機一動。有一學生製作的包裝採用了力學原理,既省材料又具較好的包裝實用性。小組的協作、充足的思維發散空間,形成了較好地學習氛圍,改變了以往課堂中重視教師“教”,而為更多地重視學生“學”,讓學生在“學”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二)需要改進的不足。兩種課堂教學中都出現了時間推延的問題。課堂的總結與反饋是畫龍點睛之筆,但由於課堂教學中間部分快樂學習完成專案任務或展示作品中花去了太多時間,導致收尾的總結與反饋時間不夠。

(三)專案任務的難度預設不準確。教學設計中特意考慮學生的思維可能比成人會差些,為了預防出現之前發生的問題,降低了教學難度。但從教學效果來看,學生的應變性很強,思維很跳躍,不亞於成人,無需改低難度。諸如此類的問題,再一次提醒我們教學設計非常重要,不但要備課本,還要認真備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