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出血病人預見護理干預論文

才智咖 人氣:1.89W

健康教育的核心是通過衛生知識的傳播和行為的干預,改變人們的不健康行為,提高人們的健康水平。腦出血是一種常見病,開展針對性的健康教育護理對減少腦出血的發生、降低病死率、增強病人及家屬自我保健意識及提高遵醫行為至關重要。臨床護理路徑是指導護理工作、實施健康教育的有效工具,是依據標準護理計劃,為某一類病人設定的住院護理圖及制訂的詳細照顧計劃。將護理臨床路徑引入內科住院病人健康教育,極大地提高了病人自我保健能力,減少了併發症的發生,收到了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腦出血病人預見護理干預論文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擇2007年1月一6月在神經內科住院的91例腦出血病人,其中男38例,女53例;年齡23歲~80歲,平均年齡50.5歲,均符合腦血管病診斷標準,意識清醒且能接受健康教育。

1.2方法

1.2.1分組方法將91例病人隨機分成兩組,實驗組51例,採用健康教育路徑進行健康教育;對照組40例,採用傳統方法進行健康教育。

1.2.2制訂健康教育路徑健康教育路徑是利用路線圖或圖表對病人進行有目的、有計劃、有評價的教育活動,以提高病人自我保健和自我護理的能力。它由健康教育參照時間、實際教育時間、教育內容、教育方式、效果評價、實施者簽名組成。為保證腦出血病人健康教育方案的科學性、實用性和特異性,在充分了解病人和家屬對健康教育需求的基礎上,護理人員依據健康教育路徑對病人從入院到出院進行連續、動態、有針對性、規範的健康教育。①入院時為病人及家屬介紹病區環境、主管醫生、主管護士、住院規章制度,並讓他們閱讀書面的規章制度。②各種檢查前介紹檢查目的及注意事項。③急性期為病人及家屬講解保持情緒穩定、嚴格臥床休息、保持室內安靜及空氣清新的重要性。④恢復期為病人及家屬講解腦出血預後,指導功能鍛鍊,幫助病人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⑤出院時進行出院指導,指導病人按時服藥、堅持功能鍛鍊及告知複查時間,發放書面出院指導。

1.2.3實施健康教育方案健康教育過程從病人入院到出院貫穿始終,由2名主管護師、2名護師、2名護士組成的責任護理小組進行。病人入院時,首先由責任護士接待病人,給病人做入院介紹,同時講解健康教育路徑表的內容和作用,每日根據病人需要選擇合適時機給病人進行評估、教育、評價,直到病人理解並接受。健康教育應循序漸進,因人而異,有針對性,不拘形式,充分利用與病人和家屬接觸的每次機會進行健康教育。

1.2.4健康教育效果評價每日下午,護士長帶領全體護士對所有病人的健康教育進行階段評價。瞭解病人及家屬腦出血相關知識掌握情況、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及原因,給予補充教育及強化教育。

1.2.5統計學方法採用X2檢驗。

2討論

2.1提高了病人及家屬的遵醫行為傳統健康教育目標不明確,護理人員往往忽略疾病知識的宣教。大部分病人不知道疾病產生的原因、併發症,對疾病急性期、恢復期的過程認識不足,對曰常保健知識的瞭解不全面。應用臨床護理路徑對病人進行健康教育,並適時評價,反覆評估,使病人瞭解自己的`護理目標,主動參與護理過程,積極配合治療、護理,增強病人自我意識和能力,形成主動護理與主動參與相結合的護理工作模式,大大提高了病人及家屬對醫療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及遵醫行為。

2.2健康教育路徑可保證健康教育的連續性和完整性傳統的健康教育缺乏一個科學、系統的實施計劃。許多護理人員缺乏健康教育意識,流於形式,應付檢查。應用健康教育路徑對病人實施健康教育具有計劃性、預見性、可視性。所有護理人員必須按照臨床路徑格式化的內容和圖示對病人實施健康教育,保證健康教育的完整性和延續性。

2.3加強護患溝通,提高護理質量運用臨床護理路徑,護士經常深入病房,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對病人及家屬進行健康教育,滿足病人的健康需求,提高病人及家屬對疾病的認知,增強病人自我護理能力,促進醫護患交流,密切了護患關係。護士可以及時發現病人的思想動態,建立朋友關係,讓病人感到親人般的溫暖,無形中增加了病人對護理人員的信任感,充分體現了‘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宗旨,使護理質量不斷提高。

2.4提高了護士的綜合素質護士為了更好地服務於病人、滿足病人的健康需求、解決病人的健康問題,不斷學習專業知識,提高業務水平,努力學習心理學、倫理學、社會學等相關知識,為自己的工作做好知識儲備,使自己的綜合素質不斷提高。

2.5提高了工作效率在臨床護理路徑記錄中,用打鉤的形式記錄,簡潔、明瞭,護理計劃實施評價一目瞭然,縮短了書寫護理記錄時間,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費,提高了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