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化學新教材教改之我見

才智咖 人氣:2.58W

國中化學新教材教改之我見

國中化學新教材教改之我見

摘要  本文主要闡述在教改思想指導下的新教材和以往教材的差異,一是觀念更新,二是處理教材思路不同,三是教法多種多樣,四是教學手段新舊結合,五是教學效果評價採用素質鑑定的觀點。關鍵詞  國中化學   新教材    教改“教改”試驗正在全國教育戰線轟轟烈烈的開展著,各種各樣的新思路、新方法、新理念層出不窮,令人目不暇接,它們都在一定的環境中展現出了迷人的風采。新教材的實施,在教育工作者中產生了強烈的反響。我個人認為,教改理念和以往的理念差異通過新教材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1、 體現在教育觀念上,教師的角色行為發生改變傳統的化學教學主要是讓學生獲得化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的操作技能。正是在這種教育觀念的指導下,使得傳統的教材內容豐富,知識性、記憶性的要點特別多,使得學生整天忙於記憶,使他們形成一種意識,就是化學學的好不好,全看記的怎樣和做了多少題目,。最後,學生把有趣的科學理解成死氣沉沉、千篇一律的教條。同時,片面的強調學生對基礎技能的掌握,使學生的操作能力僅侷限對於所學的技能操作做的非常的嫻熟,他們只知道要這樣做,而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老師也可能沒有考慮為什麼這樣做。但是,對新教材來說,要求教師不僅要讓不生獲得最基本的、必須掌握的知識外,還要求教師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應用知識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把學生不僅僅看作一個受教育者,還要在一定的程式上把學生看作一個能研究和解決問題的工作者。在教學中,不能一味呈現已有確定的知識,而是邊呈現相關知識,邊創立條件,指導學生通過交流自主獲得以往由教師直接呈現的知識。在這種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創新精神、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應用知識能力都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實踐中我們發現在新觀念的指導下,學生的素質有明顯的提高。2、 體現在處理教材方面,學習的內容、時間、空間發生改變傳統的化學教學中,教材內容集中在兩個場所展開,即教室和實驗室,而且,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學生的實驗操作是相對獨立的。理論課一般在教室中由老師集中講解,下一課再到實驗室進行具體的操作練習。由於國中化學實驗課也不多,過了幾天再去實驗室操作時,可能已經把知識忘記得一乾二淨了。這樣,無論對理論課還是實驗課的教學效果都不很理想。而在新教材中,一方面,對於實驗課和理論課進行了有機的.融合。 例如在新教材(滬教版)九年級化學書第一章<<開啟化學之門>>第三節銅綠的教學中老教材是要求教師演示學生觀察再由教師總結,但在新教材中要求學生在自己去探究得出結論。和以往相比,很明顯現在的效果較為理想。在新教材中,教學的空間和時間上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教學的空間延伸到了教室和實驗室以外。例如,在許多章節的教學中,都有<<你已經知道什麼>>,要求學生在課前先去找些資料或做小實驗或回顧前面的知識對即將學習的知識有一個初步的瞭解。在講<<由多種物質組成的空氣>>之前,要求學生先自己動手證明空氣的存在,通過去找資料或其他方法去了解空氣的組成和用途,,使學生“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再在課堂上講解起來,就是水到渠成了。新教材對作業內容上也作了一定的調整,要求學生去死記硬背的知識點明顯減少,而激勵學生動手操作、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性的問題佔有了主導地位。例如,在氧氣的製取中要求學生自己去製取(因為學生前面已收集過空氣)用瓊脂、果脯、食品袋等物品一個動物細當學生把氧氣製出來後,師生再去討論實驗中出現的問題,這樣我想不會有人對他是否掌握了氧氣的收集產生懷疑了。3、 體現在教學方法方面,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改變在新教材中提供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探究式學習主要有觀摩、調查和分析資料、比較講座歸納等一些常用的方法。這多種多樣的方法在教學中的應用,極大的開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應用能力,使得學生的素質有了本質上的飛躍。應該說,化學中的絕大數知識是無數的科學家通過探究式科研而積累起來。今天,我們在中學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就是培養他們基本的科學研究素質。明天,在化學科學的二十一世紀中,中國就會湧現出更多的化學家的。3.1觀察法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科學觀察可體現為視覺上直接的觀察,也可是藉助媒體技術放大後進行觀察。如微粒的觀察和α粒子轟擊金箔等。科學的觀察要全面、細緻、實事求是,並且及時的記錄下來。化學科學中,有些現象是一個細微而緩慢的變化過程,如鋼鐵的生鏽,這就需要觀察者要有足夠的耐心、要有計劃。觀察時要積極的思考,在客觀的資料的基礎上,充分的和別人交流,既要容納別人的意見,又要堅持自己正確的觀點。3.2調查是科學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調查時首先要明確調查目的和調查物件,制定合理的調查方案,確定明確的調查範圍。如果調查物件較多,則需要隨機選取一部分調查物件作為樣本。3.3收集和分析資料也是科學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收集資料的途徑有多種,可以去圖書館查閱書刊、報紙,可以去拜訪有關人士,也可以去上網搜尋。資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圖片、資料以及音像、影像資料等。對獲得的資料要精心整理和分析,從中尋找問題的答案,湖發現探究的線索。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去搜索知識,掌握知識,既能增加學生的動手應用能力,又能增加學生的情感意識。3.4在化學教學中,有許多知識是要求學生通過實驗操作來完成的。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是首先告訴學生實驗的結果,再逐步的介紹實驗步驟,有些優秀的教師可能在結束會告訴學生這樣做的原因,這就是一節經典的實驗課。其實,這與中學生的認知水平是有斷層的,與他們的認知思維不相符合的。中學生應該怎樣獲得實驗的結果呢?應該說,只有先通過實驗操作,才能體現出結果。同時,實驗步驟是由教材明確給出的,學生只能機械的按部就班,這也抑制了學生創新思維的發揮。由於傳統的實驗方法的弊病,在創新教育中的實驗探究有著獨特的思路。一般是從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開始的。從某種意義上說,提出問題要比解決問題更為重要。提出問題後,教師組織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嘗試著對這一問題的答案作出假設,然後設計探究的方案,包括選擇的材料、設計方法步驟等。實驗方案的設計要緊緊圍繞提出的問題和假設內容來進行。由於環境中諸多的因素都可以影響到實驗的現象和結果,為了確保實驗的結果只是由於假設條件的不同而引起的,就應當使這兩種環境中出假設內容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也就是應當有對照實驗,按照探究方案的步驟進行操作,得到結果,比較所得結果與假設是否相等,從而得出結論後,還需要對整個探究過程進行反思,通過老師得指導和幫助,學生最終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實踐發現知識,發現真理。這樣的學習方法對學生有著極大的吸引力,學生都樂意在動態中掌握知識,可以試想,當一箇中學生既興奮有忐忑不安的心情告訴老師和全班同學他所做出的成果時,時,受到老師充分的肯定和表揚,他的學習興趣必然會得到極大的高漲。這就像我們自己的勞動成果被別人肯定,那麼心理所產生的喜悅是無可替代的。如果說科學技術是社會的第一生產力,那麼,我們也可以說,濃厚的興趣是學習的第一動力。4、體現在教學手段方面,新舊結合,趣味盎然。如今的學生 ,由於家庭、社會的影響,使得他們獲得的資訊不再是主要有老師處所得;許多學生都能上網瀏覽資訊。可以說,在栽些方面,學生所瞭解得資訊並不比老師遜色多少,他們對老師的要求是越來越高,這就使得教師在教學手段上也有所創新,除了常見的教學手段,如化學實驗,還可利用現代化的電教手段,如投影、多媒體課件等。只有在教學過程中手段多種多樣,繁而不亂,使用的恰到好處,學生才會好學不厭,才能主動的學習。在適當的時候,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圍繞課堂的教學內容進行一些社會實踐。例如,在講到鐵的冶煉一節中,有條件的話可以先帶領學生到鍊鐵廠去參觀,再講鍊鐵就很容易了,從實踐走進理論效果非常明顯。多種教育手段適度的穿插交替“趣”、“活”,使學習興趣轉化為行動,逐步養成學習的主動性。5、體現在教學效果的評價方面,“改學業成績鑑定”為“素質鑑定”“不以成敗論英雄”,發現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教師不能因為學生的答案與期望的正確答案不一致而對學生橫加指責。而應該幫助學生去分析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答案,適當的鼓勵以增強其自信心,學生能力也能得以提高。例如,一個學生在寫甲烷燃燒的化學方程式是這樣的:CH4 + O2━CO2 +H2,全班學生鬨堂大笑,那個學生非常尷尬,滿臉通紅,低著腦袋。這時,老師沒有批評他,而是問他氫氣能燃燒嗎?很快這個學生改正確了,接著老師有說我們應該感謝他,因為我們以後就不會再犯這類錯誤了.那個同學的頭這才抬了起來,恢復了往常的自信。在實驗操作中,不僅要看實驗,還要看其過程;在課堂練習中,不僅測驗學生的記憶能力,還要應該考察學生的分析、應用能力。新一輪課程改革,必將徹底改變“素質教育咕得震天動地,硬實教育抓得紮紮實實”的局面,必將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併為每個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創造條件。6、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