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中職“計算機網路”課程的教學實踐與研究

才智咖 人氣:1.44W

【論文關鍵詞】課程教學 網路 實踐研究

試論中職“計算機網路”課程的教學實踐與研究

【論文摘 要】在網路飛速發展的今天,“計算機網路”課程在中職計算機中已屬於基礎實踐課程之一,但由於教材的編寫、學生的個體差異、學校的教學模式等因素導致該課程成了一門較為空洞的理論課。本文根據筆者的教學實踐和經驗,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四個基本方面探討了在該門課程教學上的一些做法,使學生在學完該課程後,能夠真正地感覺到這門課程的價值。
  
  一 引言
  “計算機網路”課程目前在各個高校計算機專業中已成為核心課程之一,甚至有部分高校已將“計算機網路”設定為獨立的專業,該課程的研究和建設在高校中已日趨成熟。但該課程建設在中等中仍出現起步較晚、層次不一的局面。不同職業學校的資訊技術專業對該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重視程度都有不同的理解,教學中遇到了教學目標單一、理論知識枯燥、實驗專案難以操作等問題。
  學生對該課程的教學效果的普遍反映是隻學了一大堆網路名詞、概念和結構圖,有些學生懷著極大的興趣學習這門學科,但是幾節課下來,興趣已所剩無幾了。一學年總結下來,理論和實踐方面好像都沒學到什麼東西。水平仍然停留在只會使用IE瀏覽器、“上網”和“聊天”階段。
  以上這些問題均暴露了中職學校計算機網路課程的教學問題。因此,只有憑藉在教學中不斷地探索,對學科教學改革的不斷修正來彌補教學中理念、手段和實施條件等方面的不足。本文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方面分別闡述對該課程的實踐與思考。
  二 “計算機網路”課程的實踐與思考
  1.教學目標方面
  中職“計算機網路”課程的總體教學目標是有效地培養學生必須的技能(組建簡單網路和網路),同時也讓學生具有一定的計算機網路原理理論知識,以利於他們以後的知識更新。
  根據中職學生的特點,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對該課程的正確認識為主線,在教學內容上進行有針對性的`取捨,通過可操作性的實驗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討論式教學、任務驅動式等教學手段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2.教學內容方面
  如今,各個中職學校所使用的《計算機網路應用基礎》教材都大同小異,教材中先理論、後實訓,教材的開始就是眾多的網路名詞、概念、定義、原理等一些抽象的東西,學生從一開始接觸到這些名詞時就有點懵懵懂懂的,興趣自然提不上來。
  因此,從教材內容上,教師在教學初可根據職業學校學生的特點,將教材內容進行重新編排,從行業需要或學生需求的實際出發,增加和刪減一部分內容,並且選取一部分主線內容作為學生學習興趣的切入點和學習重點,選取一部分非主線內容用於增加學生的探究性和自主學習性。專業重心上,理論教學隨時穿插於實訓內容中。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發現,單純的理論講解給學生的理解和記憶都帶來了較大難度,因此,實訓內容不能滯後於理論講解,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更應將理論內容穿插在實訓部分中,以實訓操作中遇到的現象映射出相關原理。分層教學上,充分引導和輔導學生自主學習,根據學生的能力水平和興趣愛好,幫助不同的學生建立起自己的學習方向。比如,引導對網路組建方面感興趣的學生學習組網技術方面的知識,推薦對Windows網路管理感興趣的學生研究活動目錄設計和Windows域管理。對伺服器管理感興趣的學生從配置使用FTP、Serv-U伺服器等方面進行。
  3.教學方法方面
  根據課堂教學內容的安排,可把課堂模式分為理論課和實訓課,兩者是相輔相成、相互穿插的,但是一堂課的重心在理論還是在實踐,這需要教師去權衡比較。想讓學生學會如何做水晶頭,如何組建一個小型的對等網等相關技能,就必須要讓學生親自動手實訓(實訓包括實地實訓和模擬實訓);要想讓學生具有一定的網路基礎理論知識,並能夠將這些理論和原理相互結合、相互貫通,知識鏈一環套一環,那就需要教師進行理論講授。
  第一,理論課模式。(1)通過實物展示和現場操作驗證理論,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印象。實物展示和現場操作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比如在給學生講解拓撲結構概念時,可以結合本學校校園網的拓撲圖和一些實物照片,來闡述為什麼會有各種拓撲結構,不同的機構中的優缺點等。(2)巧妙設計疑問和思考,讓學生帶著疑問有目的地聽講。帶著問題去了解一個知識點,更加激發起學生的內在求知慾。比如,在講資料鏈路層的功能與作用時,就帶著這樣一種疑問開始整節課:“機器A向機器B傳送資料,一般程式就是A把資料發到線路上,然後B收到後就把資料取下來,但是,中間環節可能會出錯,線路可能會導致資料丟失等問題,因此,資料鏈路層就必須提供一些解決辦法,哪些解決辦法?”。這樣,引發學生的思考,帶著這些問題進入整節課程,而這節課的最終效果也就是學生是否能夠解決這個問題。(3)善於使用課件和模擬軟體,特別是帶有演示效果的課件或模擬軟體。製作課件的目的是為了能夠將一些理論的東西更直觀的表現出來,是在沒有實物的基礎下而採用的一種演示方式,但是,課件的展示並不是單純地將文字內容演示出來,而更多的應該是產生出一種動畫性質。比如,在講交換機的工作原理的時,可以採用Cisco packet tracer模擬軟體,模擬出交換機的工作原理,直觀地演示出交換機中MAC地址表的形成過程以及與各個節點之間的資訊交換過程。(4)理論內容需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理論知識的教授需要循序漸進,前面知識點的內容不掌握,後期知識點就難以與之形成一個串聯,但是從結合中職學校學生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資訊素養來看,對一些抽象的知識點,比如資料通訊原理、廣域網技術等,這些知識點對中職學生掌握計算機網路的基本技能沒有什麼影響或者影響不大,可以留到後期給學生簡單地講授,或結合一些考證的需要、考證的試題給學生講授這型別的知識,效果會更好。這樣保證了學生掌握基本技能的首要任務的同時,也達到了提高的目的。
  第二,實訓課模式。(1)合理安排實驗內容,密切聯絡生活實際,突出實用部分。日常生活中涉及的網路應用案例和任務更能激發起學生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興趣,根據中職學生的崗位能力和培養目標,把元件網路和管理企業區域網,基本的雙絞線製作、網絡卡、交換機、路由器等器材的安裝、設定和使用,Windows NT伺服器、FTP伺服器、郵件伺服器等的安裝和使用等作為實訓課的重點,讓學生在一年的課程學習後,能感覺到自己能夠獨立動手做出點東西來。(2)巧妙安排實訓課的實施過程,重視培養小組團隊協作精神。實訓課對學生來說的主要任務就是自己動手去解決或者完成一個專案,就此教師可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學習小組的成員根據能力混合編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和實訓,以小組為單位團結協作完成實訓任務。(3)注重實驗總結和撰寫實驗報告。在實訓課程中,學生會碰到理論上想不到的問題和現象,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就是一個過程、一種方法。因此,不管實訓是否成功,每次的實訓報告是一種及時總結的必要手段,對實訓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概括和總結,以便於完善整個過程。實訓報告的加深了學生對操作方法的印象,同時也聯絡了一部分理論知識,讓學生對該課程的知識做到融會貫通。
  4.教學評價方面
  針對中職學生的特點,對該課程的教學評價體系不過於單一,但也不需要過於複雜。評價體系大致可分為三種:(1)理論考試部分,用於驗證學生對定義、概念的記憶和理解程度。(2)實訓考試部分,在規定時間內獨立的完成指定的任務,用於驗證學生的操作能力和基本技能掌握程度。(3)實訓報告部分,從實訓報告中能夠看出學生的思路是否清晰,是否真正掌握相關的知識點。
  三 總結
  根據教學實際來看,計算機網路課程相對於一些原理性課程來說還是較受學生歡迎的,如何將受學生歡迎的課程傳授好,對於中職教育來說,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由於課時限制,不能面面俱到。這就要求定位教學目標,優化教學內容,構建新型教學模式,更新教學評價體系。因此使用“基本理論內容+偏重貼近實際需求的實訓”是目前最為直接的方法。
  參考文獻
  [1]李成中.計算機網路教學研究[J].重慶郵電學院學報(科學版),2004(06):1~3
  [2]曾輝.“計算機網路”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華東大學報,2006(S1):92~93
  [3]盧加元.計算機課程實驗教學研究與改革設想[J].福建電腦,2007(08):214~215
  [4]裴有柱.計算機網路技術(第2版)[M].北京:出版社,2007
  [5]周山雪.關於職業技術教育的本質特徵[J].職業技術教育,20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