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地方師範院校《計算機網路》課程教學實踐與研究

才智咖 人氣:1W

論文關鍵詞:網路教學 教學體系 教學改革

探討地方師範院校《計算機網路》課程教學實踐與研究

論文摘 要:《計算機網路》是高校計算機專業的一門必修課程。作為我國高等重要組成部分的地方師範院校,急需對課程教學體系、內容、方法等進行不斷調整和優化,才能適應該課程教學的需要。本文主要針對《計算機網路》課程就教學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如何提高教學效果、優化教學過程等方面進行了一些切實可行的探索、實踐與研究。

  隨著高校不斷擴招,各類學生層次間的距離逐漸拉大,層次界限逐漸明晰。構架在資訊技術教育這條主線上的《計算機網路》教育的難度逐步加大,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計算機網路》的課程體系、課程內容的組織都應當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要改善教學方法,重視教學資源庫的建設,從而達到提升大學生計算機網路應用能力。
  
  1 教學體系研究
  計算機網路技術應用廣泛、實用性強,且概念眾多,理論複雜,技術發展迅速。並且是一門與技術相互滲透、密切結合而形成的交叉科學,按傳統自然方式進行教學的方式由於不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需要,已不再適合新形式的發展。因此要在《計算機網路》課程中形成適應差異,發展便於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體系,而分層教學體系可以使教師根據不同學生層次需求,適當掌握教學進度與深度,從而提高教學效率,滿足水平參差不齊的學生所需。
  1.1 教學目標的層次化
  對《計算機網路》課程教育可採用三層次的教學模式。
  第一個層次為計算機網路技術基本理論教育。該層次教育主要從完善知識結構的角度出發,為學生在計算機網路知識與技能方面打下了一個較為全面的基礎,同時為後續課程服務。
  第二個層次為計算機網路技術使用技能教育,該層次教育主要培養學生具有計算機網路硬體配置與除錯、網路系統安裝與維護、網站建設與的技能。進而能夠解決工作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第三個層次為計算機網路技術應用設計技能教育。該層次教育主要是培養學生網路系統設計與施工能力,使之適應計算機學科的動態發展及與其它學科(如通訊、自動控制)的交叉應用,具有計算機網路建設、網路管理和網路維護的能力。進而成為從事計算機網路及相關領域的系統研究、設計、維護和管理的高階複合型人才。
  1.2 教學過程的層次化
  首先,在備課過程中要做好分層次教學的準備。根據教學目標的層次,結合教材及教學大綱的要求,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適合該層次學習的教學內容,必要時可補充教材上不詳細的內容或進行適當的引申,明確每次課的基礎內容和引申內容。
  其次,在授課過程中要做好分層次教學的準備。對於低層次的學生,教師應放低要求和起點,注重講解和演示,使其掌握必備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對於中層次的學生,教師應精講精練,既重視基本知識與技能的`掌握,又要善於引導他們獨立解決問題;對於高層次的學生,在原有課本知識已鞏固的情況下,教師要引申一些例項讓其多加練習,給該層次學生創造獨立學習和思考的機會,注重培養他們綜合運用計算機網路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採用開放式教學,讓學生有問題時隨時可以提問、討論,採用平等對話的方式,調動全體學生進行自我探索。在練習環節,對基本習題要使各層次的學生都能做對,較難的習題要使低層次的學生能聽懂但不必要求會做,從而在不知不覺中進行分層次教學。
  再次,在上機輔導中要做好分層次實踐的準備。對於《計算機網路》這門課程,實驗環節對於鞏固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有直接的幫助,其實驗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學習效果,因此教師應對實驗教學內容層次化。對於低層次的學生,更多的是做驗證性實驗,通過實驗強化基礎,鞏固技能;對於中層次的學生,要在驗證性實驗基礎上加入設計性實驗,在知識、技能鞏固的基礎上調動起學習積極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對於高層次的學生,應以綜合性實驗為主,設計一些應用性、靈活性及探索性較強、思維量大的實驗。
  1.3 教學考評的層次化
  由於教學目標及教學過程的層次化,教師在教學進度安排、考評標準的設定等方面,既要有統一的要求,又要有高度的靈活性,形成教學考評的層次化。不能只看學生現有知識水平的高低,應考慮學生的層次,以學生在其所在層次取得的進步作為主要衡量標準,平時成績佔期末總評的比重要增加,淡化記憶性內容的測試,增加機試比重,儘量減少評估的偏差,引導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對知識點的理解和運用上。
  
  2 教學內容組織
  地方師範院校《計算機網路》教學內容的知識結構可分為3個部分,共有12章,其中第1章屬於入門篇,主要介紹什麼是計算機網路以及計算機網路的分類等。2~9章是計算機網路的體系結構部分,主要計算機網路的體系結構模型,以及圍繞TCP/IP模型的層次結構、各層軟硬體情況和基本通訊原理等。第10~12章是計算機網路應用技術,主要介紹計算機網路應用工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