熵理論視角下的中國快遞業市場分析

才智咖 人氣:1.82W
熵理論視角下的中國快遞業市場分析

摘 要:我國現代快遞業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已成為一個利潤豐厚、潛力巨大的行業。本文作者運用熵理論中基熵原理、熵增原理和最大熵原理、測不準的三個原理,探討它們在中國快遞業市場分析中的運用,探討中國快遞企業市場競爭新思路。

熵理論視角下的中國快遞業市場分析

關鍵詞:熵理論 快遞 市場分析。

我國的現代快遞業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已成為一個利潤豐厚、潛力巨大的行業。近幾年國內快遞業每年以30%的增速發展,到目前為止我國物流市場的總規模已超過了200億元。伴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化和加入WTO物流市場的完全開放,中國郵政一家“獨霸天下”的國內快遞行業格局的打破,國外快遞企業大舉擴張,我國快遞業出現了國營、外貿、民營等經濟主體、多運輸方式相互競爭的市場格局。外國“列強”資金雄厚,硬條件優越,品牌優勢顯著,國營“巨頭”網路完善,背景深厚;而民營快遞業充滿了生機和活力,是這場競爭中的生力軍。由此可見,我國快遞行業市場的競爭是一個複雜的開放系統,包括了不同的活動主體和不同層面的競爭內容。所以用熵理論來進行分析,也許會給我們一些新的啟示。

一、熵理論綜述。

1.國內外研究綜述。

德國物理學家克勞修斯於1865年在《熱之唯動說》一書中首次定義了一個新的物理量———熵。這標誌著熵概念的正式誕生,但此時的熵理論的研究還侷限於熱力學領域。20世紀50年代隨著資訊理論在美國的出現,熵理論以“資訊熵”的形式蔓延到非熱力學領域。經過麥克斯韋、波爾茲曼、傑尼斯、維納、普利高津等人的努力研究,熵的泛化應用迅速在經濟、都市計畫、決策分析、人工智慧與哲學方面展開。1923年科學家普蘭克首次將“熵”引入中國,隨後我國湧現出了許多熵理論的研究學者,很多學者開始嘗試著把這概念用在管理學的研究中,也有很多學者將熵應用在企業的知識管理、品牌擴散和企業效益評價等領域中,但是將熵應用在競爭態勢和戰略分析中的並不多見。我們在前人研究基礎上,嘗試用熵理論來分析直國的快遞市場的競爭態勢。

2.熵思想概述。

熵是一個廣延量,是微觀態數大小,分子運動混亂程度的度量,這就是熵的統計意義,從通俗的意義上來理解,熵的含義就是一個系統的混亂程度。對於任何一個系統的熵都遵循以下原理:

(1)基熵原理;(2)熵增原理與最大熵原理;(3)測準原理。

二、基於基熵原理的市場競爭主體能力與分析。

任何系統都有個基熵,而每一個企業都有自己獨特的能力域。這裡的能力域不僅僅是企業的業務領域和範圍,還包括一個企業未來的發展潛力和核心的競爭能力所在。由於每一類企業在發展歷程和能力的積累有所不同,因此每一個企業的'核心業務領域有所不同。在這種快遞業重新洗牌的過程中,各種不同的競爭努力都在大舉攻城略地。根據它在經營能力和業務範圍上的不同,我們將它們劃分為不同的能力域。

1.現有市場主題的能力域。

在我國的快遞市場中,競爭主體有以下三類:外貿快遞企業、中國郵政和國內其他快遞企業。外貿快遞企業主要是以DHL,TNT,UPS,FEDXE四大巨頭為代表的跨國性快遞企業。部分是跟隨著他們的客戶來到中國,主要是將中國的貨物運往海外,並將海外的商品運抵中國。在中國境內現有的快遞企業中,中國郵政無論從歷史規模還是影響力方面都是當之無愧的龍頭。中國郵政在國內快遞中建立了318個城市快遞郵件的查詢和跟蹤系統,佔有國內快遞業務的70%左右的市場份額,佔據了絕對領先的地位。而在國際快遞市場上,中國郵政大概僅僅佔據了22%的市場份額。不僅如此,在服務的質量和業務型別方面中國郵政主要承攬檔案類和一般商品類快遞,而對於精細快遞和特殊要求的快遞大部分由外資企業來承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