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價值會計計量模式分析論文

才智咖 人氣:6.62K

【摘要】新出臺的新會計準則出現了幾個較大的變化,而這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對原有的會計要素計量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此次準則的修改側重於知識經濟價值,充分體現了會計工作所能反映的經濟資訊的關聯性。歷史成本作為傳統的會計計量模式,是以權責發生制和歷史成本為計量原則的,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它不能對經濟事務作全面、系統、流動的衡量,從而無法促成知識經濟體制下的金融市場的健康執行,因而更不能精確系統地為股東、債權人提供可靠的經濟資訊。因此以價值計量為代表的多元化會計計量模式應運而生。

公允價值會計計量模式分析論文

【關鍵詞】計量屬性知識經濟計量模式

一、會計計量模式選擇的一般性原則

(一)客觀性原則

客觀性是對會計工作的基本要求。會計工作提供資訊的目的是為了滿足會計資訊使用者的決策需要,因此,就應做到內容真實、數字準確、資料可靠。在會計計量工作中,堅持客觀性的原則,就應當在進行計量的時候,客觀地反映企業的各種資訊,保證會計資訊的真實性,準確給出企業的實際情況,並且使計量結果能夠經受住實踐的考驗。

(二)可比性原則

企業的會計計量,應當按照國家統一的制度規定進行,以使所有企業的會計計量工作都能夠建立在相互可比的基礎上。只要是相同的經濟事務,就應當採用相同或者相近的會計計量模式。計量模式的統一是保證會計資訊可比的基礎。不同的企業可能處於不同的行業、不同的地區,經濟業務發生的時間和空間還有社會經濟狀況都不盡相同,為了保證計量結果能夠滿足企業經營者決策和預測的需要,以便於比較不同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所以企業的會計計量應當遵循可比性原則的要求。

(三)一貫性原則

一貫性原則要求企業的會計計量模式前後各期應當保持一致,不得隨意地變更。如有必要變更,則應當將變更的內容和理由、變更的累積影響數,以及累積影響數不能合理確定的理由等,在會計報表的附註中予以說明。

二、三種特殊情況下的多元化會計計量模式選擇

(一)衍生金融工具

衍生金融工具即金融業的衍生金融產品。現行會計制度的計量屬性是歷史成本,入賬後一般不再變動。而衍生金融工具大多是一種尚未履行的或處於履行中的合約,若按傳統的確認標準,它們一般是不能在表內確認的。由於衍生金融工具的合約在簽訂之後至履行之前往往存在多種風險,因此,歷史成本計量模式就顯得無能為力了。這時,可採用現行市價/名義貨幣計量模式將衍生金融工具單獨立項反映,在交易完成前逐期歸結,交易結束後再一併結轉。

(二)人力資源計量

一般說來,會計工作中對人力資源的計量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人力資源成本會計計量模式,它是應用傳統會計理論與方法,把會計主體針對人力資源的投資即人力資源成本,按照其具有提供未來服務或經濟效益潛力的性質,確認為資產,並進行計量和報告;另一種是人力資源價值會計計量模式,該模式是把人作為具有價值的組織資源並對其價值進行評估、計量和報告。因此,人力資源也應像其他經濟資源一樣,把商品化和市場化作為其計量的前提,即對人力資源的計量可以以勞動力市場為基礎,按勞動力現行市價進行計價,採用現行市價/名義貨幣計量模式。

(三)預計未來事務

對未來事項進行計量時應考慮以上因素的影響,合理的進行估計,並運用最合適的計量屬性。由於未來事項屬於尚未發生的事項,這就決定了它不可能在計量中採用單一的歷史成本計量模式,而往往採用現值和未來現金淨流量的貼現值作為其計量屬性,採用可實現淨值/名義貨幣單位計量模式,以求能比較準確的反映它對企業財務後果的計量。

三、開展會計計量工作的一般性原則

(一)權責發生制原則

權責發生制原則要求企業的會計計量應當以權責發生製為基礎。凡是當期已經實現的收入和已經發生或應當擔負的費用,不論款項是否收付,都應當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凡是不屬於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已在當期收付,也不應當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

(二)配比原則

配比原則要求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收入與其成本、費用應當相互配比,同一會計期間內的各項收入和其相關的成本、費用應當在該會計期間內確認。配比原則是根據收入與費用的內在聯絡,要求將一定時期內的收入與為取得收入所發生的費用在同一期間進行確認和計量。

(三)歷史成本原則

歷史成本原則要求企業的各項財產在取得時應當按照實際成本計量。其後,各項財產如果發生減值,應當按照規定計提相應的減值準備。除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另有規定者外,企業一律不得自行調整其賬面價值。

(四)劃分收益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的原則

劃分收益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的原則要求企業的會計計量應當合理的劃分收益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的界限,凡支出的效益僅及於本會計期間(或一個營業週期)的,應當作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於幾個會計期間(或幾個營業週期)應當作為資本性支出。劃分這兩種支出要求企業在會計計量工作中確認支出時,要區分兩類不同性質的支出,將資本性支出計列與資產負債表中,作為資產反映,以真實的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將收益性支出計列於利潤表中,計入當期損益,以正確的計算企業當期的經營成果。

四、開展會計工作的修正性原則

(一)謹慎性原則

企業的經營活動充滿著風險和不確定性,在會計計量工作中,堅持謹慎性原則,要求企業在面臨不確定性因素的情況下做出職業判斷時,應當保持必要的謹慎,充分估計到各種風險和損失,幾步高估資產或收益,也不低估負債或費用。

需要注意的是謹慎性原則並不意味著企業可以設定各種祕密準備,否則就屬於濫用謹慎性原則,將被視為重大會計差錯,應按重大會計差錯更正的規定,進行相應的會計處理。

(二)重要性原則

重要性原則要求企業的會計計量過程中對交易或事項應當區別其重要程度,從而採取不同的計量方式。對資產、負債、損益等有重大影響,並進而影響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據以做出合理判斷的重要會計事項,必須按照規定的會計方法和程式進行處理,並在財務會計報告中予以充分準確的披露;對於次要的會計事項,再不影像資訊的真實性和不至於誤導使用者做出正確判斷的前提下可以適當簡化。

(三)實質重於形式原則

實質重於形式原則,要求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計量,而不應當僅僅按照他們的法律形式作為會計計量的依據。在實際工作中,交易或事項的外在法律形式並不總能完全反映其實質內容。所以,會計資訊要想反映其所擬反應的交易或事項,即必須根據交易或事項的經濟實質,而不能僅僅根據他們的法律形式進行計量和反映。

綜上,會計計量工作是整個會計程式中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新會計準則中對於計量模式的要求充分反映了當前我國複雜的資本金融市場環境,會計計量工作任重而道遠,目前會計計量是多種計量屬性同時並存,這符合會計計量的未來實際。現階段和未來會計計量模式應該是以歷史成本為主、多種計量屬性並存的混合計量模式、目前人們對在歷史成本會計模式中逐漸引入重置成本、可變現淨值、現值、公允價值計量屬性的必要性都已不再持有異議。但對如何引入和引入多少的量化標準還存在爭議,今後我們還有更多更艱鉅的研究任務,希望新會計準則的實行能為我國的會計行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不竭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