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勞動價值論新解釋

才智咖 人氣:2.95W

【論文關鍵詞】價值;使用價值;勞動生產率

淺談勞動價值論新解釋

【論文摘要】對勞動價值論進行了新的理論解釋,對傳統上理解單部門(同類商品)勞動生產率和價值的關係及“社會勞動生產率的變化不影響同一時間創造的社會價值總量”的觀點進行了發展,證明了在新的解釋框架下理解勞動價值論。才能系統地保持馬克思勞動價值論體系的完整性,才能保持使用價值與價值的關係、價值與價格的關係的邏輯一致性。

20世紀社會經濟條件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勞動價值論面臨一系列的爭議,從根本上說科技革命和知識經濟的蓬勃發展,客觀上要求我們深化對勞動和勞動價值論的認識。在這一問題上,我國著名經濟學家谷書堂、錢伯海、晏智傑等都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本文旨在從另一角度,解決當前勞動價值論理論所面臨的困惑。

一、勞動生產率與價值關係的新解釋

(一)勞動生產率與價值f的關係

科技勞動在創造價值方面的意義問題,一直是勞動價值論引起爭議的關鍵問題,不解決這個問題,就會影響對勞動價值論的堅持,“按照傳統的解釋,如果社會科學技術水平的普遍提高,提高了社會生產率,增加了社會財富,商品的使用價值總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只要社會的勞動總量不增加,原則上不會使價值總量提高。這樣一來,使用價值總量與價值量在總量上的脫離就越來越遠了”,使用價值總量與價值量在總量上的背離使得勞動價值論在解決現實問題時缺乏說服力。

馬克思勞動價值論是通過抽象掉使用價值而對勞動的概念定義的,並不涉及使用價值的創造或勞動生產率的變動。因此如果堅持歷史的、具體的分析方法,可以看到,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時期,決定商品價值量的社會必要時間是不同的,決定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社會正常條件、平均勞動熟練程度和平均勞動強度是靜態的,造成了不同時期的同一商品的價值量無法進行比較。如果不加人時間因素,勞動價值所體現的只能是一種靜態的社會關係,僅適用於研究生產關係,而不適用於研究人與物或人與自然的關係,不能解釋現實中的財富問題。因此,如何從動態的角度,考慮時間、社會勞動生產率變動的影響,去分析、比較商品價值量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對於傳統理解的勞動價值論要進行重新的理論構築,“社會勞動生產率的變化不影響同一時間創造的社會價值總量”的觀點首先得發展,傳統上理解單部門(同類商品)勞動生產率與價值的關係也是有問題的。根據傳統的理解,在不影響部門內的勞動生產率情況下,個別勞動生產率與創造的商品總價值成正比。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單部門(同類商品)勞動生產率的變化或社會勞動生產率的變化,同一時間內創造的價值不變,商品的使用價值量隨著勞動生產率提高而提高,因此凝結在單位商品中的勞動量減少,勞動生產率與單位商品價值成反比。

造成這一理解偏差的根源在於,對簡單勞動和複雜勞動的關係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實際上,生產商品的勞動有簡單勞動和複雜勞動,“少量的複雜勞動等於多倍的簡單勞動”,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以簡單勞動為基礎的。單部門(同類商品部門)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整個部門勞動的複雜程度增加,部門專業化程度增強,部門也可能分化成多個部門,因此按照馬克思複雜勞動與簡單勞動的關係,單部門(同類商品)勞動生產率的變化,同一時間內創造的價值也會有所增加。

同理,從全社會的角度看,“社會勞動生產率的變化不影響同一時間創造的社會價值總量”就有問題了,因為,一方面,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工人專業化程度在加深,另一方面,社會分工深化,生產迂迴程度在增加,社會生產的專業化部門在增加,即使社會的勞動人數及工作時間不變,同類商品(部門內商品)部門的價值總量不變,隨著社會部門的分化與深化,全社會的勞動總量也會因部門增加及勞動的複雜化而增多,社會價值總量因此會增加。即科技勞動不僅會提高勞動生產率,而且這種勞動力的價值以及它所創造的新價值,也同時會成十倍百倍地增加。因此,“無論是就全社會還是單部門而言,勞動生產率提高都與價值量呈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