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棉花高產栽培管理措施

才智咖 人氣:7.47K
淺談棉花高產栽培管理措施

  論文關鍵詞 棉花;高產;技術

  論文摘要
 通過對棉花苗床管理、苗期管理、蕾期管理、花鈴期管理、吐絮期管理的介紹,以便從事棉花工作的人員實現棉花高產。
  
  
  棉花優勢高產,要根據棉花的營養要求,因地制宜、合理密植、科學管理水肥、防治病蟲害,從而最大限度地使植株得到其所需營養,獲得優質高產。主要栽培管理措施如下。
  
  1棉花苗床管理
  播種到齊苗階段, 管理重心是保溫、 保溼促齊苗。隨時檢查薄膜四周是否壓緊, 防止“走氣”。膜內溫度提高到30℃左右,3~7d可出苗。齊苗後,管理重心是保溫防寒、煉苗。白天溫度較高時,應揭開膜的兩頭,以利通風降溫。傍晚或陰雨低溫時封閉保溫。當子葉平展後,應進行間苗,每缽留1根健壯的棉苗,每30m2苗床用壯苗素1支(8mL),對水2kg,選晴天中午均勻噴灑於棉苗葉片上,以防高腳苗。出真葉後,是棉苗最易感病期,天晴時,應在上午9時將薄膜全部揭開降溫煉苗,傍晚再覆蓋。當棉苗有二葉一心後,若無寒潮,可收膜。
  
  2棉花苗期管理
  2.1適時移栽
  棉苗三葉一心時,是移栽適期。應根據天氣、前作成熟情況而定,一般在5月中、下旬,要做到不栽6月苗。
  2.2帶肥、帶移栽
  移栽前2d,噴施1次殺蟲劑,傍晚葉面無水時,苗床撒施尿素15~30kg/hm2,移栽前1d下午,用4 000倍液“802” 溶液澆苗床,既有利於取苗,又能促進根系生長。
  2.3適宜密度
  移栽密度應根據土壤肥力和人為施肥量而定,肥多宜稀,肥少宜密,雜交棉營養生長優勢明顯,株形較高大,枝葉繁茂,宜稀植。一般1.8~2.25萬株/hm2為宜。
  2.4移栽方法
  在棉地免耕或有前作的情況下,宜採用打洞移栽法,在洞內施入腐熟、漚制好的有機肥、磷肥和少量氮肥,再將健壯的棉苗放入,用打洞時帶出的泥土捏碎培根。在棉地翻耕整地情況下,宜採用開溝移栽。按行距開成深15cm的小溝,溝內一側施基肥,再按株距放入棉苗,用小鋤培土略高於缽即可。不論採取哪種栽法,栽後均可用4 000倍液“802” 溶液或1%~2%的碳銨水澆根以促發新根,提高成活率。
  2.5苗期管理
  移栽後,勤查病弱苗或缺株,及時補齊並壯苗。注意清溝排水,做到溝溝相通,雨停水乾。有前作的,在收穫後應及時中耕滅茬。棉花苗期中耕2~3次,除去雜草,早施、輕施提苗肥,特別是套種或套栽的棉苗,應早施提苗肥,苗肥以速效肥料為主,如碳銨一般施用75kg/hm2左右,注意澆根不澆葉,以免灼傷棉苗。
  2.6地膜覆蓋
  棉花采用塑料地膜覆蓋栽培,早春能提高地溫,加速棉苗的生長髮育,同時又能起到保水、保肥等作用,是奪取高產的重要措施之一。由於地膜覆蓋的棉花苗期和蕾期不便於施肥,因而要施足基肥,一般用量佔總肥量的30%~40%。
  2.7苗期壯苗標準
  株高20cm左右,真葉6~8片,生長健壯、墩實、緊湊。主莖紅綠比為4:6,葉片平展,大小適中。
  
  3棉花蕾期的管理
  3.1中耕陪土
  6月中旬,棉株生長髮育進入蕾期階段,此時氣溫高,雨水多,雨後及時中耕爽土,同時培土,使根系下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