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新課標下高中物理教師角色的轉變

才智咖 人氣:3.14W

摘要:新課程目標向教師提出了基礎教育下全面素質教育的實質性內容和具體要求,目標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學會學習,促成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學習為目的。在這樣的背景下,作為教師在積極地參與這場課程改革之中的同時,應及時地對教育觀念、教學過程進行反思,重新審視自身的教師角色,以適應新課程目標的要求。面對素質教育的深入人心和新課程目標全面啟動,從“教學大綱”走向“課程標準”。如何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解決傳統高中物理課堂教學踐中遇到的新問題,以順利實現課堂教學目標,是本文所要探討的。

淺談新課標下高中物理教師角色的轉變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 學生主體作用 價值取向 教學模式等

新課程改革根據我國高中物理教學的實際情況,考慮到高中物理課程設定的經驗教訓,為了進一步提高科學素養,滿足全體學生髮展的需要及注重基礎性,體現選擇性,將高中物理分為必修和選修兩大模組, 並提供了兩類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

高中物理學科實施新課程,目的就是要“因材施教,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促使學生形成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具有科學精神,形成科學態度,學會科學研究方法,進一步發展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逐步形成適應學習化社會需要的終生學習的能力。這次課程改革,對每一位教師來說既是一種難得的機遇,又是一種嚴峻的挑戰。如何在新課程實施中,領悟課程要領,掌握教學方法,更好地勝任物理新教材的教學,筆者認為最首要的課題:教師要對自己的角色進行全面轉變。

 一、物理新教材的特點

根據《普通高中課程標準》新編制的人教版教科書已在江蘇全面推行使用,就高中物理而言,新教材與原來的教材相比有著很多鮮明的特色:新教材中除了傳統的“正文”、“問題與練習”、“思考與討論”、“小實驗”等欄目外,還設計了許多開放性的欄目,如:“科學漫步”、“科學蹤跡”、“科學技術與社會(STS)”、“課題研究”等更符合時代的需要和學生髮展的內容。只有深入研究新教材的特色才能把握新課程的理念,體會編著者和課程改革者的良苦用心,也才能把新課程推向深處。

1.實現了“三個轉移”

一般來說,舊教材多是教科書編者的“獨白”,一部教材在講解新內容時,能引起學生的期待,就已很好了。新教材力圖做到從編者的“獨白”向編者與學生的“對話”轉移,從引起學生的“期待”向引發學生的“思考”轉移,以使學生更加自主地參與教學過程,並培育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為此,教材把“觀察與思考”“思考與討論”“想一想”“說一說”“做一做”等欄目融於教材正文之中,有的甚至是正文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除此之外,在保留必要的驗證性實驗前提下,實現了從“驗證性實驗”向“探究性實驗”的轉移。

2.拓展了知識的寬度,適當降低了知識的難度

新教材按照新課標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的要求,精心選取了作為物理學科中最基礎的和最必備的知識,對一些傳統的知識,如追擊、相遇等問題儘可能的降低要求,甚至對有些複雜內容予以刪減,同時也加入了自然界中四種基本相互作用等合乎時代潮流的內容。這樣教材在對教學的要求上更體現了物理學科的本質,同時也使教材更具有可讀性、趣味性和探究性。因此更適合絕大多數學生的需要,我們在教學中要善於發現這種變化,對學生提出適當的要求。

 3.新教材圖文並茂、貼近生活,便於學生自主學習

新教材努力做到圖文並茂,也就是影象魅力與文字特色並舉。新教材中選用了傳遞大量資訊的各種圖片和照片,它們也是寶貴的課程資源,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文字特色並不僅指遣詞造句的功夫,重要的是要把物理學的背景、情節乃至編者的感情表達出來。例如,在講到萬有引力理論的成就時,教材中寫道:“在實驗室裡測量幾個鉛球之間的作用力,就可以稱量地球,這不能不說是一個科學奇蹟。難怪一位外行人、著名文學家馬克吐溫滿懷激情地說:‘科學真是迷人。根據零星的事實,增添一點猜想,竟能贏得那麼多收穫!”等富有感情的文字語言能吸引學生,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

 4.利用資訊科技,拓展學習思維空間

在資訊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文字教材已不可能承載全部的教學任務,以計算機和網路為代表的現代資訊科技,正在作為教育的工具和物質的實體進入課堂。這次新教材的編寫就順應了時代的要求,使計算機和電腦軟體成為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有利於加速和改善學生對世界的理解,激發學習興趣,增加學生獲取資訊的渠道,活躍課堂教學,提高效率。新課標教材充滿了先進的教學理念,有著諸多新的特色,面對新的教材、新的形勢,我們物理教師首先在教學中要轉變自己的角色。

目前高中新課程已在我省全面實施,新的課程標準對物理課教育功能和學生的能力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隨著新課程的不斷實施,傳統的教學模式越來越不適應當前課程改革的要求了,傳統的物理課堂結構是以灌輸知識為目的,以教師的講授為核心來設計和安排的,從教學過程和方法看就是“提問、講解、鞏固、作業”;從教學關係看就是“我講,你聽;我問,你答;我寫,你抄;我給,你收”。這種刻板的模式導致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銷蝕,嚴重束縛了學生個性的發展、素質的培養、能力的提高,是與新課程改革背道而馳的。

 二、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更新教育觀念,轉變教師角色

新課程目標向教師提出了基礎教育下全面素質教育的實質性內容和具體要求。目標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學會學習,促成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學習為目的。在這樣的背景下,作為教師在積極地參與這場課程改革之中的同時,應及時地對教育觀念、教學過程進行反思,重新審視自身的教師角色,以適應新課程目標的要求。面對素質教育的深入人心和新課程目標全面啟動,從“教學大綱”走向“課程標準”。首先要求教師切實更新教育思想、轉變教育觀念。思想觀念是行為的先導。更新教育觀念,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前提條件。新課程將改變學生的學習生活,也將改變教師的教學生活。作為教師只有充分發揮自身的角色作用,才能充分理解新課程,保證新課程的有效實施。而傳統的教師角色主要是以傳授課本知識為中心,以掌握知識的多少為主要目的,體現在教學上以死記硬背為主要的學習方法,強化起主導作用,導致“題海”戰役和“填鴨式”教學方法,以成績作為衡量好學生的標準。傳統的教師角色在新課程的背景下已基本上不適應了,或者說是遠遠不夠了。而新課程的教學更注重的是學生的學習策略的運用,不以掌握知識的多少為目的,而是給學生提供知識平臺,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只是指導和幫助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但,同時,要參與學生的各個環節的學習活動中去,與學生交流和溝通,準確地瞭解學情,及時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或調整教學計劃,從而實現向學習方式的轉變,發展學生搜尋和處理資訊的能力、自己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在這過程中,教師不是統治者或權威者,而是作為學生的指導者、交流者和合作者,與學生共同探討問題,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啟發學生,與學生一道尋求真理,並且能夠承認自己的過失和錯誤,最終由學生自己獲得解決問題的答案。這體現了新課程體系下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通過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諧的、民主的、平等的師生關係,建立起新的“學習共同體”,倡導合作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