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多媒體技術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

才智咖 人氣:1.32W
談多媒體技術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
 談多媒體技術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
 多媒體技術是將文字、聲音、圖形、靜態及動態影象與計算機整合在一起。它具有豐富的表現力,互動性強,共享性好等特點,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自我發展能力,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本文就物理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作一些分析、探討。
 一、  多媒體技術在物理教學中的優點
   1.有利於學生透徹理解物理的理論知識和實驗原理。
   一些抽象的物理內容,傳統的教學方法並不適應,而多媒體技術的模擬教學方法能通過二維或三維動畫形式進行資訊處理和影象輸出,在顯示屏上通過微觀放大,巨集觀縮小,瞬間變慢,動態變化等方式,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使學生從動態影象中獲得資訊而形成鮮明的感性知識,為進一步形成概念,上升為理論知識奠定基礎。如電源電動勢、曲線運動的軌跡、原子核的組成,電子雲、核外電子運動等。一些實驗教材對實驗的原理等都有較詳細的介紹,但面較窄、較抽象,學生普遍反映在預習時難以掌握,使用多媒體技術,則可將實驗原理,儀器使用等都以生動的動畫展示出來,大大增強了理解的速度和深度,通過模擬實驗後使學生學得更紮實、透徹。
  2.有利於增強學生求知的興趣,培養動手能力
   傳統教學中教學方式手段比較單一,大多數課堂僅用粉筆、黑板靠教師嘴講,時間長了,學生聽起來枯燥、乏味、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低下,束縛了學生的思維想象,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倘若在物理教學中藉助多媒體技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輕鬆引領學生進入直觀,形象、甚至虛擬的場景,使學生猶如身臨其境,學習興趣倍增,學習也由被動變為主動。而在學生分組實驗操作前可在機上作模擬實驗,對實驗過程、步驟、規程都預演一遍,這樣不僅縮短教學環節,提高實驗質量而且能鍛鍊動手能力,促進學生提高思考、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  多媒體技術在物理教學中的運用
1、教學演示
   在物理教學中,演示教學是物理課堂教學中一種深受學生歡迎的教學方式。通過演示能夠為學生提供感性材料,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知識的保持率。然而有些重要的物理概念和規律無法在課堂上用簡單的裝置進行演示。如羅蘭實驗、光電效應實驗、布朗運動、原子的能級躍遷等。我們可以用多媒體技術來模擬演示,不但可明顯直觀地展示實驗過程,而且可做到聲、文、圖並茂,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並克服了實物演示現象不明顯,實驗失敗,不同角度觀察結果不同、演示準備間長等缺點。應用多媒體技術,也可以把肉眼無法捕捉的瞬態變化緩慢地呈現在顯示屏上,也可以將變化極慢的現象縮短在瞬間,使所需資訊一目瞭然。這樣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如在講授橫波的特點時,我們總是用水平懸掛的橡皮繩中振動的傳播為例,而橡皮繩的演示又特別不容易成功,其原因與波的傳播速度有關,可以把橡皮繩的橫波近似地看成是張緊的弦中振動傳播的模式,其波速 演示時希望波速不要太大,則選擇線密度 大一些的橡皮繩進行實驗,但 一加大,橡皮繩在自身所受重力的作用下拉得更緊。即T也增大,而波速卻降低不了,波速一大,學生還來不及觀察,波已反射回來,演示效果差,而且細橡皮繩振動時,坐在後排的同學看不清現象,坐在旁邊的同學看到的現象又有偏差。而我們用多媒體計算機來模擬演示,可以把橫波的傳播現象緩慢地呈現出來,同時可以利用背景和顏色處理技術,把質點振動和波的傳播形象地加以區別,在演示過程中,配上適當的演講詞說明振幅與波長的概念、橫波的特點、相距半波長的奇數倍或偶數倍質點振動時的相位關係等。這樣學生在輕鬆活潑的氣氛中掌握知識。
 2.模擬過程
 物理教學中不可避免要解答一些綜合題,如電磁場應用綜合題,由於這些問題往往涉及的知識點多,難點高,特別是空間思維的想象能力要求強等特點,很容易給學生造成分析過程混亂,概念不清,進而很難完成解答。而借用多媒體模擬實驗的方法,把難以想象的空間問題,進行動畫呈現,把複雜的過程形象地描述出來,加深學生的感觀認識,往往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多媒體在物理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多媒體技術以其高度智慧化,互動性強,表現形式豐富等優點,越來越多的
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應用,但是這種技術並不是萬能的,我們在發揮它優勢的同時,也應克服它的不足,在物理教學中運用,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 注重不可替代性
 不可替代是是否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的前提和關鍵。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選擇多媒體教學時,一定要選擇那些課堂上無法用實驗演示或雖可演示但無法揭示其本質規律的物理過程,抽象難懂的思維過程等內容。通過多媒體教學達到變抽象為形象,變微觀為巨集觀,便於觀察的目的。同時,還必須是其他教學手段無法替代。凡是能實際操作而且實驗現象十分明顯的實驗,或教師用語言能講清楚的問題,就沒有必要用多媒體教學,如天體的運動規律(日食、月食)、 地震波傳播、波的疊加等過程,擴散和布朗運動、原子的結構,核反應過程等,常規教學由於受時間、空間及實驗條件的限制,無法直觀展示,學生得不到感性認識,難以想象和接受,但藉助多媒體課件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束縛,進行逼真的模擬,使學生認識加強,理解透徹,起到減時增效,事半功倍的作用;又如,剛體碰撞過程中微小形變的分析,電磁振盪過程中電流方向的改變以及電場能、磁場能之間的相互轉化,電磁感應中磁通量的變化,光電效應發生過程中光子和光電子的運動等物理過程,講解時比較困難,藉助計算機則可將物理過程中看不見的東西通過形象化的模擬和模擬來展現。起到化無形為有形,化抽象為形象,轉換思維方式,降低理解難度的作用,收到良好的效果;再如確認感應電流方向(楞次定律)的實驗,教師完全可以通過清晰的演示或學生分組實驗來探索與總結出楞次定律,從而使學生對楞次定律有著深刻的理解,而借用多媒體演示反而會有失可靠性之嫌。
 2. 注重開發軟體
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能增加課堂知識容量,突破難點。 但在製作CAI課件
時費時費力,甚至影響教師備課,鑽研教材的精力和時間,從而不利於課堂效益的提高。故在運用多媒體技術,特別是在設計CAI課件時,把重點花在需突出難點上,不必面面俱到,應開發製作軟體利用一個動態畫面,突破一個難點,講清一個問題,軟體應力求簡潔明瞭,說明問題,同時能很好的實現人機互動。例如,“波的干涉和衍射”一課,波的疊加是難點。教師可設計3幅動態畫面:波峰與波峰相遇、波谷與波谷相遇、波峰與波谷相遇。請學生注意觀察相遇時波面的變化情況,即可將很難解釋又無法通過實驗說明的波的疊加的問題輕易解決。又如:“玻爾的原子結構模型”,教師可設計出氫原子的能級相應變化間的關係說明玻爾理論,使學生得以在欣賞具體、生動、直觀的畫面的同時很容易地記住玻爾理論。每節課製作的軟體,經長期積累可形成一個蔚為可觀的軟體庫。
 3. 注重適當留白
多媒體教學是一種教學的表現形式,使用時一定要恰如其分,合理適當。在
 實際教學中,有的教師為追求形式,搞一些花架子,在一節課上,使用圖片、幻燈、錄音、電視、電影和計算機等媒體。結果,教師手忙腳亂。學生大飽眼福,課堂上熱熱鬧鬧,但教學效果一般。因此,在運用多媒體教學時,應適當掌握時間,不宜過長,最後適當留白,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思維活動空間和時間,激勵學生思維,讓學生自己去主動思考,弄懂知識。如“波的干涉和衍射”一課,在分析完干涉圖樣穩定性後,可向學生提出問題:若兩列波頻率不同,相遇時會有何現象?這個實驗儘管可通過CAI模擬,但不去做,可讓學生應用想象力去想象、推理、去討論,從而得到產生穩定干涉現象的必要條件;又如“玻爾的原子結構模型”課中,不妨通過CAI設計一個電子繞核旋轉的動態模型,模擬出電子雲圖,告訴學生玻爾理論有其侷限性,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和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主動思維,真正提高課堂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