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獨立學院英語專業體驗式課堂教學模式探析論文

才智咖 人氣:1.37W

摘要:“綜合英語”是獨立學院英語專業本科生一、二年級的專業基礎必修課。體驗式“綜合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是一種互動式的課堂交際模式,旨在全面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譯五項基本的語言技能、交際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這種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可以充分激發師生內在動機和積極情感,有助於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關於獨立學院英語專業體驗式課堂教學模式探析論文

關鍵詞:獨立學院英語專業綜合英語體驗式教學模式自主學習

一、引言

“綜合英語”是獨立學院英語專業一、二年級的專業必修課,是英語專業的主幹課程中的核心課程,也是培養學生語言基本功的重要課程。其教學目的是通過聽說讀寫譯五種語言技能的綜合訓練,提高學生的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擴大詞彙量,提高閱讀速度,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和交際能力。該課程教學質量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專業水平。傳統教學中往往把該課程作為知識性講授課。枯燥的知識講解令學生感覺乏味,學習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通過幾年的教學研究,筆者發現獨立學院英語專業“綜合英語”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沒有給學生提供充分彰顯個性的空間。學生缺乏實踐機會,語言知識無法轉化成言語技能,更談不上個性發展,久而久之便降低了對這門課程的課堂參與積極性和學習英語的興趣。

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筆者在“綜合英語”課程教學改革方面已取得了一些經驗。基於已獲得的教學經驗和英語教學理論知識,筆者在“綜合英語”課程教學中嘗試一種適合獨立學院應用型外語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體驗式英語教學模式。

二、體驗式“綜合英語”教學理論

早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人大衛·庫伯就完整提出了體驗式學習理論,他提出有效的學習應從體驗開始,進而發表看法,然後進行反思,再總結形成理論,最後將理論應用於實踐。建構主義是體驗式教學模式的理論依據。心理學家Kelly(1963)提出了“個人建構”(PersonalConstructs)思想理論。他指出每個人在處理學習任務時都會使用不同的個人建構方法。以語言學習為例,每位語言學習者都有自己的個人建構,這種個人建構會影響個人學習方法的形成。因此,英語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應該尊重學習者個人的學習風格及其學習策略,倡導建立適合個人易於接受的良好的學習空間,鼓勵學生使用個性化的英語學習方法。體驗式教學模式正是這種個人建構主義思想的體現。

體驗式英語教學模式是近幾年來非常流行的一種教學模式。它包含三個環節:實踐一反思一再實踐。首先要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然後在反思中獲得體驗,最後在體驗中獲得知識。通過這三個教學環節,學生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獲取知識的快樂,體驗個性張揚和創作的快樂,體驗到合作學習的快樂。學生在種種主動積極的體驗活動中掌握並拓展知識。這是一種寓教於樂的教學活動。然而如何在“綜合英語”課程教學中應用體驗式教學模式,卻是個嶄新的課題。筆者在獨立學院參與“綜合英語”課程教學多年,一直在探索有效的“綜合英語”課堂教學模式,通過幾年的教學研究和實踐得出結論,體驗式教學是實現“綜合英語”課程有效教學的教學模式。

三、體驗式“綜合英語”教學的實現途徑

1、建立一個體驗式“綜合英語”課堂教學系統。教師在課前精心設計教學內容,特別注意口語能力的訓練和課外實踐目標的設計,佈置小組學習任務。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教材、網際網路、學校自主英語學習中心的電子資料完成任務的準備。課堂上,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示小組學習成果。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和學生的任務都發生了極大的改變。教師的任務是積極為學生創造實踐與體驗英語的環境。在這種環境下,學生不是被動地用耳聽、用眼看英語,而是主動地用嘴說、用手寫、用腦想、用心去感悟、用身體去體驗和經歷英語。學生的任務是在學習的過程中親自去領悟和感受語言,在實踐中運用語言,從而達到對所學知識意義建構的目的。

2、小組討論和同伴合作學習是實現體驗式教學模式的有效途徑。可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組4~5名)。針對老師佈置的任務,每組由一名組長負責通知和組織小組課外學習,將學習任務分配給組裡的每位同學,在課前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在課前的準備活動中,組員輪流用英語發言,一名學生記錄發言要點,一名學生彙報討論結果。最後每個小組選出一名同學在課堂上代表小組進行展示,教師穿插進行總結、評論。小組長對小組成員參與活動情況、自主學習、課堂表現等進行記錄並做出小組評價,小組評價結合教師評價,作為學生平時成績的一部分。在體驗式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任務不僅僅是單純的語言知識講解,還要設計語言情景和活動,為學生創造語言練習的機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幫助學生確定自主學習策略,使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在體驗式課堂教學中,語言輸入、語言接收和語言輸出三者密切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語言認知過程,達到掌握和使用語言的目的。

3、改革課程考核制度。在體驗式課堂教學模式中,學生的綜合英語課程分數由四部分構成。其中,平時分佔總分的30%,口語考試佔總分的10%,期末考核佔總分的60%。30%的平時分包括小組評價、教師對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況的評價。這其中包括對單詞掌握的測驗、對學生課堂成果展示的評價、課後作業評價等。新的考核體系促進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參與性,學習的過程就是反思和體驗的過程,改變了應試教育的弊端。

4、第二課堂的開展是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和拓展。紹興文理學院元培學院在英語第二課堂的拓展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十年來,元培學院英語專業堅持舉辦“英語實踐周”,開展諸如夢想劇場、英語演講、英語辯論、英語原版電影配音等系列比賽,以培養學生語言能力和綜合素質;定期舉辦英語角,邀請外籍教師參加,給學生創造中外文化交流的機會;輔導並組織學生參加“CCTV”杯希望之星英語風采大賽和紹興市口語比賽;輔導並組織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這些第二課堂活動的開展是課堂教學的延伸與拓展。學習者可以體驗到參與活動的意義,品嚐到成功的`快樂。

四、體驗式“綜合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

筆者連續兩年在獨立學院英語專業“綜合英語”課上實施體驗式教學模式。在新型的教學模式下,師生角色、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教師的教學都有了很大的轉變。新模式極大地調動了教學雙方的積極性,學生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的同時也激發了教師的創造力和工作熱情。

1、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得到激發。在體驗式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師在備課時要為學生創設在真實語境下的真實語言學習任務。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完成教師下達的任務。這樣的學習模式使學生的知識觀、師生角色、學習動機等方面發生了根本轉變。基於真實情景下的真實的語言交流,能夠讓學生認識到語言學習的本質是使用語言進行交際,而不是枯燥的詞彙記憶和語法知識。體驗式教學模式能實現讓學生在交際中恰當靈活地使用語言,有效實現資訊的傳遞與交流的教學目的。

在體驗式教學模式下,課堂活動不再是教師單方面向學生傳授語言知識,而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溝通和交流的各種課堂活動,而英語是各種課堂活動的媒介和載體。因此,學生的注意力會從枯燥乏味的語法句法知識轉向語言所包含的內容和資訊。這種轉變更有利於學生體會語言學習的樂趣,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語言的積極性。在體驗式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為了完成老師課前佈置的學習任務,課前會利用課本、網路、圖書館等資源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課堂上學生會帶著問題向教師、同伴求助。這樣的學習模式使語言學習成了“有意義的”學習,而學生也真正成為語言學習的主人。

2、體驗式課堂教學模式促使師生角色發生轉變。在傳統的英語課堂中,教師備課備的是教案和教參。教師佔有教學資料,是課堂活動的中心,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但是在體驗式教學模式中,教師備課時不僅僅是簡單的備教案和教參,還要精心設計教學內容、教學活動和教學任務。在課堂上,教師要為課堂活動創設學習環境,同時要參與並指導學生的各項課堂活動。在體驗式教學模式下,教師的角色由過去的語言示範者和語言知識點講解者變成課堂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和指導者等,對課堂的控制由教學內容控制轉為課堂結構控制。體驗式教學模式實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師生關係。

3、教師實現由工匠型教師向智慧型教師的轉型。在體驗式教學模式下,教師的備課任務和工作量大大增加了。語言教學不再是簡單的詞彙講解和機械的技能傳授,而是一種創造性的智力活動,使教師的創造力得到極大的激發。課堂上的語言教學活動成為師生之間以語言活動為媒介的思想交流。教學活動中能體現出教師的智慧和創新能力,從而體現外語教師工作的價值,增強教師對教學“意義”的認同,從而增強教師的教學責任感。為了能使課堂活動更豐富、更成功,教師會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更新知識、設計教學任務、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這種責任感和投入能實現更符合學生需求的語言教學,而這種有意義的教學又能激發學生語言學習的興趣,實現師生間教與學的良性迴圈。

五、結語

通過兩年的教學實踐,我們欣喜地發現,體驗式教學模式給老師和學生帶來了豐碩的成果,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在體驗式“綜合英語”課堂上,各種課堂活動豐富多彩,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張揚。語言學習的過程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充滿樂趣的自我豐富、自我成長、自我提高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充分發揮了自主學習的能力。當然,由於這種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尚處在摸索與嘗試的階段,所以實際操作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目前還不能解決的問題,如:如何能更有效地監控學生在課外的自主學習;由於學生的英語基礎參差不齊,在佈置作業時如何根據程度不同的學生進行調整;在開展第二課堂時如何鼓勵所有同學積極參加,避免只有少數優等生的參與,這些問題需要在以後的教學中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