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大學英語教師的素質及其對教師發展的啟示

才智咖 人氣:9.64K

    論文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師 素質 調查 教師發展

淺談大學英語教師的素質及其對教師發展的啟示

    論文摘要:英語教師的素質是直接影響大學英語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針對大學英語教師和在校大學生進行英語教師素質的問卷調查和訪談,通過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對比分析,進而得出對教師發展的幾點啟示。
  一、引言
  
  大學英語教學是高等教育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大學英語課程是大學生的一門必修的基礎課程。中國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後,教育質量問題一直是各界所關注的焦點。眾所周知,師資問題是影響高等教育質量的關鍵。特別是在國際交流日益頻繁,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21世紀,大學英語教師的素質及其發展更是引起眾多一線教師和學者的普遍關注。
  事實上,大學英語教師的素質與教師的發展之間的關係非常密切。在英語文獻中,人們對教師發展的認識經歷了三個階段(劉潤清2000):第一階段,teacher training(師資培訓)更多強調一些技術上的培訓和指導,如青年教師崗前培訓;第二階段,teacher education(師資教育),這種培訓不僅僅交給教師如何上精讀課或口語課,而且開設一些應用語言學、教育心理學、教學法和測試等方面的課程,是教師的素質教育;第三階段,teacher development(師資發展),強調在“教育”的基礎上,鼓勵教師反思自己的教學,觀察自己和學生的課
  堂行為,評估自己的教學效果,開展“教學行為中的科研”。因此,從不同的角度瞭解人們對英語教師應具備的
  素質的看法對英語教師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啟示作用。
  
  二、關於大學英語教師應具備素質研究
  
  (一)實驗目的
  本研究旨在回答大學英語教師應具備的素質和教師發展的兩個基本問題:第一,從學生和英語教師兩個不同的角度瞭解大學英語教師應具備哪些重要素質?第二,學生和教師對英語教師素質的不同看法對大學外語教師發展具有哪些啟示。
  (二)試驗物件和方法
  試驗隨機選擇了2008級2個班62名學生和30名大學外語教師,通過開放式問卷調查和訪談的形式,開展大學英語教師應具備的素質的對比研究。
  (三)資料收集與分析
  1.學生對大學英語教師應具備素質的看法:在開放式的問卷調查中, 大學生對英語教師的素質排名依次為師德修養、業務素質、教學方法、性格特徵和教學經驗。學生對師德的高度重視反映了他們對“學高為師,身正為範”這一傳統理念的認同,訪談中,學生表示教師的業務素質和師德一樣都是為人師表的基礎,而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必須指出的是,在師德修養和教學方法中,學生們多次提到希望加強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和課內外互動,他們認為和諧的師生關係和良好的互動對英語學習有積極影響。
  2.大學英語教師對其應具備素質的看法
  在對30名大學外語教師的問卷調查中,教師素質的排名依次為:專業知識和技能、師德、綜合素質和知識面、對學生外語綜合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專業知識技能和師德位居前兩名,反映了教師對自身專業素養和社會價值的高度重視,而知識面及綜合素質折射出教師對教學工作和素質培養的要求。此外,大部分教師非常重視學生的各種能力的培養,從一個側面體現了英語教師的教育觀念,既用全人教育、終生學習的理念去關照學生未來的發展。
  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我們發現在關於大學英語教師必備素質這一問題上教師和學生的看法存在著相似性和差異性。在排名前五項的素質中,教師和學生對專業知識技能、師德修養的看法相近,而其它幾項素質的排名則有很大不同:學生認為教師的性格特徵,如幽默感、親和力很重要,訪談中他們談到師生間和諧融洽的關係能夠拉近彼此的距離,提高學習興趣,帶動課堂師生互動,並能夠建立有利於英語學習的氛圍;而許多教師認為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身的科研能力對提高教學質量以及師生今後的發展大有裨益。通過訪談,我們瞭解到這種認識上的差異主要是由於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不同角色造成的。
  
  三、調查結果對教師發展的幾點啟示
  
  教師和學生對於英語教師素質問題的不同看法對教師發展的具有一定的啟示。
  (一)提高發展意識,學會反思
  實踐證明教師的成長和發展是一個不間斷的、持續的過程,大學英語教師的必備素質是逐步累積起來的。在“以學生為中心”, 強調學習過程的教學模式中,學生是真正意義上的教學主體,是與教師有著共同成長目標、有思想、求上進的青年人,教師之所以同樣重要,是因為學生需要教師的引導。教師的專業成長是在引導、推動學生成長中實現的。為了有效引導、推動學生成長,教師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教師的付出過程也是他們的成長與發展過程。此外,為了不斷改進教學手段和方法,更新教學理念,英語教師還應掌握比較準確、客觀的方法,對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反思,以促進教師職業素質的發展。
  (二)轉換角色,換位思考
  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承擔著“傳道、授業、解惑”的責任,他們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控制者、管理者和評估者,學生對老師的依賴性很高,他們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教授的各種知識和技能,被動地參與教師組織的各項活動,因此他們自主學習的潛力、創造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受到極大地束縛,學習效率和學習興趣低下;而在“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中,教師和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教師是課內和課外教學活動的組織者,任務設計者、協助者、資訊資源的提供者,為學生提供更多豐富的、真實的語言輸入,營造互動、合作的學習氛圍;而學生則對自己的學習負責,是教學活動的合作者。這種角色轉換所引發換位思考對師生重新審視自身的工作和素質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三)注重教學過程中的情感因素對學習的影響
  隨著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發展,教育中的情感因素越來越受到重視。人本主義心理學強調,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必須把認知和情感兩方面統一起來。雖然研究和解決情感問題並不能解決語言學習中的所有問題,關注情感問題也不意味著否認學習中認知活動和認知能力的重要性。但必須承認情感和認知是相輔相成的。如果缺乏積極情感,學習者的認知能力會大打折扣。因此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克服消極情感的影響,創造有利於學習的心理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