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學論文

才智咖 人氣:1.33W

【摘 要】:若用脫離社會生活的學習方式獲取知識,會使學生將來在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中感到“學習無用”。藉助地理科學的特徵,則可實現“學生到生活中學習”這一符合新課程理念要求的學習方式。到生活中學習,並非將學生交與課堂之外即可,我們必須以新課程理念為依據,藉助鄉土地理教學這一理想平臺去實施。同時,教師自身能力的提升和拓展也為學生走進生活中學習提供保證。

地理教學論文

【關鍵詞】:與生活接軌 依據 平臺 保證

【正 文】:

早在20世紀初,美國教育家杜威就強調指出:學校的最大浪費是學生在校接受一種脫離生活的教育。這種教育會使學生步入社會後在一段時間內感到很難把自己的所學應用到生活實踐中,面對待解決的實際問題,感到在校是一個“無用的學習”過程。那麼,如果讓在校學生的學習與他們的生活接軌,最大限度地讓學生接觸社會生活,則是緩解這一矛盾的有效途徑。

對於地理科學而言,它除了具有綜合性、區域性外,還具有開放性特徵。認識地理事物,學習地理知識,大到宇宙世界,小到家鄉校園的一河一路等,具有廣闊的空間範圍。從這個意義上說,地理學科的教學則更容易實現學習與學生生活的接軌。所以,地理學習過程不提倡將學生禁固在教室裡,要讓他們走出教室、走出學校、走進社會生活,去探究發現現代社會中各種生活現象的地理原因。並以這種方式來檢驗自己書本上學習的知識,使學生感覺到地理學習是“有用的學習”。而且他們還可在走入生活、關注社會過程中嘗試運用所學地理知識、技能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基於此,本文就影響地理學習與學生生活相接軌的因素方面,作簡要分析:

一、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為地理學習與學生生活接軌提供了理論依據

國家教育部制定的《地理課程標準》在第一部分前言中鮮明地提出了本學科的六大基本理念,其中“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轉變地理學習方式”等,又是六大理念的核心和重點。

“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的提出,對改變以往地理課程中知識與生活相悖離、課程與實際生活之間缺乏有機聯絡的現象,指導構建“生活世界”與“科學世界”相統一的理論課程,意義重大。同時,也為課程內容編制、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地理學習的組織形式指明瞭方向。

“轉變地理學習方式”是本次課改的顯著特徵。“改變學習方式,主要依據學生心理髮展規律,聯絡實際安排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和體驗出發,培養地理學習能力,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可見《課程標準》中強調現代學習過程要求不單單呈現給學生書本知識和間接經驗,更要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深入實際,親身感受,獲取直接經驗。而這隻有讓學生走進生活中去學習才能真正得以體現和落實。

二、鄉土地理教材的開設為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地理搭建了理想平臺

首先這是由鄉土地理教材編寫的基本理念決定的。

1、鄉土地理教材編寫注重了人地協調發展教育。鄉土地理教材要求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注重關注身邊的人口、資源、環境和區域發展的現狀,正確認識發展成就和存在問題,形成可持續發展觀念,珍愛地球,善待環境。

2、它注重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調整與轉變。鄉土地理教材要求的實施過程,可有效地改變以往的教條化、單一化、靜態化的陳舊教學模式,建立以探究為主導,合作式、體驗式、問題式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學習模式,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

3、注重對地理知識的應用能力培養。生活中的學習資源不是寫在書本上現成的,而是要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發現、探索、認識自己的生活環境。並在此過程中提升自己對書本上所學到的地理原理、地理成因及地理規律的應用能力,用我所學,提高社會實踐能力。

其次是由教材編寫的特點決定的。鄉土教材編寫為了體現這些理念,已經與學生實際相結合,具有了以下特徵:

1、將促進學生地理科學能力的發展、正確的地理觀念的形成貫穿了教材編寫的始終。鄉土地理教學中所要培養的學生的能力重點放在了地理實踐能力和地理資訊能力。如教材中編寫的測量當地的地理經緯線,繪製校園平面圖等等,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能夠讓學生親身體驗地理知識的產生過程。再如根據已有的相關資料或通過對家鄉某類資源的調查研究,分析我國資源利用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等,不僅培養了學生對地理資訊的蒐集、整理及分析能力,而且有利於形成正確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等,建立國情意識。

2、將因地制宜思想貫穿了教材編寫的始終。學習地理最重要的是關注家鄉的經濟發展,瞭解成就及存在問題。而鄉土地理內容編制時則遵循了這樣的線索:區域不同——資源和條件存在差異——發展潛力和存在問題也有不同——需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自然環境。另外,教材中還應用了正面案例與反面案例相結合編寫形式,體現了因地制宜思想。正面案例有助於使學生懂得什麼是因地制宜,應當怎樣因地制宜利用當地條件差異進行生產建設,即怎樣揚長避短。反面案例則讓學生明白不遵循因地制宜原則的危害及後果,增強因地制宜重要性的認識,這正是為其將來投身到經濟建設中時能真正“用我所學”作鋪墊。

3、將案例教學貫穿了教材編寫的始終。鄉土地理內容關注更多的是學生的生活,它把地理知識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例項以案例形式寫進教材,如:地理與衣食住行,地理與當地工農業生產等。這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明白地理知識其實就在身邊,更能讓學生體會到地理與生產生活之間密切的聯絡,瞭解其中的地理背景。

三、教師教學能力不斷的提升為學生到生活中學習地理提供有力的保證

以揚州市教研員朱雪梅老師主編的鄉土地理教材試用本為藍本,各地鄉土地理教材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廣大一線地理教師在鄉土地理教材實施的過程中自身能力得到不斷的提升,已經初步具備了引領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地理知識的能力,具體體現在:

1、新理念促使教師構建了更加完備的知識結構。鄉土地理教材的實施使地理課程知識的覆蓋面更加寬廣。教師已經意識到原有的知識結構已經成為駕馭地理教學的瓶頸,他們已不再象以前一樣,把自己定位在書本、學科、成績、校園這幾點一線的狹小空間,而是向書外,向其它學科、社會生活擴充套件,構建了更完備的知識結構,不僅是原有結構的重組,更是吸收了先進的理念、其它學科的知識,包括全新的科技前沿知識,來完善、充實自己,新舊知識相融合,以滿足學生能夠在生活中學習地理的需求。

2、調整了自己在教學活動中的位置。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選擇了讓學生走向知識的教學理念,教師們都知道要從內部激發學生的求知慾,由內而外地去認識周圍世界,鄉土地理教學實施的這幾年中已完全體現出來。鄉土地理教材中的大部分素材,對於學生來說大都是來源於身邊的生活世界,但答案及原理多是未知的,教師這時則會把自己的位置從居高臨下的權威降到“平等中的首席”,師生之間實現了平等交流、平等對話,彼此間真正形成了一個“學習的共同體”。教師更充分允許學生質疑,並不斷地引導學生主動去發現、探究、體驗,通過自己的努力,把身外的“生活世界”和內心的“地理科學世界”聯絡起來,實現了在生活中學習地理的目的。

3、教師仍在不斷地提升自己的能力。新課改對教師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鄉土地理教學的實施,教師除了從常規教學能力的提高外,更加註重了以下能力的提升:首先是地理資訊方面的能力,教師不僅具有了獨立獲取、整理、分析地理資訊能力,而且更是加強了指導學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資訊的能力。因為鄉土地理的資訊並非主要來自書本,而是來源於社會生活。其次是具備了從多種渠道對地理課程資源的開發與管理能力,具有指導學生靈活運用地理課程資源以獲取知識的能力。此外,教師還在強化自身指導學生進行地理實踐活動的能力。大多地理教師已能通過彼此合作的方式制定活動計劃,選擇合適的實踐活動場所、活動內容及方法,能夠正確指導和組織學生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參與與動手實踐能力。

總之,新課程的改革,實現了從全方位引領學生將學習活動從課堂“主陣地” 延伸到課外、到社會生活,使現代教育與現代社會聯絡更為密切,從學校教育過程入手,為學生將來走向生活,更快投入到社會經濟發展建設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