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通氣患者發生ICU綜合徵原因分析及對策

才智咖 人氣:2.4W

ICU綜合徵是指在ICU監護過程中出現的以精神障礙為主,兼有其他表現(譫妄狀態、思維紊亂、情感障礙、行為和動作異常等)的一組臨床綜合徵。據文獻統計,進入ICU的病人,大約有30%~60%會發生該徵[1]。使用呼吸機的患者,ICU綜合徵會導致人機對抗、氣胸、血流動力學紊亂、自行拔管等嚴重後果,甚至導致患者死亡[2]。因此,醫護人員在密切關注危重病情變化的同時,還應高度重視其心理狀態,隨時對其不良心理反應進行有效的干預[3]。本文就機械通氣患者發生ICU綜合徵原因分析及對策做以下綜述。

機械通氣患者發生ICU綜合徵原因分析及對策

1 常見原因分析

1.1個體原因

1.1.1由疾病引起

全身感染、心臟病、肺源性腦病、既往史中有過精神病、腦外傷或腦血管疾病、安眠的藥中毒或長期對某種藥物依賴的患者,在接受ICU監護時容易發生本徵。休克的患者、肝昏迷前期患者,這些疾病除臨床上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譫妄,還會出現類似神經官能症的症狀,如情緒不穩、莫名的恐懼、焦躁不安、易疲倦、萎靡不振、抑鬱、睡眠障礙等[4]。

1.1.2對疾病認識不足

患者不良心理反應的嚴重程度與病情輕重並不一定成正比,這主要與患者對疾病的認識有關[4],大部分危重症患者,由於對突發的病情缺乏心理準備,認為自己病情嚴重會危及生命,產生十分明顯的恐懼感和威脅感。

1.1.3老年患者生理機能減退

尤其是腎上腺皮質機能低下,使患者對原發病和手術打擊的應激反應能力下降,可能出現腦細胞能量代謝障礙,高血糖對神經細胞有直接損害作用,而精神障礙也可以引起高血糖[5]。

1.1.4激素分泌

美國學者Shilo等[6]則發現,ICU睡眠形態紊亂的患者,體內褪黑素的分泌顯著降低,故認為該綜合徵與人體內褪黑素的分泌有關,進一步實驗表明[7],給予患者褪黑素可明顯改善其睡眠質量,減少ICU綜合徵的發生。

1.2術中及術後因素

術中低氧血癥、低血壓、大量出血、輸血、過度換氣、PaCO2分壓過低;以及術後持續低氧血癥、低血壓、電解質紊亂和酸鹼平衡失調,麻醉甦醒後認知、判斷力下降等。

1.3ICU特殊的治療環境

1.3.1儀器裝置多。

監護儀對病人心理的影響可引起恐懼焦慮感、臥位不適感、擁擠壓力感和視覺刺激感[8].

1.3.2噪音大。

噪音超過60dB,就會導致病人煩躁不安,刺激病人的交感神經,使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壓力感和焦慮感加重,疼痛感加劇,使病人感到抑鬱、頭痛、幻覺、入睡困難、晝夜睡眠節律倒轉[8];

1.3.3危重及搶救病人多,特殊治療及護理多;

1.3.4通宵照明,缺乏時間感和晝夜的節律感;

1.3.5限制探視無陪護,限制活動及使用約束,環境陌生,缺乏溝通及交流等;

1.3.6睡眠剝奪,實驗證明,睡眠剝奪2—5d後,會出現焦慮、多疑、定向力障礙、錯覺、譫妄等精神。

1.4溝通障礙

因為病人帶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造成語言溝通障礙,病人的要求不能順利表達,易導致病人產生悲觀、抑鬱情緒。特別是全麻或昏迷初醒期患者,在機械通氣前未與其進行溝通,病人醒後對陌生環境不認同,導致其內心深處產生從未有過的恐懼。

1.5手術前後強烈的心理應激反應

包括突然發病、病情危重、手術及意外帶來的軀體損傷或劇烈疼痛.以及對疾病、手術的認識及心理準備不足和對死亡的恐懼等。

1.6對家屬的依賴

患者術後麻醉清醒後無家屬在身旁陪伴會有恐懼感與“被遺棄感”。

1.7護理人員的素質

護理醫務人員在病人身邊隨意談論病人的病情,讓其產生焦慮和不安全感。

2 護理對策

2.1嚴密觀察病情

早期評估精神障礙發生的危險因素,積極治療原發病,預防心腦血管併發症,掌握呼吸機的應用指徵,控制感染,維持水電解質平衡,補充營養。

2.2改善環境

保持室內清潔、整齊、舒適、安靜。調節呼吸機、監護儀等儀器裝置發出的聲音至合適大小。搶救其他病人時,用布簾遮擋,儘量留下專人陪護,轉移注意力。夜間減暗燈光,使用壁燈。

2.3加強護患溝通

2.3.1做好入室前的訪視

護士在術前應訪視患者,介紹ICU的環境,介紹各種監護儀器、導管及插管的作用及重要性,使病人事先有良好的心理準備,避免緊張、焦慮、恐懼心理的發生,Granberg等認為,護理人員在幫助患者防治ICU綜合徵中起關鍵作用,術前讓患者熟悉一下有關的護理人員,使患者對護理人員產生依賴是很有意義的。對老年、性格內向、既往病史中有過腦外傷、精神失常等患者,更要做好此項工作;對緊急進入ICU患者,要爭取時間進行心理護理,要講解重症監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患者減輕心理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