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教育在高校的困境和出路

才智咖 人氣:3.1W

論文關鍵詞:自由教育;教學自由;學習自由

自由教育在高校的困境和出路

論文摘要:自由教育在不同的時期有著不同的內涵,基本精神卻相通。由於功利主義思想盛行,社會分工專業化加強等原因使得自由教育在高校的實行遭遇了困境。為了開闢自由教育的出路,必須給校長以辦學自由,教師以學術和教學自由,學生以學習自由。


  一、自由教育的內涵與精神
  
  自由教育的概念在不同的時期有著不同的內涵。在古希臘時代,最早提出自由教育的思想的是亞里士多德,當時的自由教育是指自由人的教育,即適合於自由人的興趣、需要和職責的教育,是精英教育而非大眾教育,是一般博雅教育而非職業教育。到了文藝復興時期,自由教育的內涵發生了重大變化,不再是指某一特殊社會階層所享有的教育,而是指那種能夠遵循自然特別是兒童的內在自然規律的教育,即(遵循)自然的教育,區別於強制的教育。以盧梭等人的思想為代表。進入18世紀後,人的自然本性假設讓位於人的理智本性假設,因此自由教育又從自然的教育轉變為“理智的教育”或“理智的訓練”,以區別於以掌握經驗知識為主的“實質教育”。自由教育突出其理性特徵。從19世紀中葉開始,由於科學知識的迅速增長和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所需知識種類的日益增加,人類在思想上、理智上確實有陷入專業主義的危險,有變得日益狹隘的可能,在這種情況下,自由教育有了一個新面孔——“普通教育”(general education),一種對學生進行廣泛文化修養的教育,以區別於“專業教育”。
  雖然自由教育的內涵隨著時代的發展在發生著變化,但其包含的基本精神卻有著相通之處。其具有的人道主義精神、民主主義精神和理性主義精神使得其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尊重學生的個性自由,陶冶學生的心智,成為反對專制,培養民主公民的最有力武器。然而自由教育的歷史遺產卻沒有被很好地繼承下來,成為了教育理論工作者心中的美好願景而已,尤其在高等教育領域,最應該具有高貴氣質的大學校園,自由教育的身影也是若隱若現。這種情況的出現是有著深刻的現實原因的。
  
  二、自由教育在高校的困境
  
  首先,在功利主義的思想背景下,國家利益、個人利益等支配了整個教育,人們將經濟學的原則直接挪用到教育生活中來,期望用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收益——外在的社會政治、經濟等方面的收益。瀰漫在整個學校生活中的功利主義從根本上侵蝕了自由教育的精神。國家考慮的是教育培養出了多少合格的勞動者,個人看重的是教育可以為自己帶來什麼樣的經濟收入與生活質量。
  其次,日益嚴重的專業分工以及建立於其上的勞動力市場從根本上誘導人們放棄廣泛文化知識的學習與一般理智慧力的陶冶,專注於分門別類的知識領域。專業外部的分工與合作代替了專業內部個體自身的一般能力和廣泛知識文化修養。高校中的熱門專業成為炙手可熱的寵兒。以提高學生文化修養為目的開設的選修課成為了“必逃科目”。
  再次,20世紀以來人類文化中的非理性主義和反理性主義也動搖或弱化了歷史上理智陶冶的價值觀,“理性優先“的思想已經基本不存在了。學校只關注填鴨式教學,題海戰術,以提高升學率為根本,忽略了學生基本理智慧力的訓練和培養。
  最後,自由教育的主張沒有能夠得到足夠的介紹和充分的討論,許多人特別是教育工作者,對自由教育的歷史遺產已經非常陌生,因此會產生一些誤解,從主觀上影響了他們開展自由教育的實踐。尤其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自由”概念與西方的權利觀點差異甚大,容易引起國人對“自由”概念的誤解,與“為所欲為”、“無組織無紀律”相聯絡,也造成了自由教育不為人所接納和理解。
  為了衝出以上的困境,在高校實施自由教育,為民主社會培養具有獨立人格的合格公民,必須為自由教育的開展開闢新的出路。
  
  三、開闢自由教育的新出路
  
  在高校實施自由教育的根本就是保障一系列的教育自由。筆者認為這些教育自由包括辦教育的自由、學術的自由、教學的自由和學習的自由。
  首先要給大學管理者尤其是大學校長以辦學的'自由。昔日蔡元培先生以“相容幷包”之方針改造了北大,在中國教育史上留下了佳話。如今大學校長行政化,任期制嚴重束縛了校長們的手腳。大學校長級別行政化,意味著一些懂管理但不懂教育的官員佔據了本應由教育家擔當的角色,也勢必造成追求短期政績之風在大學校園蔓延,嚴重違反了教育本身的規律。任職期限較短使很多校長難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即使有了教育思想也很難在一所高校形成文化積澱,造成了部分高校的政策缺乏延續性,沒有歷史,缺乏文化。要想在高校實施自由教育,首先要創造自由教育的氛圍與空氣,那就必須保證教育家們在一片自由的天地裡實施著自己的教育理想。
  其次,要給教師們學術的自由和教學的自由。學術自由的必要性不僅來自於學術進步的需要,也是發揮學術社會功能的重要條件。自由的學術對於社會政治、經濟、文化領域中專制的力量來說,始終保持一種審慎的批判態度,這對於整個社會的發展來說,是一種必不可少的健康力量。而教學自由作為一種“職業自由”或“教授自由”是教學活動本身的要求,是教學活動在邏輯上和實踐上之所以成立或發生的必要條件。教師作為教學主體的主體性發揮程度與教師所享有的教學自由的程度是成正比的。沒有教學自由,就沒有教學藝術,也就沒有豐富多彩的教學風格。
  最後也是最核心的是要給學生以學習的自由。學習自由來自於學習活動本身的要求,是學習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一個必要條件,也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得以最大發展的條件以及整個社會與人類從學習中獲得最大利益的條件。學習自由的喪失,學習本身就不再是一種充滿理性愉悅的生活,而成為個體無盡的智力或心智的負擔。意味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被異化了,不再是學習的主體,而只是等待被種種知識、道德所規訓的物件。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不到尊重和激發,學習的價值被理解為達到外在的社會目的,本該具有的求知慾與探究精神變得無關緊要,導致學生厭學。教育是要為民主社會培養新人,這種新人不是僵化、刻板、惟命是從的人,而是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對他人的觀點具有理性的質疑精神,思想開放,永遠對未知世界充滿興趣的人。這種人只有在自由的學習活動中才能培養起來。因此,尊重、捍衛和促進學生的學習自由,成為高校實施自由教育的最根本所在。
  
  參考文獻
  [1]石中英.教育哲學[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
  [2]劉素東.論高等教育的終極教育理念-----自由教育[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8,(3).
  [3]週週.自由教育——為了理性的人[J].教育探索,2008,(10).
  [4]彭道林.自由教育的現實價值[J].高等教育研究,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