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養生文化遊的現存問題及對策研究

才智咖 人氣:9.08K

摘要:養生運動掀起旅遊熱潮,從單純的養生保健為目的的產品開發到以養生為主題的系列養生文化遊,單一而缺乏文化滲透力的主題旅遊專案逐漸在市場上走向沒落,當旅遊市場產業化形勢輪廓漸明的時候,養生文化旅遊迫切需要調整其固有的思維,探尋具有市場潛力的新方式。文章通過對當前國內養生文化旅遊市場現狀的認識,從養生文化旅遊的文化滲透力、遊客互動性角度探討了現存的問題,並提出應對策略。   關鍵詞:養生文化遊;文化功能;互動性

國內養生文化遊的現存問題及對策研究

作為人們審美物件、同樣具有審美功能的旅遊景區必然會有自己的思想和意境,旅遊景區所表達的思想或意境的核心就是旅遊景區的主題。因此,養生文化旅遊是能夠體現養生文化核心思想,並由與養生主題相適應的各種形態的旅遊產品組成的,具有獨特性、系統性的旅遊專案。養生文化旅遊的核心思想是通過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的雙渠道來傳達的,它特殊於其他文化主題旅遊的顯著點即在於精神產品巨大的開發潛力。而從目前的市場狀況來看,養生文化旅遊主要有以下三種產品型別:以保健價值作為產品核心功能的純療養保健型產品;以養生為主題,集結多種資源而形成的保健與度假、娛樂、體育等組合型產品;還有以特殊的養生文化歷史資源為主,其他旅遊資源為輔的養生文化型產品。可見大部分的旅遊產品仍只停留在物質產品的層面。然而養生並不等於我們習慣意義上的養身。1984年世界衛生組織頒佈的中給健康下了這樣一個定義:“健康是一種身體上,精神上和社會的完美無缺的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這一概念,提醒了我們,影響個體健康的因素不只是一般意義上的身體疾病,還納入了心理和社會因素。所以完善的養生文化旅遊應當是從身體和精神二維角度去開發的旅遊專案。

一、從文化滲透力看養生文化旅遊

旅遊文化的滲透力表現著旅遊文化的一種涵化能力,就是遊客所屬地域文化與旅遊目的地文化這兩種異質的文化,在相接觸之後,發生資訊的交流,並經過一段時間,遊客在原有的文化模式上發生了意識行為的演變,接受了旅遊目的地的文化。而養生旅遊文化的主要功能在於滿足遊客對養生的基本需求,以及遊客在養生文化旅遊過程中精神世界的完善和文化人格的發展。所以要想增強養生旅遊文化的滲透力,需要提升遊客對於養生旅遊文化的接受深度。這與目前養生文化旅遊市場的開發還具有一定差距。

(一)養生文化主題與旅遊專案主題的脫離

位於江西的崇義陽嶺國家森林公園,為擴大景區影響,於2006年“五一”黃金週前夕舉辦了“陽嶺風”養生旅遊節系列活動,內容包括開幕式大型文藝晚會、“農家樂”鄉村遊啟動儀式、客商聯誼會、“山水崇義、綠色家園”攝影作品展、“陽嶺風”美食廣場、登山賽、茶文化節等七項活動。此養生主題活動旅遊產品型別豐富,但卻未把握養生的核心主題,將沒有文化接近性、共通性的旅遊專案機械地組合在一起,既無法滿足遊客身體和精神上的養生的基本需求,更無法使遊客通過這些旅遊專案對養生文化有深入的瞭解,從而被涵化。

(二)缺乏文化吸引力的盲目性模仿

在市場競爭中,“差異化競爭”的最大克敵就是難以掌控的產品大量複製,尤其是有形商品和運作套路的肆意複製最為嚴重。養生旅遊市場上規模不等,內容雷同的旅遊產品比比皆是,如溫泉養生旅遊。許多景區在不瞭解自身旅遊文化資源優勢的情況下,紛紛追趕溫泉市場的浪潮,結果收到的效果卻差強人意。自身定位存在很大的偏差,再加上與同類品牌景區的競爭缺乏優勢,所以提升文化吸引力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三)養生文化功能淡化

養生文化的優勢在於旅遊者在養生文化旅遊的過程中具有更高的交流程度,不僅是旅遊產品的使用過程中、與旅遊服務物件等等有密切的交流,同時還有個體對養生文化的理解,以及隨之在主觀精神世界裡產生的創造性的認識,這是遊客個體內化的交流。但是當前而言,大多數的養生文化旅遊還只停留在遊客與外在(包括養生文化產品以及服務等)的交流,景區所提供的只是能夠滿足旅遊者養生基本需求的物質產品以及精神產品,只達到了養生文化的第一層主要功能,但是要想提高養生文化滲透力,還需要旅遊者通過個體的情感體驗,對養生文化進行自我詮釋並且創造出具有個體適用性的新的文化,得以完善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