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法知識普及之我國到底有哪些稅

才智咖 人氣:3.1W

你知道我國到底有哪些稅嗎?你對我國的稅種瞭解嗎?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我國稅種的知識,歡迎閱讀。

稅法知識普及之我國到底有哪些稅

1.稅的由來

人類社會的早期,由於沒有什麼財產,大家都是“無產”階級,一起勞動,一起分食物。後來人類生產能力提高了,食物多了,需要專人管理食物,這個職務往往由聰明人承擔的。開始的時候,大家也相安無事,後來聰明人多了,意見不一致,一些聰明人就和力氣大的人結成同盟,先打倒了其他聰明人,然後欺騙和恐嚇不聰明的人,世襲了管理食物和財產這個職務,於是這個職務就換了一個名字,叫做“王”。

聰明的“王”給大家提供安全和秩序,並派人指導大家勞動,也悄悄佔有了全部食物和財產(這些東西原來由他管理,佔有也方便)。食物和財產太多,“王”自己管理不過來,就把財產分給一些幫手,這些幫手大都也是世襲的,就成了後來的貴族。貴族們在管理奴隸們勞動、收回財物後,分給奴隸們最基本的生活物資。這個時期不存在稅收,是一種依靠“欺騙和暴力”進行財產強制分工和收益分配的體系。

由於貴族們也沒有精力天天看著奴隸們幹活,奴隸們發現幹多幹少一個樣,於是偷懶不好好幹活,貴族的收入也因此逐漸減少。為了刺激奴隸的生產積極性,貴族就把土地分給奴隸們,收取固定的地租,剩下的都是農民自己的。

“王”這時候也發現依靠貴族們“進貢”不靠譜,就依據人口和田地對貴族和農民收稅。由此可見,嚴格意義上的稅收不是一種收益分配,而是以承認財產私有制,保障勞動者積極性為前提的,但私有制下的人是不願意交稅的,這就需要政府強制機構作為後盾,比如我國曆代政府都從法律上規定了對於不交稅人的處罰。因此,我認為稅收的媽媽是私有制和社會分工(社會管理者和勞動者),爸爸是國家的強制機構。

2.徵稅的依據

稅收自誕生以來,一直讓徵稅者困惑的是,依據什麼收稅,既要徵收到足夠稅款維持政府運營,還不能讓老百姓太反感以至於揭竿而起。這就是既要拔鵝毛,還不能讓鵝感覺到疼,是個技術活。

在我國古代,很多政治家都為此頭疼,不過受生產能力所限,當時徵稅客體無非就是田地和人口。早期土地比較多,為了保證稅收就以人口為主,中晚期的時候,人口多,土地資源緊缺,徵稅就以田地為主。到了新中國成立,由於是公有制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基本取消了稅收;改革開放後,為了刺激企業積極性,又恢復了稅收,特別是1992年進行稅制改革,奠定了我國現有稅收體系基本結構。

不過當前我國到底有多少種稅,在2014年以前說法卻是不一的。財政部說是19種,國稅總局說是20種,北京市地稅網站上還介紹過有25種。2014年,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是18種。這些官方說法的`不一致,一個原因是近幾年我國稅制變動較多,比如在2008年取消外商投資企業所得稅、農業稅等;還有一個更主要的原因,套用樓部長的話為“效率優先”,我國徵收的18種稅收僅有3種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車船稅)是經過人大立法,其他稅都是授權國務院徵收的。而且,除稅之外,政府還徵收各種費,比如殘疾人就業保障金、文化事業建設費、教育費附加、社保費等。在我國,這些費和稅實質上區別不大,因此,清查我國有多少種稅的實際意義不大,也就出現了口徑不一致的情況。

雖然稅種數量口徑不一,但是稅種大類是比較確定的,本著即要拔鵝毛,又不讓鵝感覺痛的精神,我們把稅種分為五大類。

3.五大類十八種稅

第一類 所得類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

納稅人賺得越多,國家徵得也越多,這樣也公平,所以很多已開發國家都是以所得類稅作為稅收的主體。但所得類稅計算比較麻煩,徵稅成本較高,比如,企業所得稅要將會計利潤調整成應納稅所得額,再乘以稅率,對於會計來說這個調整工作十分麻煩,對於稅務機關監管也不容易;個人所得稅納稅主體十分分散,也不好徵收,因此,目前所得類稅在我國還沒有佔主要地位,應該是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

第二類 流轉類稅: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已經營改增)、關稅

很多開發中國家,比如我國,大多數企業由於各種原因賬面利潤很少,而徵收所得稅的成本又很高。因此,稅務機關想到另外一個環節,就是在商品和勞務流轉(主要為銷售)的時候徵稅。納稅人通常會在這個環節產生收入,徵稅時,納稅人不至於無款可交,另一方面,商品或者勞務流轉容易盤查,銷售商品和勞務是必須要開發票的,便於監管。因此,考慮到效率優先,流轉類稅是我國的稅收主體。

當然,相對於所得類稅而言,流轉稅是不太公平的。因為無論企業有沒有利潤,只要商品流轉就要繳納稅金,不利於經濟的健康發展,容易導致貧者愈貧,富者愈富。而且,企業往往將稅金增加到商品價格上,將稅負轉移到最終消費者身上,這樣導致商品價格偏高,消費者利益受損,對經濟的整體發展是有害的。為此,已開發國家紛紛減少甚至放棄流轉稅,從長遠看,這也是我國稅制改革的方向。

第三類 財產類稅:房產稅、契稅、車船使用稅

納稅人擁有財產,一般都有較強的納稅能力,而且,國家幫助納稅人保護財產,自然也應該收點費用。財產稅是歷史最悠久的一種稅收,適當徵收財產稅,既能滿足政府需要,又有利於社會公平。但徵收太多,會傷害有錢人創造財富的積極性,也不利於經濟發展。財產稅目前在我國所佔比例並不大。

第四類 行為目的稅

徵稅機關對利潤(所得)、收入(流轉)、財產都徵稅,可還是不能滿足需求,於是開始研究哪些行為可以徵稅。行為稅一定要有所選擇,是個行為都徵稅的話,稅務機關得累死,納稅人得氣死,研究來研究去,我國選擇對以下六種情況徵收行為稅:

船舶噸位稅:國家的門口不能隨便站著,得交稅。

印花稅:立憑證,政府幫你當證人,得收點公證費。

城市維護建設稅:城市是我家,建設靠大家,收點稅是應該的。

車輛購置稅:從徵收環節角度看,這個稅和契稅有點相似,都是購買時徵收的,都是由購買者負擔的,都是既有財產稅屬性也有行為稅屬性。或許是因為土地屬於不動產,財產屬性更重,一般就分為財產稅類,車輛屬於動產,就分為行為稅了。

耕地佔用稅:佔用農民耕地,歸後很難修復,交點補償吧。

土地增值稅:倒賣房屋土地,基本都是大款,誰都看著眼熱,那就來交稅吧。

第五類 資源類稅

在私有制社會中,資源歸私人所有,不同地方的資源產生了收益的差異。比如有的礦山很容易找到金子,有的礦山沒有這種資源。過去為了平衡資源不同導致的收益差異,維護社會公平,開徵了資源稅,現在徵收資源類稅更多是基於對環境的保護。

資源稅:珍惜資源,保護環境,交點補償費吧。

城鎮土地使用稅:城市寸土寸金,交點使用稅吧。


TAGS:我國 稅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