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清遠五大舉措助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才智咖 人氣:1.58W

今年以來,清遠市勞動就業服務中心堅持以就業新常態統領和指導就業服務的工作思路,抓住全省深入推進全民創業就業面臨的難得機遇,堅持圍繞發展抓創業,堅持促進就業抓創業,堅持攻堅克難抓創業,不斷優化政策服務措施,五項舉措助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造創業帶動就業新引擎。

廣東省清遠五大舉措助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舉措一:創業創新帶動就業增長,重點群體就業保持平穩。省政府出臺《關於進一步促進創業帶動就業的意見》以來,圍繞抓創業、促就業,進一步降低創業門檻,營造創業氛圍,加大就業扶持政策補貼力度,加快公共創業服務平臺建設,在全市經濟保持中高速平穩執行的前提下,帶動全市基本穩定,就業工作成效明顯。截至6月底,全市新增就業30259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8054人,其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923人;消除零就業家庭14戶,保持零就業家庭動態為零,城鎮登記未就業人數14115人,城鎮從業人員584683人,登記失業率為2.36%,控制在3.5%以內,居全省較低水平。

舉措二:強化人力資源市場調節功能,提高公共就業服務水平,企業用工規模穩步增長。積極搭建平臺,開通清遠市就業服務網、清遠就業微平臺、求職通終端,與人力資源市場網共同打造覆蓋城鄉、資訊共享的網路平臺,突出抓好高校畢業生就業跟蹤服務工作,紮實推進大學生促進就業計劃,共舉辦各種規模招聘活動231場(其中省市聯動專場、省際勞務合作、殘疾人專場、婦女專場、雙擁專場、校企對接招聘活動),3546家次企業提供就業崗位13萬個次,進場求職人員9.7萬人次,現場錄用及達成就業意向3.2萬人次。

舉措三: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發揮就業工作協調機制作用。積極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全市就業服務部門推出了一系列創業創新、小額擔保貸款的一站式服務措施,為初期創業者提供創業的第一桶扶持資金;打造電視、報紙、網路、廣播、人力資源市場網路終端“五位一體”的立體化政策宣傳陣地,開展就業政策扶持創業宣傳,讓創業政策家喻戶曉;為方便群眾辦理小額擔保貸款,專門撰寫了小額擔保貸款申請流程、所需資料、聯絡方式等具體服務內容和辦理環節的“明白紙”,以簡明易懂的形式讓群眾瞭解創業政策,方便申請者辦理貸款手續,提高辦理和發放效率,幫助眾多創業者實現創業夢想,截至6月底,小額貸款擔保貸款辦理246筆,發放金額2035.5萬元,累計發放金額21675萬元;培育打造了百信、廣泰、紫愛等一批骨幹家政服務培訓企業。

舉措四:加強形勢研判,完善失業監測預警機制,做好異地務工人員有序流動工作。在市人社局的組織領導下,市勞動就業服務中心以改進和加強公共就業服務為宗旨,組織相關人員到企業進行調研,制訂工作方案和應急預案,實行定期報告制度,切實加強異地務工人員流動、企業用工動態情況監測,定期研判和釋出企業用工需求報告和就業情況分析。同時在清遠市火車站、高鐵站、汽車站等人流密集場所派發《清遠求職招聘專刊》、就業政策宣傳單和春風卡6萬多份,為異地務工人員送上最新的'就業政策以及清遠市各大用工企業的用工資訊。

同時強化企業用工監測,全市就業定點監測由240家擴面至700家企業,就業監測點增幅達291.6%,保證了企業用工的需求穩定。

舉措五:抓好創業孵化基地的建設工作,打造我市經濟發展新引擎。在省、市人社部門的支援下,組織到外地學習調研取經,積極抓好省市共建省級創業孵化基地建設前期準備工作,制定實施方案,抓緊創業基地的各項可行性論證。初步擬定了以洲心工業園為主體建設清遠市創業孵化基地,該專案建築面積10700平方米,以政府投資管理的模式執行,預計2015年底投入使用。屆時可容納創業實體300家,創業工作人員800人;預計2018年實現全市新登記註冊的初創企業戶數、吸納從業人員人數平均每年增長10%以上的目標。將來,一些符合國家產業及技術政策、可操性強、具有一定技術含量和創新性、市場前景好、初期投入資金不大的小微企業經申請並經專家論證專案可行性後,都可以進入基地進行孵化,成為我市經濟增長的“倍增器”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換器”。

清遠市勞動就業服務中心在貫徹落實就業領域的具體工作中,從全面從嚴治黨的高度,持續深入推進黨的思想政治建設和作風建設,牢牢繃緊“三嚴三實”專題教育這根弦,市人社局黨組成員、就業中心主任曾珊珊傳達省委、市委專題教育會議精神,並帶頭以高質量的黨課啟動中心“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活動開局,提出堅持全面落實從嚴治黨,堅持黨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一起謀劃、一起部署、一起考核,作為硬任務抓,鞏固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並根據自身工作特點,開展建立“一支部一品牌”的“強服務、促就業”創品牌活動,強化視窗工作人員、視窗單位的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使支部品牌活動形成特色。做到黨建工作有聲有色,業務工作紮紮實實,黨建及業務工作同部署、同落實,兩手抓、兩手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