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職稱教師教學質量淺析

才智咖 人氣:2.95W

目前課堂教學仍是主要教學方法,對教師課堂授課質量進行評價是教學管理主要內容之一。自上世紀90年代督導制度建立以來,哈爾濱醫科大學(以下簡稱哈醫大)公共衛生學院非常注重開展教學督導,對學院各層次教師進行課堂教學聽課和評課,以幫助教師完善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本文分析2002~2010年期間哈醫大公共衛生學院教學督導課堂聽課和評課情況,試圖為加強教學督導,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依據。

各職稱教師教學質量淺析

材料與方法

1.被評價教師的選擇每學期均從公共衛生學院教務科編制的課程表中隨機抽取上課教師作為被評價物件,一年兩個學期中,有的教師可能被評價兩次,因此在分析過程中採用人次數作為總的評價次數。每年抽取43~70人次不等。

2.等級的劃分按照哈醫大教學督導委員會制定的《哈爾濱醫科大學課堂教學質量評價表》和《哈爾濱醫科大學實驗課教學質量評價表》進行評價。教學質量評價分四個等級即優、良、一般、差。評價為百分制,100~90分為優、89~80分為良、79~60分為一般、60分以下為差。每堂課由2~5名督導聽課評分,每位教師最後得分,為聽課教學督導的平均分。在分析過程中,“差”這個等級人次數為零,因此實際等級共三級。

3.統計學分析方法由於評價質量的劃分應用的是優、良、一般這樣的等級劃分方法,獲得的資料資料屬於等級資料,因此在分析過程中採用的統計學方法是基於秩次的'非引數檢驗中的秩和檢驗,對於多組資料的秩和檢驗其統計量是值;對於不同層次教師課堂教學質量分值的比較,資料是計量資料但不符合常態分佈的要求,因此在分析過程中同樣也採用秩和檢驗。

結果與分析

1.2002~2010年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教師職稱分佈資料顯示,被教學督導評價的537人次教師中,助教96人次,佔17.88%;講師84人次,佔15.64%;副教授138人次,佔25.70%;教授219人次,佔40.78%。被聽課和評課教師中,助教和講師相對較少,佔被評人數的33.52%;副教授和教授相對較多,佔被評人數的66.48%(見表1)。這與公共衛生學院教師人數和職稱結構相一致,同時與高職稱教師上課要達到相當比例這一學校要求也有關係。2.2002~2010年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結果(1)2002~2010年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評價(見表2)。經非引數秩和檢驗,不同職稱教師課堂教學質量差異顯著,教授最好,教學質量優等率達65.30%,副教授次之,達37.68%,講師和助教稍差,分別是25.00%和14.58%。(2)2002~2010年教師課堂教學質量平均分值(見表3、圖)。隨著時間的變化,不同職稱教師在不同年份的課堂教學質量平均分值之間有差別,整體呈現出了逐漸上升的趨勢,尤其是助教,有明顯上升。(3)助教2002~2010年課堂教學質量評價(見表4)。通過秩和檢驗,隨著時間的變化,助教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等級之間有差別。助教優秀率整體較低,僅佔14.58%,良好率較高,為64.58%。(4)講師2002~2010年課堂教學質量評價(見表5)。秩和檢驗表明,不同年份講師課堂教學質量等級之間差別顯著,特別是2010年評價質量明顯好於2009年。(5)副教授2002~2010年課堂教學質量評價(見表6)。不同年份副教授課堂教學質量等級之間也有差別,同講師一樣,在2010年有一個明顯升高現象。但副教授整體教學質量良好等級較高,佔54.35%。(6)教授2002~2010年課堂教學質量評價(見表7)。通過秩和檢驗,歷年間教授課堂教學質量等級之間無顯著差別。教授教學質量優秀和良好率高達95.43%,一般等級僅為4.57%,說明教授課堂教學質量較高。

討論

課堂授課是當前我國高等醫學教學中最主要的授課形式,是理論教學的主要環節,也是教學活動的中心環節,課堂理論授課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本文資料顯示,不同層次的授課教師中,助教和講師數量相對較少,而副教授和教授數量較多,這樣的結構符合教學要求,即多安排高階職稱教師講課,以確保教學質量與提高教學水平。本科教育為多層次高等教育體系的基礎階段,是學生基礎知識和綜合素質培養的關鍵時期,對學生終身做人和做事有重要影響。教授、副教授作為學校最寶貴的資源,他們豐富的教學經驗、淵博的知識素養、智慧的語言等會給學生的一生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不同層次教師課堂教學質量有顯著差異,教授的課堂教學優秀率最高,達到了65.30%,其次是副教授37.68%,這說明高階職稱教師具有紮實的理論功底、治學嚴謹、對所授課程內容熟練、邏輯性強、理論聯絡實際,並能突出重點、講清難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中有極少量高階職稱教師也亟需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正高職稱教師講課優秀率應力求達到100%。講師、助教優秀率相對很低,分別為25.00%和14.58%。分析顯示,低職稱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質量亟待改進和提高,也提示應立即採取相應措施來加強改進,提高中青年教師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尤其是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必由之路。但是從高等醫學院校現有的體制來看,多數青年教師進入工作崗位後,即連續攻讀碩士、博士學位,獲得博士學位後自動晉升中級職稱,同時獲得從事課堂教學的資格,一般經過短期的崗前培訓後即登臺授課。因此加強對這些缺乏教學經驗的教師的培養,對於確保課堂質量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通過幾年來對教師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的督促、評價,教師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有了較大進步和提高。特別是助教的教學質量從2002年的不到70分,升高到2010年的87.2分,優秀率同樣是從無到有,有了很大提高。此外,講師和助教的教學質量也有了一定的提升,講師的優秀率2010年達到了52.60%,副教授同年優秀率為70.59%。這些教學上的進步除教師自身不斷豐富專業知識,提高教學水平和改進教學方法外,教學督導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教學督導對講課教師課堂教學質量進行評價,有力地促進和提高了教師教學水平。教學督導對教學目標的實現程度進行評價,以利於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教學督導會接觸大量的有關專業知識和學術問題,一定要以專業知識和學術為背景,對教學狀況和教學水平進行學術評價。教學督導要遵循教學規律,按評價要求進行,對課堂教學中的各種情況應進行客觀、科學分析後提出評價。教學督導在教學活動中發現較大問題和傾向性問題要及時向主管領導和主管教務部門和主管學生的年級彙報和反映,並進一步提出改進建議,以強化督導作用,提高督導效果和提高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