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才智咖 人氣:2.04W

一、西周時期的政治制度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1.西周政權的建立與滅亡:

①建立: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紂滅商,建立西周,定都鎬京

②滅亡:公元前771年,王權衰微,加之幽王昏庸,為西北少數民族犬戎所滅

③後續:公元前770年,平王將都城由鎬京遷到了洛邑,東周(分為春秋、戰國)開始

2.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以自然經濟為基礎)

(1)分封制:

①目的:鞏固周王朝統治

②含義:分封制又稱封邦建國,是西周實行的地方政治制度。周天子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別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貴族,讓他們建立諸侯國,拱衛王室;自諸侯之下又層層分封(天子—諸侯—卿大夫—士)

③諸侯的權利與義務:

A、權力:諸侯在領地內具有較大獨立性,可以設定官員、建立武裝、徵派賦役等。

B、義務:為天子鎮守疆土、隨從作戰、交納貢賦和朝覲述職

④影響:前期加強了天子對地方的統治(非加強中央集權),擴大了統治區域,鞏固了周王室的統治,

由於諸侯具有較大獨立性,西周後期隨著兼併戰爭開始,王權逐漸衰微

⑤瓦解:A、諸侯具有較大獨立性

B、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井田制瓦解(根本原因)

⑥演變歷程:①西周確立(盛行),西周後期,分封制受到破壞;②春秋時期楚王問鼎是對分封制公開挑戰,分封制走向崩潰;③戰國時期廢除,秦統一後決定在全國範圍內廢除分封制;④西漢前期死灰復燃。

(2)宗法制:

①目的:鞏固分封制形成的統治秩序,解決貴族之間在權力、財產和土地繼承上的矛盾。最終以保證王權的穩定②含義:按照血緣宗族關係分配政治權力、維護政治聯絡的制度。形成了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的等級秩序③最大特點:以嫡長子(正妻長子)繼承製為核心,確立起嚴格的大宗小宗體系,兩者既是家族等級之分,又是政治隸屬關係。④影響:保證了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也有利於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和團結。【對社會生活的影響:注重家庭建設、提倡尊老愛幼、過分重視人情關係、人為劃分遠近尊卑,和現代平等、法制意識有些違背。(尊宗敬祖、重男輕女)】⑤與分封制關係:宗法制是分封制實行的基礎,在家族、家庭內宗法制起主導;上升到國家層面,分封制起主導。它們互為表裡,相互依存。

3.西周時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①神權與王權相結合(祭祀)②最高執政集團尚未實現權力的高度集中

③以血緣關係為紐帶形成國家政治結構.(最基本的特點)

二、秦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1.秦朝的統一:①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大一統王朝----秦朝,定都咸陽②意義:結束了諸侯割據混戰局面,開創了中華民族國家統一的新紀元

2.皇帝制度:①由來:三皇五帝中各取一個字構成了皇帝.②皇帝制度的基本內涵:皇帝獨尊、皇權至上、皇位世襲③影響:秦始皇首創的皇帝制度是中國封建專制制度的'重要特徵

3.中央官僚機構與郡縣制:(1)中央官制:①三公:丞相:皇帝的助手,百官之長,協助皇帝處理全國的政務。御史大夫:副丞相,負責執掌群臣奏章,下達詔令,監察百官.太尉:負責全國軍事事務,在秦虛設。

②丞相之下設九卿,分別掌管各項具體政務,它們是中央政府的職能部門。

(2)郡縣制:①由來:春秋時期,就已有縣和郡;商鞅變法時,廢分封,行縣制。秦統一後,在全國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②內容:地方政權機構分郡縣兩級。郡,最高的地方行政機構。郡守和縣令都由皇帝任免。③特點:與分封制相比較,最主要的差別在於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縣長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襲。④郡縣制是中國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創新,極大加強中央集權,是官僚政治代替世襲貴族政治的重要標誌.

4.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⑴背景:①政治:秦始皇完成了中國的統一;②理論:韓非子法家思想奠定理論基礎;

實踐:吸取分封制的教訓;商鞅變法,開始實行中央集權制度

④封建自然經濟具有分散性,要求有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權

⑵組成: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縣制度的設立,標誌著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

三、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變

1.漢初郡國並行制:

①西漢初年,在地方上繼承秦朝的郡縣制,同時又分封諸侯王國,郡國兩制並行。(郡縣制和分封制同時實行)②郡國並行制不利於中央集權,從景帝到武帝時開始逐步削弱王國勢力。③漢武帝時頒佈“推恩令”,解決王國問題,中央集權得到加強

2.漢朝至唐朝的選官制度:

(1)察舉制:

①兩漢選官主徑

②目的:適應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封建國家統治的需要

③方式:自下而上

④標準:孝廉(品行)

(2)九品中正制:

①魏晉南北朝時期

②標準:門第進行選拔,朝廷要職多由世家大族擔任。

(3)科舉制:

①建立:隋時,隋文帝廢除九品中正制,開始採用分科考試的方法選拔官吏。隋煬帝時,政府開始設立進士科,科舉制形成。

②發展:唐宋元各朝繼承並完善了科舉制。③作用:有利於打破特權壟斷、擴大官吏人才來源、提高官員文化素質;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這一制度為歷朝沿用,影響深遠。

(1)積極作用(前期—隋唐宋元時期):①有益於擴大和鞏固封建統治的政治基礎;②廣大庶族地主通過科舉入仕做官,給封建政權注入了生機和活力;③有利於形成高素質的文官隊伍;④營造了中華民族尊師重教的傳統和刻苦勤奮讀書的氛圍。⑤促進了文學的繁榮,如唐朝以詩賦取士,促進唐詩繁榮。

(2)消極作用(後期—明清時期):

①明清實行八股取士,從內容到形式嚴重束縛了應考者,使許多知識分子不講求實際學問或束縛了知識分子的思想。②八股取士所帶來的脫離實際的學風,對學術文化產生了極為消極的影響。③清末阻礙了科學文化的發展,是近代中國自然科學落後的重要原因之一。④不利於知識創新,更不利於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TAGS:制度 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