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探究式教學的分析論文

才智咖 人氣:1.74W

摘要:在國中物理教學中開展探究式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注重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猜想與假設的能力,充分發揮教師在探究式教學中的主導作用。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大膽的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在教學中,要重視探究中的交流與合作。教師要善於借鑑優秀的經驗,研究探索探究式教學的方法和途徑,從而使探究式教學取得更大的實效。

物理探究式教學的分析論文

關鍵詞:國中物理;探究式教學;探索精神;創新意識;實踐能力

物理學作為自然科學的重要分支,不僅對人類對自然界認識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而且對人類的思維發展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物理學是實驗科學,因此,實驗在物理學科教學中佔據十分重要的地位。實驗是科學素養培養的重要途徑,實驗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經歷科學的探究過程,學習科學的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實踐操作能力和創新思維。因此在國中物理教學中開展探究式教學要以物理實驗為中心。

一、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在物理教學中開展探究式教學是課程改革理念的重要內容。國家教育部頒佈的《物理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物理科學探究包含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等要素。進行物理探究的目的是為學生引入新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即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1.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應有意創設情境,使學生能提出問題,其關鍵就是要求教師能貼近學生的生活,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瞭解學生的所思所想。

2.培養學生猜想與假設的能力

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實際知識水平的現實出發,嘗試根據經驗和已有知識對問題的成因提出猜想,並因而對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現的實驗結果進行推測與假設。例如,通過浮力章節的學習,學生對浮力的作用點、方向有了深刻認識,在膚淺的認識了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的基礎上,教師結合學生已有知識,創設情境,讓學生大膽地猜想。“根據剛才的實驗,請同學們猜想並分析,什麼因素還有可能影響浮力的大小?”這樣就非常符合學生的實際,激發了學生猜想的積極性,學生就會根據現有的知識實際,提出“浮力的大小能否與物體的形狀有關?浮力的大小是否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進而浮力的大小是否與物體的密度有關?”有了猜想就會驗證它,隨之而來便會有了假設,於是提出了“如果鋁塊浸沒在水中並繼續下沉,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是否變化?如果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不變,說明浮力的大小與深度無關;如果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變化,說明浮力的大小與深度有關。”“讓鋁塊浸沒在水中和鹽水中,觀察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是否變化,如果示數不變,浮力的大小與液體的密度無關;如果示數變化,浮力的大小與液體的密度有關。”如此為設計實驗的合理步驟鋪平了道路。

3.指導學生制定實驗計劃與實驗設計

教師要發揮學生探究的主動性,引導學生制定實驗計劃與設計實驗是把猜想與假設具體化,可行性化,明確探究的目的和已有條件,然後制定實驗計劃與實驗設計,並通過實驗進一步完善猜想與假設。

4.指導學生收集實驗證據

教師要指導學生按照所設計的合理步驟動手進行操作,能通過觀察和實驗收集資料,以證明假設是否正確。指導學生在實驗中準確、規範操作,獲得彈簧測力計的示數,獲得實驗證據,進行開展下一步的論證與分析。

5.指導學生分析與論證

指導學生在實驗中能初步描述實驗資料或有關資訊,並進行簡單的比較、初步簡單的因果推理,初步嘗試對探究結果進行描述和解釋,在實驗中,在教師的引領啟發下,學生對實驗現象分析到“鋁塊浸沒在液體中受到三個力,一個向下,兩個向上,向下的是重力,是不變的量,向上的力有彈簧測力計的拉力和浮力,這兩個向上的力之和等於重力;鋁塊在水中比在鹽水中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大,並且鋁塊在水中和鹽水中排開液體的體積一樣,所以浮力的大小與液體的密度有關。”這種分析與論證需要知識的儲備和推理能力。

6.指導學生對實驗進行評估

在教學實驗中,要讓學生具有評估探究過程和探究結果的意識,能注意假設與探究結果間的差異,並能注意到探究活動中未解決的矛盾,發現新的問題,並能正視它。在浮力實驗中,當學生得到“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關”的結論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這個結論進行評估。教師提出問題“浮力的大小與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有什麼關係?”進而引匯出學生“浮力的大小隨物體排開液體提及的增大而增大”的結論。

7.指導學生開展交流與合作在實踐中,學生準確表達自己的看法和體驗,本身就是交流與合作,在小組中,能合作並堅持原則,又尊重他人,還能思考別人的意見,進而改進自己的探究方案。

二、教師要充分發揮在探究式教學中的主導作用

在探究式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應做好以下幾點。第一,教師平時要加強學生的知識儲備,以及多種思維方式的培養和訓練,在進行探究式學習中,學生需要一定的基礎知識,學生需要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來提出猜想和假設等,需要掌握相關的原理和方式、方法等,而這些需要的知識是在平常的學習及社會實踐中多學習、觀察總結出來的。第二,教師要精心備課(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教師應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實際水平為參照物件,充分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及思維能力的限度和潛力,努力營造一些讓學生能夠意識到的問題情境,使學生產生質疑、探究、求解的學習動力,進而激發學生進行探究實踐的積極性。第三,教師在教學中應努力營造一種寬鬆、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環境和氛圍,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引導者的身份,建立一個平等、自由的交流平臺,才更有利於學生髮揮創造性思維,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大膽的猜想假設。第四,教師在教學中要發揮直觀教學的優勢,多借助網路、平面媒體和教具等教學手段,引導學生進行細緻觀察,縝密分析、研究,進而發現並解決問題。第五,在教學中教師要多為學生提供分組討論、探究討論問題的機會,要充分尊重學生的發言、觀點,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的討論,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思維的積極性,努力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對探究的結果加以總結、歸納,得出規律性的認識。第六,在教學中應使學生養成對所做的實驗進行評估的好習慣。學生在完成某一實驗或者到達一定階段,應及時進行反思,及時發現錯誤和疏漏,這也是責任心的充分體現。

三、開展探究式教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在探究式教學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第一,在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大膽的參與科學探究,鼓勵學生積極動腦動手通過自主的探究活動,充分了解科學方法,學習物理規律,體驗到物理學科的樂趣。在學生比較困難的地方給予具體的指導,讓學生順利參與探究活動,避免多次的失敗產生消極的心理影響,使學生更多的體驗成功的愉悅。在教學中,要使學生樹立科學的批判精神,敢於質疑。對於學生提出的明顯不正確的猜想和意義不大的問題,不應簡單粗暴地加以否決,應先肯定,同時指出其正確合理的部分,讓他增強參與的勇氣和信心,再委婉的提出其錯誤的地方,也可以拋磚引玉,先提出一個不太好的設想,讓學生踴躍討論、參與,及時的發現學生正確的討論,並加以肯定。第二,在具體實施探究式教學中,不要急於求成,應遵照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從小問題、簡單的探究開始,而後逐步深入,最終使學生對於科學探究有比較全面、深入的認識。第三,在教學中,要重視探究中的交流與合作。在現代教學中,個人之間與小組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在統一安排科學探究活動中,要注意培養學生這方面良好的素質,在具體操作中,可以進行分組教學,注重發揮每個團隊成員在探究活動中的作用,機會均等,全面練習,又能充分體現在實驗探究中的分工與合作。第四,在探究活動中,過程往往比結果更為重要。很多教師只要結論,不要過程,是不合適的,很多教師為了趕進度,不給學生合理充分的時間進行討論、思考,便得出了結論。教師應安排出足夠多的時間,讓學生把各種思想、觀點進行充分的交流與探討。第五,探究式教學並不是以其最終結論為主要目標,更重要的是要在這個探究活動中更多的體現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驗與感悟運用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樂趣與策略,並不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第六,在科學探究活動具體實施中,由於教師應用分組、合作等教學形式或在實驗室裡這個與以往環境不同的教室裡上課,學生上課秩序也許隨意性多一些,有些亂,或者由於學生個人素質或年齡問題,學生只注重了對周圍環境及實驗器材的關注,而導致實驗探究效果並不理想。這就對教師本人的教學水平、人文素養、教學風格、對課堂的駕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七,在探究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借鑑優秀的經驗,並把它們融入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多方探討探究式教學實施的方法,從而使探究式教學取得更大的實效。

總之,探究式教學強調的是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思考意識的培養,物理學科的特點決定了它的實驗性與操作性。開展探究式教學,引領學生進入一個精彩的探究世界中去,放手讓學生積極參與,努力探索,即使出現挫折與失敗,也是具有價值的,也會讓學生終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