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數學實驗教學 推進新課程改革

才智咖 人氣:2.31W

[摘 要]:課程改革隨著春天的步伐撲面而來,我區於2002年初啟動課改實驗工作,2003年秋季全面實施新課程,我們認真貫徹教育部《關於開展基礎教育新課程實驗推廣工作的意見》精神,落實省、市、區有關新課程實驗推廣工作的指導意見,結合我區實際,認真組織了一系列紮實有效的探索工作,積極穩妥地推進了課程改革實驗,並以課改為契機,有效促進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下面結合新課改教學實踐,針對國小數學實驗教學談幾點粗淺的認識,與大家商榷探討。

加強數學實驗教學 推進新課程改革

(1)加強數學實驗教學,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2)加強數學實驗教學,調動學生全員參與。

(3)加強數學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

(4)加強數學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

(5)加強數學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6)強實數學驗教學,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關鍵詞:數學 實驗教學 新課改

課程改革隨著春天的步伐撲面而來,我區於2002年初啟動課改實驗工作,2003年秋季全面實施新課程,我們認真貫徹教育部《關於開展基礎教育新課程實驗推廣工作的意見》精神,落實省、市、區有關新課程實驗推廣工作的指導意見,結合我區實際,認真組織了一系列紮實有效的探索工作,積極穩妥地推進了課程改革實驗,並以課改為契機,有效促進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下面我結合新課改教學實踐,針對數學實驗教學談幾點粗淺的認識,與大家商榷探討。數學是一門抽象的自然科學,國小生正處在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度的階段。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探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創造能力,促進學生主動地接受、消化數學知識。要做到這些,單靠教師的語言闡述是不易做到的。而加強數學實驗教學,可以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新大綱》明確提出:“在教學時,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通過操作、觀察,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分析、綜合,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因此,我們每一個執教者都要高度重視國小數學實驗教學。

一、加強數學實驗教學,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學生渴求獲得知識、探索某種事物或某種活動的積極傾向,是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心理因素。學生一旦對學習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注意力就會優先集中,認識就會敏捷而深入,情緒就會愉快而高漲,思維就會活躍而有創造性,行為就會持久而永恆。數學實驗教學是學生參與操作的探索過程,在很大程度上能夠使國小生的好奇、好玩、好動的天性得到滿足,進而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激勵學生主動學習。如我在教學《資料的收集和整理》時,我設想在道北開一家“學生書店”,請同學們幫助老師設計書店,調查學生喜歡課外書的情況。在情境中讓學生展開實驗操作,現場寫下自己喜歡的書籍的名稱,小組合作統計出喜歡各類書的人數,並在實驗操作的過程中,很自然地比較出資料的收集和整理最常用的一種方法是:畫“正”字的方法。然後,讓學生自己製作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進行比較,從而清晰地知道其各自的特點。這樣,使教學活動在動態中進行,使兒童把外顯的動作與內隱的思維活動和諧地結合在一起,順應兒童好奇、好動的特點,集中了兒童的注意力,激發了兒童學習的興趣。再如,我在教學《面積和麵積單位》——面積的含義時,首先讓學生動手摸一摸文具盒的蓋面,數學課本的封面,課桌的桌面。然後比較文具盒的面與數學課本封面的大小,數學課本封面與課桌桌面的大小。再動口說一說面積的含義。在教學“面積單位”時,讓學生動手摸,感知“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充分動手的同時,學會比較和測量面積。這樣,通過數學實驗教學,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不但使學生深刻理解了所學的知識,而且促使學生智力活動的潛力得到充分的啟迪、挖掘和發揮。

二、加強數學實驗教學,調動學生全員參與。

教育的本質在於參與,即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學生最大限度的參與到教學中去,讓學生用自己的思維方式,主動的獲取知識。而使所有的少年兒童的智慧得到充分發展,是每個家庭的期盼,老師的希望,社會的需要。數學實驗教學則能夠提供使每個學生達到他們可能達到的最高學習水平的學習條件。在數學實驗教學中,讓每個學生玩自己手中的學具,看你有什麼發現,提到玩,每個學生都感興趣,無論他發現的結論是淺顯,還是深刻,都是他最真實的體驗和感受,都已充分調動了他的參與性和探究性。再者,有的學生理論知識不足,但動手能力較強。在實驗過程中,他能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得到鼓勵而增強學習的信心,消除“數學難、學不好”的恐懼心理,萌發要學好數學的願望,引發學習動機,使他們以學為樂,主動進取,提高學習效果。

三、加強數學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數學實驗教學的趣味性、直觀性、新穎性,切合學生的心理特點,符合他們的認知規律,容易使學生在愉悅的情緒下實現由喜歡數學到努力學數學,再到刻苦鑽研數學的良性過渡。在每個層次的學習活動中,取得成功的喜悅,進一步激發他們強烈的`求知慾,形成不斷進取、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 在實驗準備階段,指導學生自制教具、學具,能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創造才能,培養學生的科學美感。如我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時,讓學生準備一個長6釐米、寬3釐米的長方形和一個底6釐米、高3釐米的平行四邊形,從製作的情況看,有的學生是用廢棄的硬紙被做的,有的是用做手工剩下的色卡紙做的等等。選用的材料,製作的方法多種多樣,但都做的精緻、美觀,把學習的熱情延伸到課外,又為實驗教學提供了物質保證。課堂上又通過自己的動手剪、拼,得出結論,使學生經歷獲得知識的全過程,感受自己智慧的力量和創造的快樂,掌握科學的認知方法。同時,還可以充分利用廢物廢料,變“廢”為“寶”,使學生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實驗過程中良好的實驗常規,教師的嚴謹態度,正確示範,巧妙點撥,質疑解難等,對學生良好習慣的形成都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首先使學生明確教具、學具不是玩具,懂得其在數學學習中的作用。其次,對學具的準備要認真,運用要準確,收拾要及時,管理要妥善。培養學生自覺守紀,認真主動,勤於動手、動腦、動眼、動口的良好習慣,真正實現“省時、高效、低負”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