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學校藝術教育改革與發展探究論文

才智咖 人氣:2.06W

一、學校教育中開展藝術教育的意義

農村學校藝術教育改革與發展探究論文

美育的任務是促進受教育者的全面發展。在學校教育體系中,美育的主要實施途徑是藝術教育,從課程設定上來說,藝術課程是美育的專門課程,有計劃、有組織、有指導的藝術教育應該是促進青少年審美髮展的最理想途徑。而且卓有成效的藝術教育,可以對青少年課外以及今後的審美生活產生持續影響。

二、現階段農村藝術教育現狀分析

由於學校工作的特點所限,藝術教育主要通過美術教學來實施。根據我們的調查來看,廣大農村中學美術教學,在整個學校教育中處於十分薄弱的環節上,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認識不到位,觀念滯後。

具體表現為:學校領導表面上抓素質教育,而實際上還在片面追求升學率,美術教學存在大面積“空白”,並由此導致了學校對藝術教育的錯誤認識。這種片面注重智育、忽視全面發展的認識和思想,造成了教與學的種種弊端,也造成了大量青少年的不協調發展,形成了雙重人格,即一方面是天真活潑、純樸健康,另一方面是老成謹慎、造作病態的現象。

2、美術師資不足。

就以我縣為例,全縣十幾所初級中學,而美術專業畢業者寥寥無幾,為了表面上各類課程的“開足開齊”,學校只能讓缺乏美術專業知識的人頂崗上課。對予專業性要求極強的中學美術教學,那些頂崗代課者如何能勝任呢?

3、美術教材選擇彈性欠缺。

因為各地區城鄉在美術教學基礎、師資水平以及美術教學條件等方面存在著較大差距,所以現行教材對條件好的還可以適用,但對條件差的是無法全部適用的,選擇性非常有限。

4、農村中學教學設施欠缺。

就以我校來說,沒有固定的藝術教室,就連一些基本的石膏幾何體也沒有,所以教材中50%的內容根據無法開展,怎能達到大綱要求?

三、對改革農村學校藝術教育的一些嘗試

面對農村中學美術教學的現狀,我們認為農村國中美術教學極需要改革。改革的.主要任務就是調查研究國中階段美術教學的規律、特點,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全面提高學生審美素質的方法和途徑,促進和提高農村國中的美術教學質量。 1、優化美術課程結構

在培養人才的學校整體活動中,課堂教學仍然是主要途徑。但是過分集中的課堂教學也暴露了一些不足。就美術課教學而言,它難以充分照顧學生的個性特徵而因材施教。因此,建立由必修課、選修課、活動課三者構成的課堂結構勢在必行。必修課的教學使學生得到基本素質的各種訓練,獲得必要的美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著重解決共性問題,選修課和活動課著重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點,三者相互聯絡、相輔相承,發揮著不同的育人功能。

2、強化審美教育

審美意識的教育是美育的一個基本而重要的內容。學校美術學科作為審美教育的主體,除了傳授美術基礎知識技能以外,還要在擴充套件學生的藝術視野、提高審美境界、開發右腦潛能、陶冶情操、完善人的意志品格等方面發揮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農村國中美術課教學,不是培養學生當畫家,而是著力於對學生審美素質的培養與提高。因此要加強欣賞課教學,增設工藝裝潢、手工製作、版畫等內容,以提高學生的藝術感受,使審美教育得到一定的強化。

3、美化育人環境

我們要不斷改善辦學條件,實施育人環境優化工程。我校繪製了多幅壁畫,書寫美術字標語,美化教室、辦公室、德育室,貼上名人名言,同時修建綠化帶、植樹種草,使學校的校容校貌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師生們觀賞著這些書畫美景都感到賞心悅目、美不勝收。這些藝術作品生動形象,同醒目的標語口號,時時刻刻向學生進行著潛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審美教育。這種教育形式雖沒有說教那樣興師動眾、感人肺腑,但是寓理於情、以情動人,育人於無形中,也起到了極好的教育作用。

4、密切聯絡各學科,拓寬審美教育渠道

每一門藝術學科,雖是獨立的,但又不是孤立的,它與許多學科都有著密切的聯絡。在中學各科教材中,有許多要運用影象來闡明科學內容、剖析理論問題,甚至有些問題,用語言文字元號難以表達,而運用影象符號則一目瞭然,而美麗的圖案又能使學生產生美感,滲透美的教育。比如在語文課中,通過課文插圖的繪製,使教學形式圖文並茂,既可增強授課的效果,又可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我們要結合學校德育、體育、勞動教育等內容繪製圖表、肖像、手工製作等,來發揮美術的教育作用,拓寬美育渠道。

5、加速培訓師資

目前,農村中學藝術教師素質偏低,必須加快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以更好地適應教學改革的需要。

(1)舉辦藝術課教師培訓班;

(2)為藝術課教師深造、函授創造、提供機會;

(3)推薦和選派教師到高校藝術系進行短期培訓;

(4)開展縣內校際間的藝術課觀摩教學;

(5)選派骨幹教師參加全國中國小藝術課教學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