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教育工作論文

才智咖 人氣:3.07W

自信給你插上翅膀

班主任教育工作論文

摘 要:班主任教育工作的成功與否取決於多種因素,而良好的師生關係正是產生最佳教育效果的必要條件。作為德育導師,從一個學困生轉化的例子出發,闡述瞭如何因材施教,通過對弱點的克服,從內心為孩子的成長保駕護航。

關鍵詞:德育導師;自信;因材施教

從事教育以來,總覺得教育是一個複雜而系統的工程,需要教師和學生雙方良好的交流合作,才能共同發展。而只有用愛心和責任心,才能與學生產生心靈的碰撞。

教書育人,不僅僅要關注學生的各科成績,還要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從長遠角度來談,學生的精神素質往往比學習能力重要,而二者又相輔相成,共同促進。因此,這就要求身為德育導師的我們,以自我規範,帶動學生做有感恩心、有責任心、有進取心;講文明、講禮貌、講道德的人。

我明確地意識到,班主任教育工作的成功與否是取決於多種因素,而良好的師生關係正是產生最佳教育效果的必要條件。反之,這個班級就很有可能成為一盤散沙,無法形成班級凝聚力,實施教育也會事倍功半。

今年接了高二文科,我明顯覺得孩子們長大了,心也大了,思想也更獨立了。九月份開學以來,班裡的學習氛圍和諧穩定。可是有一位徐同學,卻遲遲不能融入新集體,新環境。記得第一天見到徐同學時,只覺得他是一個有些木訥的學生,不善言辭,坐在教室後排的角落裡。上數學課時,看得出,徐同學很認真地記著筆記,可是作業錯誤率卻很高。他寫的字也淡淡的,模模糊糊,每次批他的作業要花很長的時間,真是非常困難。課間與他玩耍的夥伴幾乎也很少,細緻觀察發現孩子非常孤獨,寂寞,沒有自信。

對於教師來說,如果一個學生沒有教好,還會有下一個;而對於學生來說,卻只有一個未來。也就是說一個普通的學生,對於我們來說可能是百分之一,可對於他自己來說,就是百分之百。

而這個年齡的孩子,自尊常常薄得像一張紙,又厚得像一堵牆。如果不找出根本原因,就批評了這個孩子必然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取得相反的效果。那麼,徐同學,這個優秀的孩子從此可能會一蹶不振。空洞不實的說教,只能是過眼雲煙,用什麼辦法,才能真正地打動他呢?

“沒有調查便沒有發言權。”臨放學前,我和徐同學家長通了電話,做了溝通,瞭解到徐同學是個非常努力的孩子,只是沒有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對學習信心不足,覺得自己沒有優點,產生了畏懼心理。徐同學不能正確地認識自己身上的閃光點,缺乏自信心。

通過電話後,我想起蘇聯教育家瓦·阿·蘇霍姆林斯基的理論:“教育,這首先是關心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去觸及年輕的心靈。教育者必須熱愛、創造和維護你的學生的內心美。”因此,我決定首先發現他的內心美與閃光點,通過鼓勵一步一步鞏固他的自信心,再在學習方法方面積極引導,這樣一定可以收到不錯的效果。

於是,在徐同學認真打掃包乾區時,給予積極肯定。上數學課,在遇到簡單問題時,叫他起來發言。起先,他發言時含含糊糊,後來漸漸聲音清晰起來,思路也隨之清晰了。當天的數學作業也寫得清清爽爽,正確率也上升了不少。

幾天後,我把徐同學叫到了自己的辦公室,先是將他的優點放大化進行了推心置腹的表揚,隨後就學習方法的問題與他進行討論。首先,我讓他自己尋找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並尋求解決方法。徐同學也意識到了自己學習方法的不足。我提出,學習三步走。()上課前應該先預習。課堂注重效率,應該把注意力放在聽講、聽懂上,而不是一味記錄,下課不是二次重複,應該爭取一次聽懂。而課後,對於課上沒有聽懂的,下課及時詢問老師或同學,並且及時地訂正,有系統地複習。

後半個月,我明顯感覺到他的進步:上課效率高了,作業也能完成得很好。即使有錯誤,課後也會及時來問。對於他每一點小的進步,我都會表揚。一次考試中,他發揮出很高的水平,這個成績讓我感到很欣慰。當學生不自信時,我們要給多鼓勵,給進步的機會,耐心地等待,幫助其自悟自醒,那麼學生就會從“自甘落後”的陰影中走出來,自信地抬起頭,一步步走向成功。每一個孩子擺脫幼稚,告別無知,健康地成長,都需要一個過程,讓我們耐心等待,學會寬容,在等待中不忘播撒愛的陽光,讓等待充滿憧憬,寄託希冀。

現在,徐同學的成績很穩定,人也開朗了許多。他從當初木訥的小男孩,已經成長為意氣風發的大男孩了。在與家長溝通中,我發現他變得熱愛學習了,性格也外向了。同時,因為自信心的增強,各科成績均有明顯進步,得到老師們的一致認可。運動會徐同學還主動報名,為班爭光。他的思想和行動有了質的改變,作為德育導師的我,也感到很欣慰。

作為班主任,要教書育人,實現學生的“三有三講”,首先要了解個體之間存在的差異。有的學生性格開朗,有說有笑;有的學生內向靦腆,安靜文雅;有的學生擅長歌舞,急於表現。作為教師,要對班級的每一個學生做到心中有數,因材施教,為孩子們提供展示和表現自我的機會。

在複雜而系統的教育工程中,我們真的會面對許許多多意想不到的問題。有時,單純的說教,已遠遠不足平衡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教育需要手段,育人更需要智慧,只有以智取勝,以智取人,才會鎮定自如地應對風雲變幻的教育問題,教育的明天也才會更健康、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