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學教學改革論文

才智咖 人氣:9.96K

1城市地理學教學存在問題分析

城市地理學教學改革論文

1.1教學內容相對陳舊,內容更新緩慢

城市地理學是人文地理學中發展最快的學科之一.從全球看,20世紀80年代以來,城市地理學的多元化趨勢日益明顯[10],全球化、資訊革命、網路化的浪潮席捲全球,全球城市、網路資訊空間等成為新的研究領域.從國內看,城市區域化、城市連綿區的趨勢明顯,城鄉統籌發展的局面正在形成,城市群規劃、都市圈規劃不斷推出,由此引發的研究範圍不斷拓展,研究尺度不斷擴大,其時代性較以往任何時候都明顯.這些成果已經或者正在對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產生重大影響.顯然,城市地理學教學應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將最新的研究進展納入到課堂教學中,以更好地推動城市地理學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應用.而當前的城市地理學教學,大多拘泥於教材,教學內容更新較為緩慢,特別是在新型城鎮化過程中,應增加城鄉協同發展的教學內容,但僅有個別院校的教學內容涉及該內容,教學中依然是有“城”無“鄉”.

1.2重理論教學,輕實踐教學和方法論教學

我國的高等教育已基本實現了由“精英教育”到“大眾教育”的轉變,絕大部分高校應緊跟社會需求,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要任務.而受“理論灌輸式”等傳統教學模式以及教學經費短缺等因素影響,高校教學中“重理論教學、輕能力培養”的問題依然明顯.在城市地理學教學中,表現為強調掌握基本概念與理論體系,而對提高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對由知識到能力轉變有關鍵作用的實踐教學和方法論教學涉及較少,特別是忽視城市地理學日趨強調定量和計量手段的潮流,即使在教學過程中設定了相應的環節,也多以認知性為主,極少有針對性的、綜合性強的設定課程設計、城鄉調查實習或強調定性定量相結合的綜合性作業等,學生的工程訓練程度不足,對所學內容多停留在認知層次上,理論與實踐脫節,應用不靈活,動手能力差,很難將理論方法轉化為技能,這既限制了課程的實踐性和應用性,也影響了學生就業技能的提高.

1.3案例教學存在較多問題,案例選擇缺乏系統性

城市地理學與經濟社會發展聯絡緊密,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實用性,這也為開展案例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案例來源,使得案例教學法成為教學中應用最為廣泛的方法之一.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選用案例的時候,往往過多的考慮案例的典型性,忽視前後教學內容間的聯絡,不同的教學內容選用不同區域的案例.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案例教學應有的作用,但選用不同區域的案例,由於案例的背景不同,每個案例都要花費大量時間介紹,不僅佔用寶貴的教學時間,而且學生明顯缺乏感性的直觀認識,增加了其學習壓力.更為關鍵的是忽視了各章節內容上的聯絡緊密、關聯性強的特點,選用不同案例,不能體現教學內容的關聯性,割捨前後章節知識間的連貫性,也掩蓋了城市地理學的系統性,學生很難通過不同區域的案例建立起各教學內容間的聯絡,使案例分析大多停留在淺層次上,制約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1.4現有教材存在較多不足

目前,國內城市地理學教學多選用由許學強、週一星、甯越敏合編的《城市地理學》(第二版),該教材最大的特點在於闡述理論時,引用了大量最新學術研究成果,涉及到很多公式的推斷以及海量數字的整理[5],但教材仍然有不足.(1)我國城鎮設定模式多樣,這是導致學生對城鄉劃分、城市地域、城鎮人口統計相關概念內涵不清的重要原因;(2)我國有按戶籍統計和按居住地統計兩個人口統計標準,與之相關的城鎮人口、常住人口、非農業人口等既緊密聯絡,又有明顯區別,有必要對其辨析;(3)雖敘述了城市產生與發展的區域經濟地理條件,但缺乏對內在機制及經濟發展水平與城市發展之間關係的解釋,而這一部分內容對於城鎮化道路的選取極為重要;(4)城鎮體系的規模、職能、空間結構互為聯絡,理應對城鎮體系的概念、特徵、發展機制、型別、相互作用關係系統及城市群做出系統闡述;(5)缺乏對城鄉統籌發展、城鎮化程序與資源環境效應的闡述;(6)雖然各章節中有研究方法與手段的敘述,但較為零散,如果能將研究方法與手段作為獨立章節闡述,則效果會更加理想.

2經濟社會發展對城市地理學教學提出新要求

2.1城市地理學教學改革的時代背景

2.1.1我國亟需城鄉規劃人才我國正處於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時期和城鎮化深入發展的關鍵時期[11].一方面,經濟的快速發展,工業化與城鎮化程序深入推進,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綜合國力顯著增強,社會結構轉型不斷加速.另一方面,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不斷凸顯,長期以來的城鄉分離政策和城鄉規劃脫節導致城鄉差距不斷擴大,城鄉二元結構加深[12],工業化與城鎮化引發的資源環境約束不斷增強,主要依靠土地等資源粗放消耗推動城鎮化快速發展的模式不可持續.當前,城鎮化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13],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總抓手[14],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斯蒂格利茨更是將我國城鎮化列為21世紀影響世界的最大兩件事之一[15].我國提出走新型城鎮化道路,將城市與鄉村統籌發展作為國家的中長期發展戰略,並頒佈《城鄉規劃法》,編制《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等法律、規劃,以促進城鄉協同發展,推進新型城鎮化.顯然,我國亟需大量具有紮實的城鄉規劃理論和技能,能從事城鄉規劃、城鎮化與城鎮體系規劃工作的應用型人才.

2.1.2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1999年,我國高校實行擴招政策.高校招生規模的擴大雖然為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了更多的具備較高素質的勞動力,但也帶來一系列問題,如辦學條件壓力大、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準、培養方案與社會需求脫節,造成培養的人才質量大受影響[16],不能滿足社會需求,這必然制約學生的就業.自2008年以來,受國際經濟持續低迷及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等因素的影響,我國經濟增長速度明顯放緩,經濟下行壓力不斷擴大,加之數以百萬計的農民工進城務工和企業對高校畢業生提出的更高要求等,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較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嚴峻.

2.2城市地理學教學改革必要性分析

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由原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拆分而來,旨在培養能從事城鄉規劃與土地規劃管理的應用型人才.作為該專業的核心課程,城市地理學在城鎮化水平測度、城鎮化程序及資源環境效應、城鎮體系規劃、城市可持續發展、城市擴充套件與土地利用等內容上,可供選擇的教學實踐切入點多,可操作性強,綜合訓練程度高.課程將經濟地理學、人文地理學等理論課程與區域分析與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等規劃課程有機銜接起來,並且與地圖學、GIS、RS、地學統計等技術課程聯絡緊密,在整個人才培養方案中起著從理論到實踐、從知識到技能轉變的關鍵環節,是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專業培養城鄉規劃與土地規劃管理領域應用型技能人才的主要載體和平臺,對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特別是實踐訓練上作用突出.但如前所述,當前的城市地理學教學仍然存在諸多問題,這與課程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的核心地位明顯不符.因此,城市地理學教學必須緊扣時代要求,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圍繞應用型人才的專業培養目標,以能力培養為核心,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結合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實踐教學等方面進行系統的教學改革.

3城市地理學教學改革設想

3.1更新教學理念

教學理念是課程教學改革的核心問題.就城市地理學而言,其教學理念就是要樹立教學服務就業、提高就業技能、增加就業機會的思想.在教學目標上,要以服務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方向,在應用型技能人才的培養目標指引下,摒棄以傳授理論為主的錯誤觀點,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與素質為核心,以工程化訓練為重點,強化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規劃製圖能力、野外調查能力、定量計量能力訓練,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活化知識,系統掌握課程的基本理論與方法,達到靈活應用的效果,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職業關鍵能力.在師生關係上,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建立新型的人才觀念和師生關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倡學生自主學習.在課程考核上,更新考試模式,改變以往重理論、輕能力的局面,以考核能力為重點,弱化對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的`考核,強化關於理論與方法應用的考核,加大實踐教學環節在考核中的佔比.

3.2優化理論教學內容

應緊扣我國當前的經濟社會發展,本著“原理—方法—實踐”的主線,突出課程的實踐性與實用性.從以下幾個方面優化理論教學內容:(1)城市概述部分,增加我國城鎮設定模式,為城市地域、城鎮人口統計等相關概念的講述奠定基礎;增加城鎮人口、城鎮非農業人口、常駐人口及建成區、都市計畫區等內容.結合我國行政的體制改革,增加市帶縣和省管縣的優劣勢分析;(2)城市產生與發展部分,增加城鎮發展的內在經濟機制及經濟發展水平與城市發展的關係;(3)城鎮化部分,進一步充實城鎮化水平的測定與預測方法,增加城鎮化程序的資源環境效應分析;(4)增加研究方法與研究手段內容,特別是定量計量化和GIS、RS手段;(5)增加城鎮體系,介紹城鎮體系的規模結構、職能結構及空間分佈之間的內在關係,系統闡述城市群的內涵、特徵、型別、判別等;(6)增加城鄉統籌發展內容,包括內涵、評價、途徑、模式等,增加城鄉結合部;(7)刪除理論性過強的城市經濟區及應用較少的城市市場空間、社會空間和感應空間等,內部空間結構僅保留城市地域結構模式、CBD、開發區.

3.3構建課程內外結合的實踐教學環節

實踐教學是理論聯絡實際,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檢驗學生對所學知識靈活應用狀況的重要手段.城市地理學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必須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強化學生的“工科化”訓練,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設計實踐教學:(1)設定課程設計,內容可以考慮與其他章節練習緊密、綜合性強的區域城鎮體系規劃,該部分注重培養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2)大型課程作業(課程論文),可以考慮區域城鎮化水平的測定與預測、區域城鎮體系職能結構、城市可持續發展水平測定等,該部分以培養學生對實際問題的綜合分析能力以及定量計量化能力為主;(3)相關專題圖製作,如城市大中小位置分析圖、城市區點陣圖、城鎮體系現狀圖、規劃圖、城市建成區範圍與城市行政區域等,該部分以培養學生規劃製圖能力與綜合分析能力為主;(4)城鄉區域調查,可以針對城市的內部空間結構、城市發展與區域交通及經濟發展關係、城鄉結合部、城市實體地域調查等內容,該部分以培養學生野外調查相關技能訓練為主;(5)選擇優秀學生參與教師科研以及大學生科研立項,這部分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自主學習能力.

3.4積極推行“一案貫穿式”案例教學

教學方法是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17].城市地理學與經濟社會發展聯絡密切,適合案例教學.案例選擇既要考慮案例的典型性,更要從課程特點出發,站在整個課程的角度去選擇案例.城市地理學各章節聯絡緊密,連貫性強,最好選擇用同一區域的案例,即“一案貫穿式”案例教學.這樣既能克服因採用不同區域案例而花費較多時間介紹的缺陷,又能夠將前面所學內容連線起來,有助於學生系統的掌握城市地理學各部分內容間的相互關係,使理論具體化、形象化,更好地掌握理論在現實中的應用,避免教學內容與實踐脫節,體現課程的實用性以及理論與方法的可操作性,而且一例多用還能減少學生的學習負擔.建議選擇院校所在地的案例.因為學生通過以往的學習與生活,對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和城鎮概況等有了較為全面的瞭解,對案例的掌握和分析更加全面,提高學生身臨其境的模擬感,縮短理論教育與社會實踐之間的距離[18],學生們也倍感親切,容易產生共鳴,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既方便了實習等環節的開展、使認知更加深刻,也方便教師不斷的完善案例.建議選擇院校所在地的城鎮體系規劃作為總案例,將總案例分解成城市產生與發展、城鎮化程序、城鎮職能體系、規模結構、空間分佈、可持續發展、城鄉統籌發展、定量計算等模組,進而根據不同的知識點去設計案例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