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提高生物實驗教學質量

才智咖 人氣:2.1W

淺談如何提高生物實驗教學質量
  
一是教師對實驗教學的質量重視不夠;
二是教師對實驗教學的組織能力差;
三是課前準備與精心設計不夠;
四是忽視操作技能的改進或教師本身的操作技能差。
因此,必須重視實驗教學的研究和探討,下面就實驗教學的具體環節談談自己的看法。1、明確實驗教學目標  國中學生知覺的無意識性和情緒化仍比較明顯,注意往往與  聯絡在一起,容易被無關的內容所吸引。如有的學生在觀察自制洋蔥表皮細胞裝片時,把注意力主要放在擺弄鏡頭和觀察遊移不定的氣泡上,在觀察永久裝片時也主要欣賞染色標本的色彩。因此,讓學生知道實驗的目的和要求,是實驗教學中的重點。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產生積極的學習動機,思維才會有方向,操作才會認真。如解剖鯽魚實驗,是學生第一次使用解剖工具,只有當學生明確解剖實驗的目的,學生才會注意解剖技能的動作要點,認真觀察鯽魚的外部形態、體色、鱗片、側線、鰓與水中生活相適應的特點,認真觀察其內部結構,最終達到解剖鯽魚的實驗目的。2、做好實驗教學的準備工作  實驗教學和一般的授課有不同的要求,而生物教材又往往受到地方性和季節性的限制,有些生理性實驗還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看到結果。因此課前的準備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生物實驗教學的準備工作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2.1 制定切實可行的《生物實驗教學計劃》,並將每個實驗所需的材料和負責老師等專案一一列入表內,季節性強的實驗要打好時間差。必要時對實驗內容進行調整:推遲或提前。  2.2 適時地科學地準備好實驗材料  解決生物實驗材料的途徑主要有三個:一是採取替代材料,如做《觀察花的結構》實驗時,正值冬季,桃花無處可尋,教師可在春天製成桃花浸製標本和乾花臘葉標本,上課時再用替代桃花的其他鮮花:如臘梅花、旱金蓮、百合花等。上課時與桃花浸製標本和臘葉標本一起對照觀察,同樣可以達到實驗效果。只要我們處處留心,國中的生物實驗材料幾乎都可以在當地找到合適的替代材料;二是分工合作獲取材料,一些生物材料的培養需要較長時間,有些不易採集到,這些就需要教師之間分工合作,避免因個人的時間倉促或精力有限造成實驗材料準備不足;三是發動學生採集和培養。發動學生參與採集和培養不但能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還能讓學生獲得對生物的生活環境、生活習性的感性認識。  2.3 精心設計好實驗教學程式  教師在設計實驗教學程式時,應認真構思好學生觀察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和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對實驗中出現的問題、現象、失敗的原因要儘可能考慮細緻,儘可能多設定幾個“為什麼”,以激發學生思維。比如,在觀察草履蟲內部結構的實驗時,設計瞭如下的思考題:(1)纖毛:主要觀察纖毛是否等長?纖毛如何擺動?纖毛有什麼功能?(2)口溝:注意觀察口溝的位置。(3)食物泡:重點觀察食物泡的數量和執行情況,食物泡是如何形成的?食物泡大小是否一樣,為什麼?(4)伸縮泡和收集管:觀察它們的位置及互動漲縮情況,以及每個伸縮泡周圍有多少條收集管?另外,不能單為完成某個實驗而做實驗,應全面系統地分析實驗目的,操作要求,實驗步驟等。要科學合理地安排時間避免出現學生無事可做的時間空擋,以提高教學質量。  2.4反覆演練,做好示範操作  教師實驗操作的基本功如何?直接影響實驗的效果。因此,每個實驗教學前,教師應按課本的實驗要求,認真做即便,使自己的實驗操作規範、熟練。在演練中還要研究和摸索學生可能發生的問題和實驗成敗的關鍵,做到心中有數,以便在實驗中及時提醒學生,確保每個學生都成功。如:“觀察唾液澱粉酶對澱粉的消化作用”實驗,教師雜實驗前應對學生強調澱粉糊和唾液混合後的“振盪”是關鍵,振盪不充分,經37℃水浴後滴碘,只要一振盪,試管底部的澱粉與碘結合,試管中仍出現藍色,從而導致實驗失敗。3、加強實驗教學的課堂組織管理  多數國中生把觀察簡單地理解為“看”,對看到的現象缺乏分析和思考,實驗完畢後往往答不上產生現象的原因和實驗的結論,如果對他們缺乏必要的嚴格訓練,一堂課下來,教師會弄得疲憊不堪,學生在嬉戲中一無所獲。由於七年級的前幾節實驗課是培養學生良好實驗習慣的關鍵時間,因此應下大力氣抓實驗紀律。規範實驗習慣;每個實驗完畢後,要總結實驗中存在的問題和問題存在的原因;要培養好實驗助手或實驗小組長,讓他們在實驗中協助教師指導好本組的其他學生,使教師能集中精力輔導學生。實驗證明,讓學生參與實驗教學,比教師唱“獨角戲”要好得多。4、正確指導是實驗教學成敗的關鍵  在實驗教學中應重視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的教育和指導,指導得法與否,是實驗教學成敗的關鍵。  4.1對一些技巧性較強的操作。不但要對學生精心指導,還要讓學生進行反覆練習。如顯微鏡調焦,徒手切片,蓋蓋玻片不出現氣泡等操作,學生需反覆操作,才能掌握其操作技巧。  4.2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觀察方法並教育學生對實驗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要求學生做到先整體後區域性,例如對一株植物的觀察,要先外到內,有表及裡,如對植物莖橫切面的觀察,自下而上。對根尖結構的觀察,要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鏡或顯微鏡觀察。再次,教師教育學生要有實事求是的觀察態度,不要照搬,照套教材上的現象和結論,要親自觀察,不要輕易放棄那些異常的現象,要積極思考,找出原因。此外,要有意識,有目的地通過一些具體的觀察活動,從一點一滴做起,對學生進行長期培養,並在觀察過程中提出各種有啟發性的問題,加以具體的指導,使學生逐漸學會觀察的方法,養成觀察的習慣。  4.3指導學生認真分析實驗現象和實驗結果  在實驗過程中,鼓勵學生開動腦筋,大膽質疑。抓住現象的本質,找出與該現象相關聯的問題,進行認真分析。如在做“唾液澱粉酶對澱粉的消化作用”實驗時,某同學按照要求在甲乙兩試管內各注入2毫升漿糊,然後在甲試管內加2毫升清水,乙試管內加2毫升唾液,將兩試管振盪並放置10分鐘後分別滴入兩滴碘酒,觀察兩試管內的顏色變化,發現兩試管均變藍,沒有很大差別,通過分析發現是由於實驗缺少37℃溫水浴這一步。其次,教師在實驗中要經常啟發學生進行分析、討論,以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植物在缺水、淹水和施肥過多時都會萎蔫,讓學生分析討論各是什麼原因。通過經常分析常見的生物現象,就可以逐步提高學生分析實驗現象的能力。  4.4發現共性問題,應及時向全體學生作補充指導,發現學生的操作技能有錯誤或觀察判斷不正確,要及時啟發學生糾正。同時要指導學生認真記錄實驗現象和結果,完成實驗報告。  總之,只要每位教師對生物實驗教學予以高度重視。從教與學的實際出發,在實驗教學中不斷提高和完善自己,生物教學質量和實用型的生物人才,將會大面積豐收。

論文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