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施工企業資訊治理的策劃實施

才智咖 人氣:3.24W
建築施工企業資訊治理的策劃實施
1、建築企業資訊化現狀
  2001年,建築業完成增加值6462億元,比上年增長7.4%.全國四級及四級以上建築企業實現利潤226億元,增長17.6%;稅金總額441億元,增長13.9%.施工工程個數83萬個;施工面積178758萬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8616萬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82542萬平方米,增加1828萬平方米。[1]  隨著現代工程建設專案規模的不斷擴大,施工技術難度與質量的要求不斷進步,建設領域施工治理的複雜程度和難度也越來越高。為此,各部分和單位需要互動的資訊量不斷擴大,資訊的交流與傳遞頻度也在增加,相應地對資訊治理的要求越來越高。  在施工治理中,目前採取的還是傳統的資訊治理方法。資訊從它的產生、整理、加工、傳遞到檢索和利用都是基於紙介質進行的。結果,在整個過程中,資訊都在以一種較為緩慢的速度在活動。這往往影響到獲取工程資訊的及時性和有效性,從而造成專案治理工作中的失誤或貽誤時機。目前很多傳統的施工治理模式在速度、可靠性以及經濟可行性等方面明顯地限制了施工企業在市場經濟激烈的競爭環境中的.可持續生存和發展的能力。因此,充分利用飛速發展中的資訊科技來改善這種狀況,已經成為施工企業刻不容緩的工作。  目前建築施工企業中資訊化建設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在北京市的建築企業中,桌上型電腦、印表機的擁有率為100%,有的企業還有伺服器,並組建了局域網,大部分企業擁有自己的網際網路域名;同時也存在著資訊化水平低下的情況,盡大多數企業的資訊化水平還停留在文書處理、財務治理等辦公自動化階段,區域網的應用也主要停留在資訊共享的層面上,生產控制的應用很少。  2、建築企業資訊化建設面臨題目  2.1內部發展不平衡  這裡的內部可以從兩方面來講,一是建築業內部:建築業內部各建築企業在資訊化發展不平衡,二是建築企業內部:不同的分公司、專案部之間的差異也很大,這是企業資訊化程度低下的典型表現,其根本原因就是企業的資訊交換落後,各單位缺乏交流造成的。  2.2熟悉不足,定位不明確  資訊系統在企業定位不明確,不少企業將之視為可有可無或僅僅是顯示自己實力的東西,不清楚資訊化對自己的企業意義何在,有些企業以為只要使用計算機,使用網路就可帶來高效率,不考慮治理、業務和技術的配套發展,只是生搬硬套把業務搬上計算機系統。  治理技術是一種工具,它需要能夠被治理者所利用。治理者、治理制度、治理技術這些治理要素必須相匹配,才能成為***的治理體系。廣義的治理資訊系統作為資訊時代的治理技術,其能力要通過其他治理要素體現出來,併為它們所制約;反過來,其他治理要素的內容也要考慮治理技術的特性。這也是為什麼企業在實施資訊系統時要進行治理制度調整的原因。三者之間任何形式的不均衡,都會成為治理的不***因素,就像是三條腿的椅子,無論折了哪一根,椅子都站不穩。我們不能以為治理軟體是萬能良藥,可以解決治理中的一切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