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會計準則對我國航運上市公司的影響分析論文

才智咖 人氣:4.02K

【摘要】在中國邁向國際化的新經濟體制下,航運業固有的國際化特徵,對其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船舶大型化、管理資訊化、兼併和聯盟、經營多元化以及物流化發展成為航運業關注的課題。新準則的實行,對航運上市公司在利潤,股東權益等方面都產生了比較重要的影響。文章通過對比分析新準則出臺前後,航運上市公司在業績,財務狀況等方面的變化,闡述新會計準則對航運上市公司的影響。

新會計準則對我國航運上市公司的影響分析論文

【關鍵詞】新準則 航運業 股東權益 利潤 比較

一、新會計準則部分會計專案對航運上市公司的影響

新準則為國內企業打入國際市場提供了國際商用語言,這在一定程度上為企業解決了國際化融資的問題。新會計準則的變化,雖然不會影響上市公司的內在價值,但相關會計處理原則的改變,會帶來公司賬面淨資產的改變。對於以船舶為主要資產的航運業來說,新準則的部分會計科目對其產生了較為直接的影響,在新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接軌的同時,航運業也正面臨國際化的趨勢,從國際化的角度觀察,新準則對航運上市公司的影響顯得更為緊迫和密切。

1、公允價值

“公允價值”的概念以全新的方式貫穿於整個會計準則,無論是在投資性房地產,企業合併還是金融資產的計量中,都提出了要以公允價值為計量屬性。對航運上市公司來說,不少企業是以母子公司的形式,那麼在其合併報表時,原有的會計制度規定無論是吸收、新設還是控股合併,都是以被合併方的賬面價值來計量,不產生損益;新準則根據合併方是否擁有被合併企業控制權將企業合併分為兩種情況: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併,採用賬面價值計量,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併,採用公允價值計量,公允價與其賬面價之差直接計入當期損益,新的變化會對航運業產生較大的影響。另一方面對採用金融衍生工具進行風險管理的一些航運公司來說,金融資產的計量屬性的變化,對其利潤也會產生較大的影響。

2、集中轉回部分資產減值準備

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和轉回能夠造成企業利潤在年度之間轉移,從而保持企業年度利潤的穩定。對於週期性明顯的航運上市公司來說,它沒有從原料到產品的加工過程,它只是組織船舶的營運,把運輸物件從一個地方運送到另一個地方的技術處理過程。根據這一特點,航運業的管理活動就以保證船舶執行週轉為中心展開。新準則實施後,對利潤操控起了規範作用,防止其在行業景氣時計提較多的減值準備,在行業低潮時少提或者轉回,在一定程度上平滑利潤的操作現象。以船舶為固定資產的航運業有著運輸不平衡的週期特點,這次準則在資產減值準備上的變動,使航運業減少了在淡季對利潤調節的有效手段,對其業績造成周期性的影響。

3、金融工具的確認與計量

由於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世界產業結構的深層次變化,特別是中國、印度等新興經濟體在世界經濟貿易的地位不斷增強,帶動了國際航運市場的持續、快速發展。2006年,國際海運市場儘管經歷了高油價、匯率波動、區域性地區政治局勢不穩定等不利因素,但仍然延續了前幾年的繁榮,保持了快速增長。不少航運企業在面臨近幾年燃油費不斷上升而導致成本增長現象,都採取了運用衍生金融工具進行套期保值來鎖定企業利潤,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此次新準則在衍生金融工具上的突破將對許多運用這一工具來進行風險管理的航運企業產生強烈的盈虧衝擊。主要由於:金融衍生工具表外業務納入表內確認、計量和披露,並一律以公允價值來計量交易性金融資產。從原制度期末需要按成本與市價孰低法計量的做法,變更為按照公允價值進行後續計量,價值變動差額即浮動盈虧直接計入當期損益。在市價上漲時應確認投資收益,將使利潤增加;在市價下降時則應確認投資損失,將利潤減少。

4、固定資產

船舶是航運企業的主要資產,船舶的投資、融資、運營是航運企業經營活動的`最初環節和最重要的內容之一,是涉及航運企業生產經營全域性、改變船隊結構和運輸能力的戰略性活動,也是推動航運業增長的直接動力,在國際航運業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新準則對固定資產在預計淨殘值的定義上強調了現值,即確定預計淨殘值時其金額應為折現值。航運公司將現行對船舶預計淨殘值的會計估計由原來按船舶原值的百分比變更為以航運市場歷史二手船平均處置價格或是廢鋼船的拆解處置價格為依據,由此會影響船舶的折舊費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公司的利潤及股東權益。

以上四項變更,對航運上市公司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也成為了當前航運市場上關注的熱點,不少航運上市公司在經營過程中都會涉及這些專案。

二、新準則對投資者在投資決策上產生的影響

新準則對航運上市公司在利潤和股東權益兩方面都會產生影響。下面從投資者角度來分析這些專案的變更對其投資決策所產生的影響。

1、可能使公司業績得以提升的若干規定

(1)長期股權投資:新準則規定,當初始投資成本大於被投資單位可辨認淨資產公允價值的(屬商譽,不列示),不調整初始投資成本,小於被投資單位可辨認淨資產公允價值時,其差額計入當期損益,同時調整投資成本。這樣,當出現長期股權投資小於被投資單位淨資產相應份額時,原規定是按不低於10年的期限攤銷,逐年計入公司利潤,新準則下可將其一次計入當期損益,以此調高當期利潤。(2)企業合併:新準則下商譽不進行攤銷,而是予以減值測試,是否發生減值及減值幅度大小將依靠主觀判斷,容易產生對利潤的操控現象。

2、在航運上市公司中,可能使公司業績下降的若干規定主要體現為固定資產

新準則下,固定資產的初始確認將考慮棄置費用因素。棄置費用將資本化在固定資產當中並以折舊方式在資產使用期進行攤銷,這將加大正常年度的折舊金額,減少會計利潤,投資者對此應該引起注意,固定資產在這一方面的變動,將直接對航運上市公司的利潤產生實質的影響,也關係到投資者的投資策略。

3、對公司業績的影響表現為兩面性的若干規定,主要是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

在當今新經濟環境下,航運上市公司運用衍生金融工具來進行風險管理的情況越來越多。新準則規定,對於交易性金融資產,期末按公允價值計量,公允價值的變動計入當期損益。此外,新準則規定,符合條件的衍生金融工具不再是僅在表外列示,而是進入表內計量。這兩條規定都會對公司利潤形成一定影響。例如,在香港上市的中遠太平洋,在2006年採取了利率互換的衍生金融工具,很好的對風險進行了管理,鎖定了利潤降低了成本。而同屬於中遠集團的中國遠洋,則沒有利用衍生金融工具來規避風險,面對2006年燃油費的大幅上升,導致利潤同比下降60%左右。投資者在進行投資的同時,要對不同的航運上市公司進行對比分析,選擇風險小,套期保值有效的企業進行投資,這類企業在面對國際航運業波動的同時,會積極地採取應對措施進行風險管理,這樣有利於投資者鎖定收益,降低投資風險。

投資者在對航運上市公司進行投資之前,要充分考慮新準則給航運企業帶來的諸多影響,從綜合方面分析其投資價值的變化,有利於做出更為準確的投資決策。

三、從航運業看我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準則的比較分析

有些航運企業既在國內上市也在香港交易所上市。同一上市公司在國內上市按照國內的會計準則編制報表,在香港上司則按照香港的會計準則編制報表,香港的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而我國現出臺的新準則也在與國際準則靠攏。

從中海發展2006年在國內和香港同時披露的年報可以看出,中國會計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主要區別在於固定資產計提減值準備、所得稅的調整、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以及套期保值,以公允價值計量金融資產等對航運上市公司來說較為特殊的會計專案。可見,對利潤影響較大的專案主要是境外調整遞延稅款以及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對股東權益變動較大的體現為遞延稅款,住房週轉金和調整各類差異方面。香港作為國際性城市,對於國際金融的發展和參與都走在前沿,所以相關金融工具和套期保值的會計準則出臺較早,涉及境外的投融資專案較多,對稅款的規定也完善的較早。而我國在20世紀90年代之前,發展較為緩慢,許多航運企業未涉及相當多的國際性業務,然而,舊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的諸多差異,也對我國航運公司進行國際間的合作帶來一定的阻礙。近幾年的飛速發展,企業對準則提出了挑戰,在業務多樣化和國際化的趨勢下,新準則的出臺對許多會計專案進行了完善。

四、結論

新會計準則中不少專案的變動對我國航運上市公司產生了較大範圍的影響,通過對中遠航運,南京水運,寧波海運等一些在國內上市的航運公司分析,從他們2006年年報和2007年第一季度報表的解讀和比較中,可見新會計準則對航運上市公司的利潤及股東權益的影響,而作為投資者要充分利用新準則對企業產生的有利影響,對新準則下投資價值上升的企業進行投資,以達到規避風險,鎖定收益的效果。

此次新準則的突破是體現了其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的精神。尤其是在一些價值計量屬性和金融工具方面的新概念的引入。雖然,還無法達到與國際會計準則完全一致,但體現出我國會計工作者正在努力。新會計準則的出臺對於航運上市公司帶來了較大的挑戰,一方面會計準則的技術難度係數加大,另一方面是會計自由裁量權加大,更依賴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新會計準則的實施可以說是一次挑戰。而且實施新準則對航運上市企業的影響並不侷限於財務報告過程,還深入到經營活動的許多方面,航運上市公司完全可以把它作為內部控制體系、財務會計資訊體系和業務流程體系的契機。

【參考文獻】

[1]中華會計:新企業會計準則精讀精講[M],人民出版社,2006.

[2]汪祥耀、駱銘民:中國新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比較[M],立信會計出版社,2006.

[3]企業會計準則編審委員會: 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

[M],立信會計出版社,2006.

[4]許拯聲:財務報表閱讀與分析指南[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

[5]丁紅燕:關於固定資產會計處理的若干變化[J],財會月刊,2005(5).

[6]趙剛:航運企業經營管理[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7]沈志雲:交通運輸工程學[M],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8]邵瑞慶、陳梅花:關於水運企業固定資產會計差異的比較分析[J],交通財會,2003(6).

[9]鄭振龍:衍生產品[M],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

[10]蒂姆·迪克森:解讀金融[M],經濟管理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