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程改革研究論文

才智咖 人氣:9.98K

論文摘要:文章從職業教育的內在規律及我國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發展歷史闡述了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程改革的理論基礎和現實條件,進而提出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程改革方案的基本構想。

對於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程改革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中職;語文;課程改革

語文課“是中等職業學校各類專業學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礎課”,“對於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對於學生學好各科知識,形成綜合職業能力、創業能力以及繼續學習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大多數職業學校的語文課程至今仍沿襲著傳統的學科型課程體系,教材內容及形式與基礎教育教材相差無幾,缺少職業教育特色,加上教學方式的陳舊單一,造成了學生不同程度上的厭學,對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及綜合文化素質極為不利。因此,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程改革勢在必行。

一、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程改革的理論基礎和現實條件

1.職業教育的內在規律客觀上決定了職業學校在文化基礎課程的設定上,應遵循以職業崗位能力為導向、強化服務專業課程功能的原則

“職業”是職業教育這一概念的核心,是區別於其他教育的本質所在。多年來,我國職教工作者在借鑑國外職教理論與實踐經驗的同時,一直積極地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理論及教學實踐模式。從20世紀80年代至今,圍繞著課程設定、結構、內容、形式及開發等問題進行了熱烈的研討,並就“職業教育是為生產一線培養實用型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達成共識。

因此,中等職業學校所開設的課程不僅要滿足學生掌握就業崗位技能的需要,同時也要滿足學生多元發展的、提高整體素質的需要。課程設定以市場為參照,突職業特色;課程結構以學生素質為本位,構建專業課程與人文課程橫向綜合的課程體系;課程內容以崗位能力為核心,實現學生職業能力、職業素養與就業需求的零距離對接;課程形式以探究和實踐為主體,以適應中職學校學生的文化基礎、心理特點及接受能力。為此,中等職業學校開設的文化基礎課也必須打破傳統學科體系,以提高學生職業能力為主線,整合課程結構,改革教學內容,更新教學方式,開發與職業崗位需求同步的校本教材。

2.我國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發展歷史以及我校實施的“專案配課式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實驗表明:我校語文課程改革的時機已經成熟。

隨著對職業教育培養目標認識的不斷提升,我國職業教育課程理論與開發的研究也經歷了認識、實踐、再認識、再實踐的反覆的歷史變革。2005年12月全國職業技術課程研討會議強調指出:“以就業為導向,把職教課程的理論和實踐研究結合起來,探索建立職業教育、職業培訓和職業資格相溝通的職教課程體系。”

在此背景下,我校於2006年9月在機電類專業實施了《專案配課式人才培養方案》。《方案》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崗位工種為核心,根據實施專案設定課程、教學內容及相應的教學方式,並對文化基礎課教學提出了“全方位跟進”的要求。我校語文學科課程改革方案相應出臺。

二、我校語文課程改革方案的基本構想

1.方案概述及內涵

遵循職業教育的職業性、實踐性、服務性、社會性原則,我校語文課程改革方案的基本內涵可概述為:以提高學生職業能力和多元發展為目標,以就業崗位對語文學科知識需求為核心,以突出文化基礎課的服務功能為前提,以語文應用技能專案模組為基礎,重組中等職業學校語文專業知識,構建多層面、全方位、立體式語文教學課程體系。

這裡,“以技能專案模組為基礎,重組中等職業學校語文專業知識”是指根據學生所學專業在校不同時期應知應會的專案要求,結合專業課內容,選定相應的語文知識點,再按語文課程性質、目標及教學規律,對語文知識結構進行重新整合,滿足不同專業、不同階段、不同層次的學生需要。

本方案將學生就業崗位對語文能力的需求與語文學科的知識體系相結合,把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程應達到的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解析為3個層面l0個專案,分別是:

(1)就業崗位需求層面。以就業崗位對學生語文能力的需求為導向,確定這一層面應達到的目標是:現代企業技能型勞動者應具備的口語交際能力、寫作能力和現代文閱讀能力。應知應會的專案有:①口語表達、交際的基本方法和技巧;②常用應用文體寫作;③快速閱讀方法。

(2)終身學習能力需求層面。以提高學生全面素質為本位,確定這一層面應達到的目標是:具備繼續學習和適應職業變化所必需的語文基礎知識及語文應用能力。應知應會的專案有:①發言、演講、辯論等形式的口語表達能力的形成;②常用文體寫作技巧;③略讀、精讀、比較、研究等閱讀方法;④進一步鞏固和擴充套件國中語文基礎知識、文學常識、閱讀與寫作及文言文知識。

(3)個性發展需求層面。以滿足學生多元需求及個性發展為參照,確定這一層面應達到的目標是:具備現代社會對人的綜合素質需要及個性發展需要。參考的專案有:①文學作品賞析;②美學基礎;③文學創作。

2.方案特點

此方案的突特點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根據就業崗位能力及專業課程需要,選設語文課程內容,注重學生基本技能的培養,突出職業教育特色,實用性強。

二是打破學科體系,加強了專業課程和文化基礎課程的溝通與聯絡,課程結構趨於科學合理。

三是每一層面、專案的教學目標明確,知識要點集中,且與生活實際聯絡緊密,因此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明顯。 四是有利於“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方案要求語文課教師不僅對語文專業知識要融會貫通,還要明確社會、企業、市場對人才語文能力的需求變化及相關行業的發展動態。只有這樣,才能圍繞學生就業崗位需求及專業需要組織語文課教學。

3.方案實施要求

以就業崗位對語文能力需求為核心重組語文學科知識體系,要求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教學在教材開發、教學方式方法及對學生考核評價等方面與之相適應。

一是在圍繞專業課內容對語文知識點進行重新整合的同時,應注重語文學科知識體系的相對完整與統一。然而,在教材開發過程中,語文課程又不能完全像專業課程那樣進行模組式分解,必須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語文教學規律,科學設計專案內容,由淺及深、由表及裡對語文基礎知識及相關知識進行歸納綜合,使學生在提高職業能力的同時,其關鍵能力也相應得到提高。

二是按照分解出的三個層而進行教學,注重語文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革與創新。首先,注重學生基本技能的培養,緊密圍繞專業課程及學生就業崗位對語文能力的需求,加大實踐練習比例及與企業溝通力度,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日的性。其次,講究課堂教學藝術,營造活潑的課堂氛圍,科學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三,教師應成為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最大限度地為學生創造實踐活動的條件,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成為學習的主人、自我發展的主人和社會發展的主人。

三是對學生的考核評價標準及方式應體現多冗化操作思路。根據行為導向學理論要求,在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定時,不僅要通過傳統的筆試、口試方法考核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更要運用完成各種語文實踐活動,考核學生的綜合素質及綜合能力。

4.方案實施過程中易出現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由於此方案打破了原有的傳統學科知識體系,因此,在實施過程中必然會受到來自各方面的阻力。

一是觀念的制約。目前一些學校的管理者、教師對職業教育培養目標及對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必要性認識不足,缺乏創新思路,對新的改革理念及做法存有牴觸和畏懼心理。

二是師資的薄弱。以崗位需求專案為核心構建起的新的課程開發及教學框架x,j-教師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觀念需要更新,知識需要綜合,角色需要轉變,教師之問需要相互合作,以實現語文教學轉變。

三是管理的滯後。任何改革方案的實施,都需要各部門的通力合作,需要機構、制度的建立與完善,需要管理、監督機制的多方配合,而日前在管理體制方面仍相對滯後。

課程改革是教育教學改革的核心。怎樣結合我國職業教育實際,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程體系,尚需不斷研究、探索和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