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質酸鈉治療膝骨關節炎臨床療效觀察

才智咖 人氣:1.23W
畢業論文

【摘要】  目的 觀察透明質酸鈉注射液治療膝骨關節炎的臨床療效。方法 對143 例156側膝骨關節炎患者關節腔內注射透明質酸鈉,每週1支,5支1療程,治療期間不用其他治療關節炎的藥物,並囑患者在治療期間多注意休息,減少活動量。結果 143 例患者156側肢體隨訪3~9個月,療效為優91側(55.29%),良32側(21.76%),可16側(14.13%),差17側(8.82%)。優良率77.05%,有效率89.10%,未見明顯毒副作用。結論 透明質酸鈉對輕、中度膝骨關節炎具有良好的療效,是1種安全、有效的理想藥物。

透明質酸鈉治療膝骨關節炎臨床療效觀察

【關鍵詞】  透明質酸鈉;骨關節炎;膝關節

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OA)是1種以關節軟骨退變和繼發性骨質增生為主要病理特徵,以疼痛和功能障礙為主要症狀的臨床常見病。膝關節是人體主要的負重關節,是骨關節炎最常累及的部位之1。膝骨關節炎多發於老年人,尤其是中、老年女性,可導致患者較嚴重的功能障礙。目前骨關節炎治療方法較多,如藥物、理療、手術等,而以藥物為主的非手術治療依然是骨關節炎常用的重要的治療方法之1。自1999~2005年我院門診採用透明質酸鈉注射液治療膝骨關節炎143 例156側肢體,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1般資料  143 例患者均為門診患者,男性54 例,其中雙側5 例;女性89 例,其中雙側8 例。年齡45~76 歲,平均58 歲。病程3個月~8年,均有不同程度的膝關節疼痛、腫脹及膝關節功能障礙。依據病史、體徵、X線分為輕、中、重度。輕度:上下樓梯時疼痛,走平路不痛或輕微疼痛,關節活動摩擦感較輕,X線檢查正常;中度:走路及關節活動時疼痛,關節活動時有摩擦感,但關節活動度正常,X線檢查關節間隙輕度變窄,邊緣輕度增生;重度:關節活動時疼痛明顯,有時有休息痛,關節活動度受限,關節活動時有明顯的摩擦感,X線檢查關節間隙明顯變窄,邊緣增生明顯,軟骨下骨有明顯囊性變。本報告143 例患者中,輕度40 例43側,中度94 例99側,重度9 例14側。

1.2  治療方法  關節腔內注射透明質酸鈉注射液。患者取平臥位,患膝關節微屈,嚴格無菌操作,區域性面板安爾碘消毒,1般於內、外側膝眼處用注射器穿刺,穿刺成功後抽吸無血,關節腔內注射透明質酸鈉注射液2 mL,注射後被動活動關節數分鐘,彈性繃帶加壓包紮。首次注射時抽盡關節積液,以後注射時不再抽吸關節液。每週1次,5次為1療程。治療期間減少關節活動,不使用解熱鎮痛藥、抗菌藥及激素類藥物。

1.3  觀察指標及分級  觀察指標包括症狀、體徵、功能。
   
  症狀指標有疼痛1項,按4級記錄。1分:疼痛難以忍受,需加服止痛劑;2分:疼痛可以忍受,不需加服止痛劑;3分:輕度疼痛;4分:不痛。
   
  體徵指標有2項,即腫脹與壓痛。腫脹的記錄,1分:髕上囊腫脹,浮髕試驗陽性;2分:髕上囊腫脹,浮髕試驗陰性;3分:膝關節飽滿,浮髕試驗陰性;4分:正常,膝眼存在。壓痛的記錄,1分:嚴重;2分:較重;3分:輕;4分:無。
   
  功能指標有3項,即活動、下蹲與上下樓梯。活動的記錄,1分:不能活動;2分:勉強活動;3分:可自由活動,但不及健側;4分:正常。

2  結果

2.1  療效評定標準  療效評定:每個專案評分凡增高2分為顯效,增高1分為有效,不增分為無效。總的效果評定方法為:好轉75%以上為優,好轉50%~75%為良,好轉25%~50%為可,好轉25%以下為差。

2.2  結果  156側肢體按計劃進行1療程膝關節腔注射SH治療後各項指標見表1。關節腔注射透明質酸鈉後,絕大多數患者自訴注射後感覺膝部稍有憋脹或輕微疼痛不適,1兩天後消失,均未見明顯全身毒副作用。5 例患者因注射造成皮下出血,1周後吸收;6 例第1次注射後出現1過性疼痛加重,未作特別處理,數小時後症狀緩解;2 例出現部分藥物注入關節腔外組織引起區域性腫痛,未予處理,6 d後腫痛消失。

表1  156側膝骨關節炎注射SH後各項指標改善情況(略)

透明質酸鈉對輕度、中度、重度患者治療的有效率分別為97.67%、94.95%、21.43%。經統計分析,透明質酸鈉對重度患者的`療效與輕中度患者的相比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1(見表2)。

表2  156側膝骨關節炎注射SH後療效觀察(略)

3  討論
   
  透明質酸鈉是廣泛存在於人體內的生理活性物質,是1個由葡萄糖醛酸和乙醯氨基已糖組成雙糖單位聚合而成的1種粘多糖,無種族特異性。透明質酸鈉為關節滑液的主要成份,由滑膜B型細胞和單核吞噬細胞分泌,有潤滑關節、抵禦感染、參與軟骨修復等多種生理功能,對關節的保護、營養及功能的發揮均起到重要作用,是軟骨基質的成份之1。由於本品呈螺旋狀或其他形式存在,其水動力學容積比其他分子容積都大,可結合較大量水,具有高度的彈性,與機體的生理活動密切相關。其主要生理功能有:a)參與細胞外液中電解質和水分的調節;b)關節和細胞間潤滑作用;c)與蛋白糖亞單位結合構成蛋白多糖聚合物組成軟骨基質。關節腔內注入高分子量、高濃度、高粘彈性的透明質酸鈉,能明顯改善滑液組織的炎症反應,提高滑液中透明質酸鈉含量,增強關節液的粘稠性和潤滑功能,保護關節軟骨,促進關節軟骨的癒合與再生,緩解疼痛,增加關節活動度[1]。透明質酸鈉還可通過修復生理屏障、分子篩作用、促進自身透明質酸鈉合成、穩定痛覺感受器等作用治療骨關節炎[2]。
   
  透明質酸鈉注射治療的不良反應少,但仍應避免注射時反覆穿刺損傷關節軟骨及將藥物注射於關節腔外組織。注意定位準確及1次穿刺成功,如誤將藥物注入關節腔外組織造成腫痛,無需特殊處理,1般1周後症狀消失。
   
  本文觀察了156側經關節腔注射透明質酸鈉治療的膝骨關節炎病人,觀察結果證實,輕、中度患者症狀緩解明顯,可有效減輕疼痛,增加關節活動度,而對重度骨關節炎治療效果欠佳。由此可見,透明質酸鈉更適合於輕、中度的骨關節炎患者。由於關節腔內注射透明質酸鈉操作簡單,耐受性好,不良反應少,尤其對輕中度患者療效確切,所以在臨床上值得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盧雲潔.施沛特[J].中國新藥雜誌,1998,7(4):290?291.

  [2]張華金,張化東,王煥勤.玻璃酸鈉治療骨關節炎的機制[J].中國生化藥物雜誌,2005,26(3):19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