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多發性創傷臨床手術治療效果

才智咖 人氣:8.83K

導語:對多發性創傷患者採用骨科急診手術治療能夠取得很好的治療效果,在將治療有效性不斷提高的同時,也會使死亡率、致殘率和併發症機率很好地降低。

骨科多發性創傷臨床手術治療效果

0 引言

現在,臨床上多發性創傷的發病率較高,同時在病因上還具有多樣性和複雜性的特點,它屬於嚴重性創傷的範疇,也就是創傷部位在兩處以上,並且對患者的生活和生存影響比較大。

據相關機構調查統計,這種疾病的高發人群是青年群體。現在隨著人們對醫療衛生水平要求的提高,使探究有效治療方法成為我們廣大骨科醫務工作者共同思考的課題。現在隨著治療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們治療手段也變得多樣化,但是在治療成效上卻存在很大的差異性。就本院而言,針對這一疾病的治療選擇主要是骨科急診手術,本文選取 2015 年 1 月 1 日至 2016 年1 月 1 日的 79 例患者為研究物件,並且取得了很好的'療效。下面將過程進行總結如下,為我們臨床治療提供借鑑和參考。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 79 例 2015 年 2 月 1 日至 2016 年 2 月 1日之間在我院進行治療的骨科多發性創傷患者為探究物件,並對他們的病歷資料進行有效分析,其中對照組男性患者 19例,女性患者 11 例,患者的年齡在 25~69 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2.1±3.5)歲,其中包括了 12 例車禍傷患者,9 例墜落傷患者,5 例砸傷患者,4 例其它;觀察組的 39 例患者包括了 20 例女性和 19 例男性,患者的年齡在 22~65 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5.1±3.1)歲,其中包括了22例車禍傷患者,8例墜落傷患者,6 例砸傷患者,3 例其它。兩組患者的骨折部位主要為肩胛骨、脊柱骨折、脛骨骨折和下肢、裸關節,並且一些患者還有休克。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查比性。

1.2 方法。病人在就診之後,我們要對他們的迴圈和呼吸情況進行有效檢測,同時還要加強對患者神志、心率、血氧飽和度、血壓等相關指標進行監測。將血容量及時補充,將氣道異物有效清除之後,觀察組 30 例患者採用的是骨科急診手術治療,實施的是硬膜外麻醉、阻滯麻醉和全麻,腰硬聯合麻醉,手術型別主要包括了清創脛骨遠端解剖鋼板內固定、鋼板內固定手術等,還要針對患者的個體性特點進行觀察,採取針對性的手術治療方案制定,同時跟據患者手術部位的不同,確定相應的切口,對刀口實施有效清理,採用歸位的手段治療受傷骨骼,之後再對刀口再次清理和進行縫合。而對於對照組的 39 例患者而言,主要採用的是保守治療,通過石膏加以固定。治療結束後,我們還要對兩組患者的回覆情況進行監測,瞭解他們的併發症,並進行詳細的記錄。

1.3 觀察指標 .對比觀察兩組患者通過不同治療之後的併發症和再出血情況。

1.4 療效評價指標 .低發病率:兩組患者在通過治療之後,發生肺炎的機率在 20% 以下;正常發病率:病人在治療之後,肺炎發生率在 20%~50% 之間;高發病率:病人治療之後肺炎發生率達到 50% 以上。在病人顯示為低發病率的情況下,說明治療方法可行,具有可行性。對於出血量的評估指標如下:即出血量在 200 mL 以內,說明沒有隱患;當出血量在 200~800 mL之間,則說明具有安全隱患;當出血量在 800 mL 以上,則說明隱患具有高危險性。

1.5 統計方法。對調查的兩組患者的病歷資料藉助相關統計學軟體進行有效處理分析,當P<0.05 的情況下則說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通過調查顯示,以上兩組患者在通過治療之後,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在併發症上相比較,肺炎的發生率分別為 46%、22%;並且再出血量上,對照組病人的傷口、顱內和消化道出血量也要遠遠高於觀察組,兩組患者在再出血量和肺炎發生率上均差異都有統計學意義。

3 探究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得出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之後,對照組和觀察組病人在併發症上相比較,肺炎的發生率分別為肺炎的發生率分別為46%、22%;對照組和觀察組在傷口出血情況上,分別為(501.7±30.6)、(62.4±14.5)mL;在顱內出血量上分別為(465.3±22.8)、(179.4±26.3)mL;在消化道出血量上分別為(298.4±40.l)、(155.4±20.6)mL,兩組患者治療成效差異明顯。因此,骨科急診手術治療與傳統保守治療相比較更具有優勢,在我們骨科臨床治療要將這種方法大力推廣應用。

總之,對多發性創傷患者採用骨科急診手術治療能夠取得很好的治療效果,在將治療有效性不斷提高的同時,也會使死亡率、致殘率和併發症機率很好地降低。但是保證有效救治的關鍵性前提是準確及時的進行診斷,並以影像學資料為輔,對病人進行全面的相關檢查,瞭解他們的具體損傷。這就要求我們要建立一支專業性的多發性創傷急救隊伍,同時還要有序建立創傷急救模式,千方百計的將患者的致殘率、死亡率和併發症機率降到最低。同時還要加強在後期的研究過程中加大研究的樣本量,提升研究結果的有效性和客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