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未病思想在2型糖尿病干預中的應用研究

才智咖 人氣:1.69W

【摘要】 目的 探討中醫治未病思想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干預中的應用。方法 社群T2DM患者130例, 隨機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 各65例。對照組進行一般的糖尿病管理模式, 觀察組則基於中醫治未病思想從健康教育、運動、飲食以及藥物等方面進行干預, 兩組患者觀察1年, 對比其血糖、血脂的改善狀況。結果 兩組患者在經過干預後血脂、血糖等指標均有改善, 其中觀察組改善效果顯著優於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中醫治未病應用T2DM管理能夠取得理想效果, 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中醫治未病思想在2型糖尿病干預中的應用研究

【關鍵詞】 2型糖尿病;中醫治未病;干預;應用

治未病最早出現於《素問・四氣調神大論》, 包含未病先防、既病防變以及瘥後防復三個組成部分, 也就是要求在疾病發生之前就要採取相應的措施, 從而阻止疾病的發展惡化。中醫治未病思想符合我國倡導的預防為主的工作方針, 對疾病防治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糖尿病在中醫上屬於消渴病的範疇, 是一種全身性的多系統疾病, 有著不傳染、病程長並且無法根治的特點[1]。最近幾年隨著我國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 發病迅速增加, 因而做好T2DM的防治工作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中心在中醫治未病思想指導下采取綜合措施進行干預, 取得理想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社群T2DM患者130例, 其中男81例, 女49例, 年齡36~78歲, 平均年齡57歲, 患者病程3~16年, 平均病程6年,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65例。排除標準:繼發性T2DM、妊娠T2DM、1型糖尿病患者;屬於T2DM急性併發症期患者;神志不清以及患有精神病的患者。1型糖尿病患者與T2DM患者的區別見表1。兩組患者血脂、血糖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表1 1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區別

專案 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

發病年齡 <30歲, 多數<16歲 多數>40歲

起病方式 多數起病急, 症狀明顯 起病緩, 症狀可不明顯

體重 消瘦居多 超重或肥胖較多

酮症傾向 常見 少見

免疫學改變 多數有胰島素自身抗體存在, 如穀氨酸脫羧酶抗體(GAD-Ab)、胰島細胞抗體(ICA)、胰島素抗體(IAA)等 無

胰島素C-肽釋放試驗 呈低平曲線 偏低、正常或偏高

胰島素治療 依賴胰島素 不依賴胰島素

1. 2 方法

1. 2. 1 對照組使用常規的T2DM管理模式。控制患者的血壓和體重, 並定期監測其血脂、血糖以及合理用藥情況, 期間每3個月隨訪1次, 觀察1年。

1. 2. 2 觀察組患者採用治未病指導下的干預模式。①未病先防。對T2DM的未病先防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要在社群宣傳普及糖尿病的預防知識, 同時密切監控高危人群, 另一方面是促進糖耐量減低的社群居民向正常糖耐量進行轉換, 從而阻止糖尿病在社群的蔓延。現代醫學將T2DM的病程分為3個階段, 即正常血糖階段;過渡階段, 血糖穩定機制受到損害;糖尿病階段。在臨床方面, 患者在第一、二階段的糖耐量以及血糖穩定機制受到損害, 但是並未表現出多飲、多食、多尿以及消瘦的症狀, 或者僅僅出現微症狀。此階段大約有30%的患者最終發展成為糖尿病[2]。在這一階段的患者, 要從運動以及飲食等方面入手調理。由於糖尿病的.初期病機為陰虛燥熱, 所以可以考慮前期用養陰清熱方劑, 從而防止病情的蔓延。②既病防變。這一階段主要的干預措施為防止患者糖尿病病情的加重, 同時預防出現糖尿病併發症。糖尿病的早期治療需要避免病邪從輕到重, 不過在已病之後一方面要治療已病的臟腑, 另一方面還需要調理未病臟腑。T2DM患者氣陰兩虛, 導致血行無力;陰虛燥熱會導致血液粘稠而引發瘀血內阻, 所以瘀血內阻是導致血管神經併發症的直接原因, 因此活血化瘀法才可以降低糖尿病血管神經併發症的出現[3]。現代醫學研究發現, T2DM患者處於高血脂、高血糖以及高血粘的狀態, 這些指標同慢性併發症有著密切聯絡, 通過活血化瘀能夠改善患者血流變, 抑制患者血小板的聚集。通過活血化瘀能夠減少患者的蛋白尿以及水腫, 從而延緩腎功能不全的程序。在養陰活血方面, 可以選用黨蔘、五味子、麥冬、山藥、黃芪、蒼朮、桃仁、紅花、當歸、地龍以及茯苓等, 能夠有效控制T2DM併發症的出現和發展[4]。③已病防復。在這一階段干預的主要目的是避免糖尿病併發症範圍擴大。由於糖尿病是終身病, 往往會導致患者的多個臟器損害, 同時會引發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足以及腦血管病變等併發症, 並且還有著反覆發作的特點。在這些併發症中, 微血管病變以及腎病病變最常見[5]。由於二者往往同步發展, 因此通過定期複查一方面能夠及時發現T2DM患者的視網膜病變, 另一方面還能發現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腎病的標誌是尿微量白蛋白, 然後出現臨床蛋白尿, 最後發展成為終末期的腎衰竭。所以防止糖尿病腎病的發展以及惡化意義重大。目前在防治糖尿病腎病的措施方面主要包括控制血脂、血糖、血壓, 降低飲食蛋白以及鈉鹽攝入量等等。這些措施並不能杜絕糖尿病腎病的出現和惡化, 因此可加以干預。T2DM各種併發症的治療, 症情較為複雜, 往往牽涉到2個以上的疾病, 主要原則是堅持治療糖尿病本病, 從而有效降低血糖, 同時根據併發症的不同針對性地展開中西醫結合治療, 在此過程中要發揮出中醫辨證論治的長處, 從而改善T2DM併發症的症狀以及中醫證候, 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1. 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血糖(GLU)、甘油三酯(TG)、總膽固醇(TC)、空腹血糖(FBG)、餐後2 h血糖(2 h PB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及體質量指數(BMI)等指標。

1. 4 統計學方法 採用SPSS18.0統計學軟體對研究資料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 x-±s)表示, 採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在經過干預後血脂、血糖等指標均有改善, 其中觀察組改善效果顯著優於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3. 1 T2DM的病理特徵 T2DM是因為胰島素分泌缺陷所帶來的以慢性血糖升高為特點的代謝性疾病, 佔糖尿病的90%以上, 並且往往於40歲之後發病, 發病緩慢, 臨床症狀也不夠典型。一些患者病因為冠心病、腎臟疾病、動脈硬化或者眼科疾病就診的過程中發現。T2DM因為早期診斷率不夠高, 因此統計估算約有60%的患者未能及時獲得診斷。在診斷的T2DM患者當中, 平均病程超過6年, 並且在確診時相當一部分的患者已經有心、腦、腎以及神經系統等方面的併發症, 從而影響了患者身心健康。T2DM不但早期診斷率低, 即使已經診斷為T2DM, 往往也因為血糖監測的不力, 血糖控制方面也不如人意。及時發現無症狀的T2DM患者以及糖糖量受損的患者, 從而儘快加以診斷、干預以及治療, 對於延緩和減少T2DM併發症出現、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同時提高其生活質量有著重要意義。社群作為城市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 積極做好T2DM的預防工作, 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社會T2DM的患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