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馬克思對黑格爾自我意識內涵的批判

才智咖 人氣:2.64W

摘要:本文從黑格爾對思想歷程的複審中首先了解自我意識的出現過程;其次將自我意識進行要素剖析,解讀自我意識的抽象材料;再以馬克思對存在物與類存在物的自在與自為性分析為依據,進而解密黑格爾自我意識抽象過程中的偏執和內因;最後輔以“太極”之論與“絕對意識”中“極”意之比較,從而更加驗證了馬克思對黑格爾自我意識之批判的正確性。

淺談馬克思對黑格爾自我意識內涵的批判

關鍵詞:自我意識期;自在;自為;極;存在物

一、黑格爾之自我意識形成的歸納

在精神現象學中,黑格爾從複審思想的歷程以作哲學的基礎,其思想演進可分為四期:第一為意識期,就是心明物現,意識的自在存在,此處意識就好比人的眼睛,人的耳朵,睜而能視,傾而能聞,意識是作為人的屬性而在發揮意識外物的作用。但意識卻並非單純如眼如耳般,馬克思在手稿中曾表述:自我意識是人的自然即人的眼睛等等的質。[1]第二為自我意識期,通俗來講就是,我在意識到外物這一過程暫時結束之後,在反觀這一過程中發現是我在意識,所意識的結果又證明了我能意識,從此意識便感知到了我體的存在,(實則意識在此時已完成了對自我最初的抽象)意識正式在認識上成為了自我意識,但需要註明的是,這裡並不是自我意識的起源,只是意識開始被認識的起源,也就是說這裡不是自我意識之清泉湧出的當下,而只是泉水流入我們視野的開始。那麼,自我意識究竟的起源在何處,或者說這自我抽象的起源在何處,第一個答案便是在於自我,好比對水的某種抽象是可以緩解乾渴之物,那麼這水之抽象的起源在哪裡,是在於水麼,誠然,無水便無水之抽象,但若只有水之物,沒有渴之需,便亦難產生這種抽象,只能產生諸如晶瑩可流動之類的抽象,可見抽象是需要條件的,水之需在於水之物件需要水,那麼晶瑩可流動的抽象又在於水之物件需要以知識經驗的形態確認水。自我意識是已經完成了的抽象,同樣在於自我之體需要自我意識,需要自我意識以知識的形態來了解自我,肯定自我,自我意識期開啟了對自我的抽象之門。第三為理性期,個人意識,自我意識在這裡成為了具有一面客觀真實性的普遍意識,群體意識,客觀意識。自我意識體現出了理智,或者說理智讓自我之我向大我之我邁進,普遍的群體意識讓自我意識更加自信自己的正確性,但一面在原則上又屬於自我,為自我之表現。第四為精神期,思想到了此期,心或精神便得著完全具體的或明白的表現了,精神的世界不僅有我個人所有之真理,而且包括了普遍的社會的真理。如宗教學,社會學,自然哲學等等。

二、馬克思之自我意識要素的分析

談自我意識不能不談意識,而談及意識,必然要討論意識與所意識之物,因為沒有意識之物亦不能體現意識這一過程的意義,正因為意識到了所意識之物,意識這一過程才得以完成。但這一過程的主體與客體或者說行為兩端的物件又是什麼?

因此談意識不能不談意識的'主體,即自我,能思之我。沒有自我,便不知是誰意識到了所意識之物,便沒有自我意識。那自我是什麼?

談自我又不能不談人之存在,因為人首先是作為自然存在物而存在,關於存在物,馬在思手稿中表述“一個存在物如果在自身之外沒有物件,就不是物件性的存在物,是非存在物”“人作為物件性的,感性的存在物,是一個受動的存在物”。[2]但是“人不僅僅是自然存在物,而且是人的自然存在物,就是說,是自為地存在著的存在物,因而是類存在物。他必須既在自己的存在中也在自己的知識中確證並表現自身。”[3]可見類存在物的標誌之一便是自為,是通過自為而意識到自身是存在物,因而稱自身為類存在物。

這裡非常重要的一點便是人的類存在物屬性與人的存在物屬性的關係,類存在物的自為屬性,即表現為確證自身的行為,先天便是以存在物的受動性,具備物件性為前提的。也就是說,沒有存在物的自在物件性,是不會有類存在物的自為確證性的,自為因自在具有二性(物件性)而得以在二之中確證一二之功為可能,自為在自在的二性下而自為,自為便擁有在二種自在下的自然表現。以馬克思在手稿中所述可見為實:“一個有生命的自然的並賦有物件性的即物質的本質力量的存在物,既擁有它自然的現實的物件,同時它的自我外化又設定了一個現實的,卻以外在形式表現的因而不屬於它本質的,極其強大的物件世界,這是十分自然的”。[4]這裡,本體之我與現實存在物互為物件,抽象之我與物之抽象互為物件。兩對物件,是兩種物件世界,自然世界與抽象世界同時的現實存在,都是“十分自然”的。

此時,開篇所提到的意識主客體的關係便大致明瞭,意識這一過程中主客體的存在關係正是由於人作為現實存在物具備並賦有物件性的存在關係而存在,或者說後一個物件世界是因為前一個物件世界的存在而自為存在。

那麼黑格爾的自我意識是如何出現的呢?重審上述要素:意識之行為過程,自我,存在物的自在性,類存在物的自為性。這些要素是如何在這一過程中被揚棄而作為自我意識的異在本身而成為了自我意識的自身。黑格是如何對上述要素進行了抽象,得出了自我意識=自我的結論呢?

三、對黑格爾之自我意識揚棄過程的批判

意識到自我意識的演變是因為自我意識對上述要素進行了抽象,將自我=自我意識,從而揚棄了自我。這一過程有以下幾個特點:

首先自我意識揚棄了自我這一作為自然存在物而具備並賦有物件性的性質,即揚棄了自我的物件性,從而達到揚棄自我的目的。在手稿中,馬克思這樣表述,“自我意識對於被異化的物件性本質的佔有,在黑格爾看來,同時或甚至主要的具有揚棄物件性的意義,因為不是物件的一定的性質,而是它的物件性的性質本身,對自我意識來說是一種障礙和異化。”[5]這樣便使自我意識具備了成為那種“在異在本身中就是在自身的”能力,也唯有這樣,才能創造出一個沒有物件的存在物,即馬克思認為的“非存在物”。黑格爾揚棄了抽象的物件世界,同時也就揚棄了實在世界的物件性。

其次自我意識揚棄了意識,使意識不再是人的自在屬性,不再是那個充滿意義的能力過程有如眼能視萬物,耳能聽眾音的得益於自然賦予的能力,而將意識抽象成為了意識的起源,意識的控端,意識的大成。本來是因為意識之能所以才意識到了萬般,而如今卻是相反,換句話說,就是抽象出來的自我意識將意識這一能力產出的認識果實歸為己有,認識的事物越豐富,認識的能力越發達,取人之果的自我意識便越充實越膨脹,越不能滿足自己,最後自以為形成了它自己的絕對知識,絕對理性,絕對精神,關於絕對精神,馬克思在手稿中這樣寫到:“意識必須依據物件的各個規定的總體來對待物件,同樣也必須依據這個總體的每一個規定來把握物件。物件的各個規定的這種總體使物件自在地成為精神的本質,而對意識來說,物件所以真正成為精神的本質,是由於把這個總體的每一個別的規定理解為自我的規定,或者說,是由於對這些規定採取了上述精神的態度。”[6]正是因為這種自以為規定是出於己功的態度,自我意識自認為可以為意識這一過程提供更嚴謹的認識邏輯(如黑格爾的邏輯學),認識經驗(如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