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語文教學:繁華之中見真淳

才智咖 人氣:1.79W
畢業論文

第2屆全國蘇教版實驗區課堂大賽在6朝古都南京勝利召開,同這個多元的城市1樣,課堂大賽也在古樸典雅與現代時尚的揉和中亮麗登場,給全國小語界的同仁們1次朝拜與反省的機會。作為親臨現場觀課的我,內心更有許多的感慨。

當蘇教版的教材遍佈大江南北的時候,當他的語文教育理念越來越被人認同的時候,我們在賽課的舞臺上看到的不僅僅是老師教育思想的轉變,更重要的是我們看到了學生出色的表現。跟隨蘇教版的腳步,相信我們1定能漸行漸遠。

通觀這210多節課,我感觸最深的有這樣4點:

1、文章的整體性。

雖然開課時,老師們的問題5花8門:結合詞語聯絡課文內容說1段話,請談談你通過預習課文了解了那些內容,你看到了怎樣的安塞腰鼓?但這些問題都有1個共同的出發點,那就是把握文章的整體內容。這同原來總是把文章1段段或是1部分1部分來分析,是從觀念上最大的區別。實際教學中我們經常抱怨學生閱讀能力的欠缺,其實很大1部分是因為我們老師沒有注重培養學生整體把握課文的意識。我個人認為如果我們在講新課的時候,不是急急忙忙地去分析,而是從容地真正地“忍痛割愛”,留出整塊的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去獨自朗讀、總結,然後像這些老師1樣有意識地去反饋,那麼我們的學生也能在閱讀中學會閱讀,考慮問題從整體出發,避免對問題的理解過於片面。

2、學生獨特感悟的交流。

語文教學充分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課堂也常因獨特的感悟而異彩紛呈。張淑芳老師的《大禹治水》在這1點上體現的特別明顯,比如她設計的問題:大禹10幾年沒回家,你怎麼看待它?大禹的兒子10多歲了,還沒見過爸爸,他會問媽媽什麼問題?2年級的.孩子,很有自己的主見,他們紛紛發言:“大禹應該回家看1看,3過家門總有時間回家的。”“大禹可能滿腦子都是治水的想法,他根本沒想過回家。”“大禹不想因為回家耽誤治水的時間。”我想問媽媽,我的爸爸幹什麼去了,他為什麼不回來看看我?我會問媽媽,媽,我爸長的什麼樣?老師我可以換個問法嗎?娘,我爸幹什麼去了?我想我爸了。課後,老師們都感嘆南京的孩子表達能力強,會想敢說。但我想這背後,應該有老師的教育機智和教學耐心。並不是從1開始學生就敢說會說,就有自己的想法。我們要像藍天1樣,給小樹成長的空間。1開始要給他說錯話的機會,允許他說錯話,說膚淺的話,說雜亂無序的話,只要他能說敢說,我們就向前邁進了1大步。因為在這個錯誤的基礎上,我們可以不斷地修正,不斷地進步。這個過程就要考驗老師堅持與引領的功力了。

3、補充適當的文字材料,豐富著學生的感知。

為了讓學生開動腦筋由文字展開思考,老師們可謂煞費苦心,在補充課外材料上很是動了1番腦筋。《大禹治水》中補充鯀的故事來思考大禹用什麼辦法治水更科學合理,《在大海中永生》中補充原通訊中的“也許,奔騰不息的浪花會把他的骨灰送往澳門、香港……”段落,使學生在豐富語言積累的同時,也增強了對文章背景的瞭解。《黃鶴樓送別》中補充杜甫的評價“清詩句句盡堪傳”,補充李白的古詩《贈孟浩然》,加深對孟浩然人物的認識,《桂花雨》中最後補充綺君的《氺是家鄉甜》的“水果蔬菜是家鄉的好,雞魚鴨肉是家鄉的鮮,是啊,月是故鄉明,氺是家鄉甜。”點明瞭中心。

也許大家會說補充材料誰不會,可真正把補充材料用到好處,卻是1門學問。要挑選精華,要為我所用,要為文字服務,而且不能喧賓奪主。這些都要精心構思,用得好錦上添花,用不好畫蛇添足。很多老師嫌麻煩,乾脆連用也不用,更是不可取。我們必須有這種意識,要為學生拓寬語文學習的材料,為學生呈現多彩多樣的語文內容。走出文字,又走回文字應該是語文教學的又1種境界。

4、多彩語文,美麗享受。

這210節課有1個共同的特點:配樂朗讀。音樂與文字情感達到和諧統1,語文是美的,音樂也能給人情感的震撼。音樂用得恰到好處,與文章情感共鳴,更能觸動讀者內心的情愫。不覺想起賈志敏老師的話“語文老師是雜家,半個演講家,半個美術家,半個相聲家……”語文老師也應提高自己的審美和音樂素養。

正如1位聽課老師的評價,站在這個講臺上,你已經成功了。每位講課的老師都有他們可取的地方,作為聽課者,我們只有博採眾長才能逐漸攀升。

國小語文教學:繁華之中見真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