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護理在內科護理中的應用論文3篇

才智咖 人氣:1.2W

第一篇:優質護理在內科護理中的應用論文

優質護理在內科護理中的應用論文3篇

一、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筆者所在醫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內科患者856例,其中男599例,女257例,年齡21~70歲,平均52.6歲。患者病症主要為呼吸系統、血液系統、心腦血管及風溼免疫疾病等。本科現有床位65張,其中重症床位5張,病床的利用率可達到98.57%。本科室目前共有護理人員31名,均為女性,年齡為20~42歲,平均年齡為31.4歲。其中,助理護士4名,護士15名,護師6名,主管護師6名;學歷分佈為:大專21名,本科10名。

1.2方法

1.2.1規範護理服務過程,做到人性化、主動性、細緻體貼

在患者入院的時候,要注重“六個一”原則的遵守,幫助患者做好第一餐的定製工作,做好第一次的詳細記錄,以通俗簡明的語言介紹一次住院環境,提供服務需求卡一張,為患者遞一杯熱水,對患者致以一聲親切的問候。對晨晚間的護理措施要嚴格執行,做好病房的清潔衛生工作,為患者提供一個清潔舒適的住院環境。認真落實等級護理服務措施。

1.2.2認真開展健康教育

因為內科病房病種比較繁雜,所以就對護理人員的疾病認識要求較高。護理人員要拓展自己的專業知識,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對患者積極開展健康教育,促進護患關係和諧發展。

1.2.3推行獎勵制度

把臨床護理及基礎護理的專案都納入到日常護理管理工作中來。推行由組長、護士長等級考核制,將患者滿意度、病情觀察情況、健康教育開展情況、基礎護理實施等都納入到考核中來,並對考核結果做好及時反饋,將考核結果同工資掛鉤,分析本科室的問題及相關不安全的因素,制定相應的'整改措施。

1.2.4轉變護理理念

充分發揮護士的潛能,推行APN模式排班制度,並實施責任護士包乾制及臨床工作制等護理模式,保證護理工作的患者中心模式,對護理人員定期開展相關知識的培訓學習,深化護理制度的理解和學習,保證護理過程規範化和安全性。

1.3觀察指標

將優質護理開展前後患者的臨床症狀、患者滿意度、患者的健康知識瞭解程度、醫生滿意程度進行對比分析。

1.4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15.0軟體進行資料處理,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通過實施優質護理,患者的患者滿意度、醫生滿意度、健康知識普及率有明顯的上升,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三、討論

由於內科有老年患者比較多、慢性患者比較多等特點,所以在患者住院期間,他們對基礎護理劑生活護理的需求比較高。通過實施責任包乾制,開展優質護理,能夠強化基礎護理質量,提高護理水平,具有很重要的臨床價值。優質護理服務的推行要按照患者的特點、及需要來實施,在實施過程中藥制定切實可行的護理方案,所以是整體化的護理系統。優質護理的開展,不僅可以培養、促進護理人員整體思維的培養,幫助護理人員以患者為家人,作為朋友,提高護理人員的責任化和安全感,提高醫院經濟利益及社會效益。完善開展優化護理,深化護理觀念,可以不斷提高護理質量,激發護理人員的責任心,使護理人員保持認真的工作態度,認真開展護理工作,體現護理人員的社會價值和自身價值。總之,開展優質護理服務不但能促進護患關係,提高護理服務水平,還能提高院方的醫療水平及服務能力,在臨床上具有推廣意義。

第二篇:優質護理在內科護理中的應用論文

一、資料與方法

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內科患者80例,隨機將其分為A、B兩組,其中A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齡10~80歲。B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齡11~79歲。A、B兩組的一般資料經過對比後,其差異不存在明顯的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護理方法:B組實施常規護理法;A組在B組的基礎上增加實施優質護理,具體如下:①貫徹執行基礎護理:護士按照患者的具體病情開展基礎護理。患者外出檢查,護士應該陪同在一旁,供給患者全程沒有縫隙的護理。②護士和患者保持良好的交流溝通:充分理解患者的情緒,並且按照患者的具體病情開展個性化宣教,幫助患者養成合理的生活習慣。③進行健康教育:護士需要詳細給患者講解疾病治療的各種事項,還應該告訴患者藥物正確的擺放地點:溫溼度適宜,防潮避溼。④更改服務觀念:護士需要將服務觀念從過去的被動改為主動,並且密切留意患者的變化與主動詢問患者感受,盡最大的努力滿足患者提出的要求,積極協助患者處理各種困難。⑤人文關懷護理:護士定期巡視病房,同時詳細告訴患者每天均需要開展的治療,治療目的和效果。護士需要按照患者實際病情,合理更改飲食結構,並且給患者提供一個舒適的環境,溫溼度適宜。⑥心理護理:少數患者因為承受來自治療以及經濟等多個方面的壓力,非常容易產生抑鬱與苦悶等消極情緒,並且直接可以影響到治療效果,使其呈現降低的趨勢,所以,護士需要積極和患者溝通,多與患者談話,不斷安慰患者,告訴患者通過積極的治療,疾病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或者痊癒。如果患者心理不平衡過於嚴重,醫護人員應該對其開展心理治療。⑦應用獎勵制度,嚴格控制護理質量:醫院應該貫徹執行三級考核制度,合理調整護理管理內容,把護理流程和專案增加到護理內容當中。對護理工作進行評估時,需要參考患者滿意度、宣教效果以及專科護理等指標,同時將其納入到護士績效當中。另外,醫院發現護理問題後,馬上採取有效的方法處理,不斷提高護理質量,從而達到幫助患者早日痊癒的目的。

二、結果

通過開展優質護理,A組中,非常滿意30例,滿意9例,不滿意1例,其總體滿意率97.5%。B組中,非常滿意10例,滿意19例,不滿意11例,其總體滿意率72.5%。經對比,其總體滿意率差異存在明顯的統計學意義。另外,A組40例患者中,僅有1例患者產生輕度壓瘡現象;B組中,8例患者產生輕度壓瘡現象,經對比,其差異存在明顯的統計學意義。

三、討論

優質護理從另外一層意思來說就是將患者作為主體,堅持“以人為本”原則,給患者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醫院開展優質護理,在增加整個醫院質量的基礎上,還可以給醫療衛生安全提供保障。內科患者大多數為老年患者,發病率高的疾病為慢性疾病,所以開展優質護理很有必要。通過優質護理,內科的臨床護理質量得以加強,同時還可以提高護士的社會感與責任感,進一步提升醫院的護理水平。由上可知,開展優質護理對於內科患者來說作用很大,不僅可以保證取得良好的臨床療效,同時還能夠給患者提供優質的服務,幫助患者早日康復出院,從而增加患者的滿意度,為醫院樹立一個好形象。

三篇:優質護理在內科護理中的應用論文

一、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內科2012年1~12月1號到5號病房作為優質護理試點病房,隨機抽取優質護理病房的患者80例作為觀察組,其中男、女各40例;同時抽取普通病房的80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其中男、女各40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等各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護理方法

1.2.1對照組護理方法

本組80例患者採用傳統常規護理,遵醫囑進行常規查體、給藥與穿刺輸液等,定時查房,對患者進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將各種應知事項告知患者,做好各項基礎護理等。

1.2.2觀察組護理方法

本組80例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實行全面的優質護理。

1.3觀察指標

採用本院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由專人對患者進行調查。調查問卷的內容包括兩大類,一是對護理人員的儀表、語言、舉止、操作技術、工作態度等綜合評價,二是對醫院衛生、護理環境、設施、佈局等評價,總分為100分。本調查問卷經相關專家審定,效度合理,信度可靠。80分及以上為滿意;60~80分為基本滿意,60分以下為不滿意。總體滿意率=非常滿意率+滿意率。

1.4統計學方法

資料採用SPSS13.0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t檢驗,計數資料採用2檢驗,以P<0.05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2.1滿意度比較

從調查問卷回收統計結果顯示,觀察組總體滿意率為96.25%;對照組總體滿意率為75.0%;觀察組總體滿意率明顯高於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

2.2壓瘡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有3例患者發生輕度壓瘡,發生率為3.75%;對照組9例患者發生輕度壓瘡,發生率為11.25%;兩組比較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

三、討論

觀察組優質護理,第一,採用層級全責護理,實行APN排班,將以患者為中心的宗旨落到實處,真正做到全程無縫化護理。以病情輕重程度來分為輕、中、重症組,然後再分為小組,合理安排護理力量。第二,患者入院後由責任護士接待,遵循“六個一”的服務原則,即接待患者一聲問候、遞上一杯水、幫助患者訂第一餐、通俗易懂地進行一次環境介紹、詳細記錄一次患者基本情況、提供一張服務需求登記卡。第三,做好“五個落實”。溫馨舒適的住院環境要落實,操作前後護理指導要落實;飲食護理要落實;外出檢查陪護要落實;“患者、病床、病室”三整潔的護理原則要落實。第四,加強護患溝通與心理護理。我們根據病人因為疾病產生的負性心理,在護理時給予他們充分的理解和關懷,同時針對他們的病種進行個性化的健康教育與護理指導,讓他們逐漸改變不良生活習慣。第五,強化激勵機制,對護理質量進行持續改進。我們三級考核制度,將護理流程與專案納入護理管理中,通過患者滿意度、病情變化、基礎護理、專科護理及健康教育效果評價等指標進行護理工作評價,並與護士的績效掛鉤。同時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持續改進的方法,促進護理工作的提高。通過上述優質護理服務的開展,使護理質量明顯提高,結果提示優質護理對鞏固治療效果,提高患者滿意度及減少併發症發生均具有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