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析中職學校計算機課堂有效教學

才智咖 人氣:2.43W

在計算機教育這一領域,新的技術層出不窮,這在計算機課堂中的有效教學就要有更高的要求,下面是小編整理推薦的一篇計算機有效教學的論文範文,供大家參考。

簡析中職學校計算機課堂有效教學

【摘要】在課堂上教給學生的不能單純的是某個知識點,某個案例例項,而是一種學習的能力,學會發現理由的能力,還需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我們教學要跳出“教”能達到真正的“學”。為了適應資訊科技的不斷髮展,我們更有必要探討計算機課堂的有效教學。

【關鍵詞】中職計算機專業;有效教學;培養;“教與學”

在計算機教育這一領域,新的技術層出不窮,舊的觀念淘汰迅速,本來技術傳承就有一定的滯後性,特別是在這個技術飛速發展的年代,很可能傳授給學生的知識還沒來得及被學生消化,馬上就過時了,在計算機課堂中的有效教學就要有更高的要求,這要求我們教給學生的不單純的是某個知識點,某個案例例項,而是一種學習的能力,學會發現理由的能力,還需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我們教學要跳出“教”能達到真正的“學”。為了適應資訊科技的不斷髮展,我們更有必要探討計算機課堂的有效教學。

1認識課堂有效教學

有效教學的“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種先進教學理念指導下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後,使學生獲得具體的進步或發展。有效教學的“教學”,是指教師引起、維持和推動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和策略。它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引發學生的學習意向、興趣。教師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教學在學生“想學”“願學”、“樂學”的心理基礎上展開。二是明確教學目標。教師要讓學生知道“學什麼”和“學到什麼程度”。三是採用學生易於理解和接受的教學方式。更應該教會學生一種學習的策略。而對於計算機專業教學來說提出更高的要求。

 2計算機課堂教學的目前狀況和理由

目前,計算機教學多采用“1-1”的教學模式,即老師先講理論,學生緊跟著實踐課。此模式有效解決了理論和實踐相脫節的理由。在教學過程中強調的是學生會與不會運用老師剛講過的理論做這一例項,甚至老師重頭演示一遍學生緊跟著做一遍,這種課堂模式能教會學生知識,但培養出來的學生不會發現理由,缺乏創造性思維,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這種職業教育的“應試教育”模式不利於專業的發展,不利於學生的發展,我認為當前計算機教學應該解決的理由是:如何進行有效教學。

3有效教學的教學設計

3.1進行有效的分析

(1)分析學生

傳統的課堂教學,教師首先考慮的是教什麼,怎麼教,而對我們教育物件—— 學生,卻缺乏必要的理解與關注。我們有必要對學生進行分析: 中職生基礎差,接受能力差,理解能力有限,自學能力差,存在較為嚴重的學習依賴心理;學生在學習中還存在著各種障礙:缺乏自信心、破罐子破摔;不求上進、缺乏進取心等等。面對學生這樣的情況,教師在傳授知識時候往往比較急躁,一遍遍演示,學生一遍遍跟著做,學生學會了,老師輕鬆了。長期使用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對老師產生更深的依賴,不利於學生個性的發展。

(2)分析教材

為了方便學生的自學,徵訂的教材多為例項教程,每個例項有著詳細的操作步驟,學生可以按照教材中的詳細操作步驟做出例項的效果。根據教材,教師多采用先講授本案例所用到的知識點,學生再按照教材的操作步驟進行實訓的策略教學,對於自學能力較強、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來說教學有一定的效果。但對於自學能力、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來說不利於教學的進行。如果老師按照教材的操作步驟給學生先演示一遍而後學生再跟著操作,學生會對老師產生更深的學習依賴,不利於學生個性的發展,不利於學生思維的培養,不能完成培養目標。

(3)分析有效教學的關鍵

有效教學的五種關鍵行為:

①清晰授課

②多樣化教學

③任務導向

④引導學生投入學習過程

⑤確保學生學習的成功率

具體如何進行有效教學呢?談談我在教學過程中的認識。

3.2有效教學的實施

(1) 確定教學的目標:培養學生髮現理由、解決理由的能力;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為適應社會的需求適應技術的更新速度而應具有的自我提高的學習能力。

(2)採用的教學策略:多樣化教學;採用任務導向的策略;教學過程的重點應該是引導學生投入到學習過程中; 確保學生的成功率是讓有效教學可持續的有效策略。

(3)具體實施步驟:

首先認識計算機的教學不能完全依賴於教材,教材應該只作為教學的輔助材料,滿足學生的一種心理依賴,而教師在備課上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出適合學生學習的具體例子,教學例子由淺入深,逐步拓展。為了教學能與專業的就業要求接軌,教學例項應該與企業接軌,培養學生深思的習慣,形成一種研究的習慣,培養一種團體合作的精神,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其次,教學中的實施。

傳統的課堂教學類似撒米式,教師講知識,學生做例項,接受能力強的,撿的米就多些,但有可能出現一個理由,學生只顧撿,不知道消化與吸收,更沒能系統地總結學習的思路,很難養成研究的習慣;接受能力慢的撿得少,總覺得跟不上,更甚者可能喪失學習的自信心。我們如何解決這個理由:如何使精心準備的資源達到最大有效化,而實現課堂的有效教學呢?

進行資源整合。

①教學資源由淺入深排列順序不變。為了提高解決的成功率,提高學生研究學習的興趣,實現學習的持續性。

②把獨自撿米式改為集體研究學習式。每個小組的人數不宜太多,三個為宜,而且注意把接受能力強與相當較慢的作為一個合作小組。這樣分組有一個優勢:學生遇到困難時,同學之間互相幫助,共同研究,培養學生在享用學校和同學提供的各種便利條件時還能具有為這個群體盡義務的意識。

③小組的研究學習形式:共同研究,寫出例項操作的'具體思路,所用到的知識點,分析好後再進行具體的例項操作。實施時,重在鍛鍊學生的深思與總結的習慣,教師不能操之過急,剛開始一節課下來很有可能不能完成多少教學任務,但是培養學生的深思與總結的習慣是很可貴的。

④教師的引導,對小組的學習進行評價。

如果沒有有效的檢驗辦法,有部分不喜歡動手,不喜歡參與實訓的學生不參與學習,“坐享其成”。為達到更好的實施效果制定出具體的檢驗評價辦法:1)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分;2)隨機抽查小組中的成員,提問他對完成的作品的認識,提問內容包括操作思路,包括操作策略與所利用到的知識等。3)給做得好的小組和個人加分並表揚鼓勵;對做得不夠的小組和個人不批評不加分,但也表揚鼓勵。

 4教學總結

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效果很好。學生的學習帶著明確的任務目標,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他不再感覺孤單,他們有了學習的交流夥伴。大家在共同的目標下互相扶持,共同進步。能培養學生深思的習慣,形成一種研究的習慣,培養一種團體合作的精神,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把學生變成了課堂的主人,他們迎接課程帶來的挑戰並享受成功的喜悅。當然,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付出比常規教學更大的精力,也要作為參與者投入其中,並引導健康的合作競爭關係,培養學生進行團隊工作的良好意識。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更重要的是,可以藉此培養學生的多方面素質,比如與同學的溝通能力、表達能力、組織能力等,有利於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參考文獻

[1]侯守明,侯佔偉,徐文鵬,計算機專業創新型應該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計算機教育,2009(18)

[2]曹貞,計算機專業教學中研究性學習模式的構建。中國高教研究,2008(6)

[3]孔凡哲等/編著,上好課有效技能。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

[4]李寶娟,計算機教學中實踐教學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嘗試[J] 。西北職教,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