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證券投資教育改革的思索論文

才智咖 人氣:7.81K

《證券投資學》是一門研究證券投資執行規律的學科,不僅是金融學科重要的專業基礎課,也是非金融專業,比如國際經濟與貿易、經濟學、財務管理等專業的基礎課。它既是一門內在邏輯性很強的理論學科,也是一門對實踐具有很強指導性的課程。《證券投資學》貼近現實、兼顧理論,受到非金融專業學生的普遍歡迎。我國證券市場近幾年在相關法律制定、制度創新、機制規範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展,同時也對《證券投資學》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非金融專業而言,學生既沒有從事商業活動的經驗,也不完全具備證券投資必需的知識體系,在有限的課時內如何讓學生對證券投資的知識理解與接受併產生興趣成為一大難題。在教學目標的設計上,對非金融專業應體現出與金融學專業教學目標的不同,應當側重於學生對綜合性知識的貫通理解和應用能力的提高,在教學內容、教學組織方式和教學方法等方面,應該根據學生的知識體系進行改革和創新,當然也需要教師對證券投資學全面深入的把握。因此,有必要重新梳理和深入探討非金融專業《證券投資學》的教學改革問題。

對證券投資教育改革的思索論文

一、《證券投資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挑戰

《證券投資學》課程的特殊性在於內容的綜合性和現實性。一般來說,《證券投資學》的授課物件是大學三年級的學生,他們是在完成高等數學、西方經濟學、貨幣銀行學、財務管理,以及財政、會計等課程的基礎上,綜合運用各種學科知識,進行《證券投資學》的學習,進而培養證券投資價值的分析、判斷和決策能力。這樣一個課程設計順序是符合邏輯要求的。而對非金融專業來說,由於證券投資學教學內容的特殊性,加上先導課程學習不足,可能會造成邏輯鏈條的缺失,導致學生理解知識難度加大。

(一)存在的問題

第一,缺乏適用的教材。教材的質量對教學質量的提高、培養目標的實現有著關鍵意義。對教師而言,教材是授課的依據;對非金融專業學生而言,一本符合其專業知識結構,能看得懂、喜歡看、看得進去的《證券投資學》教材,既能拓寬視野,又能激發求知慾、提升學習興趣。當前,以《證券投資學》或《證券投資分析》等為名稱的教材琳琅滿目,從教育部重點教材到一般高校自編教材,版本繁多。據統計,在亞馬遜網站上“大學教材教輔及參考書”中搜索,《證券投資學》有127種,在噹噹網的“財經類教材”中有204種。但是,這些教材幾乎都是國外投資理論的翻版,大多數重理論、輕實踐,重公式推導、輕案例探討,相互傳抄現象嚴重,而對我國證券市場快速發展中出現的新事物未能給予足夠重視。學生們使用這些教材學習後,仍然停留於對經典理論的理解層面,無法與我國證券市場日新月異的變化聯絡起來,理論與實踐存在較嚴重的脫節現象。

第二,課程設定不科學。《證券投資學》課程的綜合性、實踐性很強,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及時發現並迅速有效地把新內容整合到教學中去,同時又需要多門先修課程做支撐,如證券投資價值分析對數理統計知識的要求較高,需要綜合運用高等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經濟學、金融學、財務管理等多學科的知識為之提供支援。但不同專業對這些先修課程的開設與要求各不相同,有的作為必修課,有的作為專業選修或任選課,有的甚至不安排開課。學生普遍缺乏數理基礎,資料處理技術薄弱,相關軟體應用能力不高,從而制約了學生靈活運用基本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再有,投資課設定存在“多而全”的問題,內容重複嚴重,如《證券投資學》、《投資銀行學》與《投資學》部分內容重複,由於課時有限,課程多必然會導致每門課程課時量的減少。

第三,實踐教學環節薄弱。《證券投資學》的實踐性和創新性決定了必須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目前《證券投資學》課程教學大多以課堂教學為主,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輕能力。一直沿用的“粉筆+黑板”的模式在教學中有很大侷限,如在處理證券投資技術分析涉及的大量圖表時就很難操作,而目前大量採用的多媒體教學雖然部分解決了這一問題,但畫面包含的大量資訊也加大了學生短時間內理解的困難。金融實驗室是重要的手段,但目前普遍重視不夠,專業教師缺失,課時受限,沒有納入專業教學體系,實驗操作、模擬交易多流於形式,學生聽課效率低。對非金融專業學生來說,特別需要證券投資的親身體驗和實地觀摩。

第四,考核方式單一。目前,《證券投資學》課程考試方式以閉卷為主。閉卷考試很容易導致學生養成死記硬背、應付考試的習慣,學生只要能夠背出基本原理、經典理論即能夠通過考試,卻忽略了對知識的綜合應用。而綜合知識的`運用和實踐能力的提高恰恰是《證券投資學》的教學目的所在。因此,閉卷考試的考核方式與教學目的存在本質上的衝突。

(二)面臨的挑戰目前,《證券投資學》課程主要面臨兩個方面的挑戰:

第一,金融研究的微觀化趨勢。[1]最近幾十年來,金融學在微觀層面上取得了長足進展,微觀金融學已經成為金融學的兩大分支之一,解決個人、企業、經濟組織在資源配置和價格發現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和動態問題,和幾乎所有金融實踐工作緊密地聯絡在一起,大量成果直接應用到市場第一線。隨著中國資本市場規範化程序的加快,直接融資帶動“微觀金融”滲透到了證券投資的方方面面,金融市場的執行效率越來越取決於微觀主體的行為。《證券投資學》在教學過程中還沒有體現出這種趨勢。

第二,層出不窮的金融創新挑戰同樣緊迫。我國金融市場上的金融創新涉及金融制度創新、組織創新、金融市場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金融工具創新等方方面面,金融衍生產品不斷推陳出新,股指期貨、融資融券、各種含權的公司金融工具已經成為現實經濟的組成部分。《證券投資學》課程設定和教學還沒有充分體現這種趨勢和內容要求,公司金融、金融工程、行為金融學等沒有納入課程體系,或僅僅作前沿理論介紹,這就造成課程教學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現實困難。因此,《證券投資學》的教材和內容迫切需要更新,應適當增加微觀金融內容,加大衍生產品內容所佔比重,從而使教學內容更貼近現實。

二、《證券投資學》教學改革的幾點建議

為適應非金融專業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需要,達到學生對綜合性知識能貫通理解和提高應用能力的教學目標,需要對《證券投資學》的教學進行深入改革,至少應在如下三個方面首先進行改進:

(一)優化課程設定,選用恰當的教材課程設定是專業建設的核心,恰當的教材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關鍵。

第一,課程設定需要考慮每個專業的特點而有所側重。適當刪減一些不太重要的選修課,增加基礎課(如統計學、金融學)的課時量,適當增加對公司金融、金融組織學、資產定價、家庭理財等選修課程的開設,有條件的還需加強金融計量學方面的課程,如金融時間序列分析、隨機過程、金融工程學、行為金融學等,作為任選課程開設。在保證有足夠的時間對基礎性知識掌握的基礎上,加強對相關知識的深入瞭解,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和視野。

第二,恰當教材的選擇,需要考慮三個方面:教材是否能夠反映行業發展的最新動態;是否體現本學科的國際前沿;是否與學生的興趣、專業知識背景、學習規律相一致。內容必須與學生培養目標一致,內容設計由淺入深,有利於學生的課外自學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建議選用國外成熟的教科書,輔之以生動案例尤其是國內的案例分析教材,充實案例分析和實踐模擬課的內容,注重理論與實踐相合,使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真正提高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二)改進教學方法要適應非金融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要求,更新教學方法,充分運用現代計算機技術、網路、多媒體等手段,將灌輸式教學轉變為啟發式教學,將單向接受式教學轉變為雙向互動式教學,使學生由被動式接受轉變為主動學習。實驗教學、模擬交易、案例教學是實現證券投資學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增加教學的直觀性與趣味性、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的有效辦法。[2]

第一,加強案例教學。案例教學是一種參與面寬且深的教學方式。案例以真實的例項為基礎,能更好地掌握證券投資的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是理論教學的重要補充,[3]是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基本橋樑。比如,金融衍生工具的定義、交易性質以及市場功能,一直是教與學的難點。在此可採用單個案例分析和連續案例分析,前者可幫助學生理解不同衍生工具的特點和功能,後者可幫助學生理解不同衍生工具的特性和防範風險的特點。案例教學與理論學習的進度同步,能有效引導學生把理論轉化為工具來解決應用中的問題,提高邏輯思維能力。

第二,加強實驗教學。實驗教學可以藉助網路工具,隨時瀏覽世界各地的證券、期貨、外匯等市場即時行情和相關資訊,有身臨其境之感。實驗課內容包括:市場行情解讀與股票分析軟體的使用、技術分析方法與主要技術指標應用、技術分析與基本分析的綜合應用等。實驗教學還包括校外的觀摩學習,組織學生到證券公司實地參觀,邀請校外專家或證券從業人員開辦相關講座等。

第三,加強模擬教學。通過學生自主進行投資方案設計——模擬實施——結果評價,或者參加證券、期貨、外匯模擬交易大賽,對學生認識市場行為、理解資本市場和衍生工具交易的基本程式、掌握基本業務操作能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模擬教學使概念化的知識變成了現實中可操作的程式,特定的教學情景可調動學生認知的主動性和理論知識的消化吸收。模擬交易將成為《證券投資學》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內容。

第四,拓展途徑搭建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平臺,鼓勵引導學生合作學習。[4]除了加強教師與學生的課下、網上、空間的交流外,還可以嘗試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一是讓學生參與案例背景知識的瞭解和案例解讀,由學生講解案例,老師做評價和總結。

二是設定科研考核內容,比如封閉式基金折價之謎解析、垃圾債券的功能與風險、資產證券化的功能與風險、股市是國民經濟的晴雨表等,由學生自發組織興趣小組進行資料收集、整理和研讀,教師指導,最終以課程論文的形式提交。

三是組織課外討論沙龍,由老師、學生共同選定討論題目,自由發言,展開辯論,老師講評,既能開闊學生視野又能增加學習興趣。

(三)改變考核方式改變以閉卷考試為主的考核方式,構建多元化的考核體系,注重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

第一,加大日常考核的比重。學生參與案例分析、提交科研小論文都作為平日成績的組成部分,加上日常考勤,可佔到總成績的30%。

第二,提高實驗教學所佔比重。考核的方式可以是實驗報告,也可以是模擬交易或者是參加模擬大賽的交易記錄,設計評價標準,作為實驗課成績。這部分可佔到30%。第三,適當降低閉卷考核成績所佔比重,約佔總成績的40%。

三、結論

非金融專業的《證券投資學》課程改革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涉及到培養模式、教學方法、教材選用、課程體系設定等內容。課程改革應以人才培養目標為核心,緊密結合《證券投資學》學科的發展規律,完善課程教學體系,改進教學方式方法,構建多樣化的考核方式,在教授學生學習投資學專業知識的同時,重視學生自主性、獨立性、參與性、創造性的培養,強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使《證券投資學》課程更貼近實際,更易於學生們消化和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