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法蘭克福學派的大眾文化批判

才智咖 人氣:2.42W

[論文關鍵詞」法蘭克福學派 大眾文化 社會批判

淺析法蘭克福學派的大眾文化批判

[論文摘要〕文化和意識形態批判是法蘭克福學派社會研究的中心論題。理論家們主要從大眾文化的興起改變了人類文化活動的性質五個方面對大眾文化進行批判。大眾文化的盛行包含著對歷史人文理性的摧毀。在批判中,理論家們隆重推出了西方馬克思主義人學命題。法蘭克福學派對大眾文化的批判,實現了社會批判的功能,對我們思考當下中國的文化建設問題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法蘭克福學派第一代理論家處在一個從總體上說是由“工業社會”向“後工業社會”挺進的時代。在這樣的一個時代,一切都商品化了,商品觀念成為一種現代社會的意識形態。文化產品的商品化,從一個角度深刻表明了西方社會的文化價值危機。現代社會文化呈商品化趨勢的問題必然地進人法蘭克福學派的研究視野。20世紀40年代,法蘭克福學派理論家在流亡美國期間,進行了一系列的旅美文化批評。他們發現當時的美國有一個既非法*斯主義的卻又具有操縱性的發達的流行文化網路。於是,他們開展了對大眾文化的批判性研究。在法蘭克福學派看來,所謂大眾文化是指藉助大眾傳播媒介而流行於大眾社會中的通俗文化,如流行音樂、通俗小說、藝術廣告等。它潛在地操縱著社會大眾的思想和心理,以一種貌似溫和的形式培植大眾的支援統治和維護現狀的順從意識。法蘭克福學派理論家稱之為鞏固現存制度和秩序的“社會水泥”。這種大眾文化是工業時代才具有的;不妨說,它的出現在一定意義上是西方文明自我逆變與現代西方社會工具理性膨脹雙重作用的結果。法蘭克福學派理論家把晚期資本主義時代的大眾文化總稱之為“文化工業”。或者說,以“文化工業”概念取代了“大眾文化”範疇,用它來主要指稱憑藉現代科技手段大規模地進行復制和傳播文化產品的娛樂工業體系。霍克海默和阿道爾諾認為,晚期資本主義條件下的文化工業已經同整個資本主義的政治、經濟連為一體;資本主義在經濟上、政治上的統治與其在文化上的統治達成了一致。晚期資本主義社會的社會結構在整體性的聯絡之中。在他們看來,文化工業走向了反啟蒙,它的出現標誌著人們步人了大眾欺騙的文化和社會階段,因此,必須對之進行批判。

如果把大眾文化大致地納人一個從出現、生產到消費這樣一個動態的過程來考察,我們注意到,法蘭克福學派主要是從以下五個方面展開大眾文化批判的。

(一)大眾文化的興起改變了人類文化活動的性質。大眾文化的興起及其流行是以下述幾個方面的語境變化為條件的:大眾消費趣味產生並且決定特定歷史階段社會的主導精神需要,這可視之為大眾文化興起的首要前提;在此基礎上,現存社會意識營構出普遍的大眾化人格;文化生產卷人社會經濟法則的執行之中,經濟法則成為文化生產的“槓桿”;科技發展適應了文化大批量生產和即時傳播、消費的大眾化要求。這樣,大眾文化就消解了古典文化的儀式品格並顛覆了古典文化對人類終極問題的持恆性探究傾向以及其中所體現出來的意義;大眾文化通過大眾潛在地擴張自己的話語權力,從而成為一種時尚。法蘭克福學派理論家注意到,資本對人們的統治已採取這樣一種時尚的、閒暇的文化形式表現出來,它已經滲透到勞動者的業餘時間,這樣的文化活動只是勞作的延長,人們追求它只是“為了從機械勞動中解脫出來”,以便恢復精力而再次應付機械的勞作。就這樣,文化活動失去了精神享受的性質,從而“快樂變成了厭煩。

(二)大眾文化生產有一種標準化、齊一化的特點。阿道爾諾指出,美國流行音樂除了只是有限地重複著熟知的主題範圍之外,作為形式的流行音樂節奏的結構也被嚴格地加以規範,而只有最小限度的變化才被允許,但其實這也只是為了力圖隱瞞實質上的千篇一律。“現代群眾文化”(即大眾文化)的特徵,在今天“已被置於一箇中心指導之下,而且從整體中業已構築了一個封閉體系”。文化創造成了一種複製過程。文化工業取消了文藝作品的“反叛性”,文藝作品的.自主精神蕩然無存。在文化工業中,人們為了實現個性而訴諸的努力最終被模仿代替了。這種完全同化於現實商業邏輯的’‘文化工業”已經陷人“他律”的羅網,成為喪失了內在生命的乾癟的教化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