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發揮學生主體性促進大學英語的有效性初探論文

才智咖 人氣:2.53W

摘要:在大學英語課堂上,通過激發學生主體性可以達到促進大學英語的有效性的目的。為此主要應把握住轉變教師角色這個前提、師生互動這個關鍵與創設和諧的課堂環境這個基礎。

以發揮學生主體性促進大學英語的有效性初探論文

關鍵詞:大學英語;主體性;策略

在外語教學中,學生是教學發展的內因。語言現象和知識要通過學生的心理活動去理解、消化,教師、母語影響、教材、手段、條件等環境因素要靠學生去適應和利用,因而學生是重要的因素,是教學的主體[1]。但是,在大學英語課堂上,一些教師恰恰是是由於忽視了對學生主體性的激發,導致了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英語教學的無效性。

一、學生主體性及其必要性

哲學意義上的主體性是主體在物件性活動中本質力量的外化,是主體能動地改造客體、影響客體、控制客體,使客體為主體服務的特性。在外語教學活動中學生的主體性是指在教學過程中處於認識客觀世界主體地位的學生,在外界多種因素(尤其是教師)的作用下,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和自身發展時所表現出來的一種主觀能動作用。這種主觀能動作用在挖掘學生的潛能、開發思維以及培養情感特徵方面表現得尤為突出。提高學生主體性在目前的大學英語教學中是十分必要的,只有這樣才有有效提高英語課堂的效率,真正從根本上解決教學無效問題。

1、提高學生主體性是當代外語教學趨勢

資訊時代的到來使世界各國政治與經濟的聯絡日益緊密、各國人民之間的交往日益頻繁,作為人類交往工具的語言和文化傳播中的外語人才必將成為這場競爭中的核心。而英語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這就需要從激發學生內在動機入手,培養學生主體意識。

2、可以有效解決以“教師為中心”帶來的問題

為教師為中心存在很多問題,諸如學生興趣不濃、積極性不高、被動學習等等。而提高學生主體性卻可以變教師中心為學生中心。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只是組織者與督促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採取多種語言形式來督促學生自覺地把語言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3、可以使學生的參與興趣更強

由於教師培養的良好課堂氣氛和學習指導,會大大地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並使他們瞭解和意識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性,從而便會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英語課堂中,體會到學習英語的樂趣。

4、可以促進教師提高自身的素質

教師的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改變以及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主動性增強,課堂氣氛也變得活躍起來,同時也可以促進教師為了滿足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慾而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

二、發揮學生主體性的策略

在大學英語課堂上以發揮學生主體性促進英語教學的有效性主要應把握住轉變教師角色這個前提、師生互動這個關鍵與創設和諧的課堂環境這個基礎。

1、教師轉變角色是前提

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首先要轉變角色,要從原來的權威、教導者及時轉變為促進者、合作者、評價者。而這些轉變的關鍵就是首先應建立起一個平等的師生關係。教師對學生的態度直接影響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展。融洽的師生關係是學生學好一門課程不可缺少的因素。學生與老師間關係相處得好,心理上已接受了這位老師自然會樂意學習老師所教課程。

2、師生互動是關鍵

師生互動既可以促進學生主體性的發揮,更可以引領學生髮揮主體性的方向。互動教學過程要由單向“灌輸”轉為雙向的“對話”和“互動”[2]。而“對話”和“互動”的`關健又是教師能引發師生的問答。問答式能把教師講解與學生參與融為一體,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主題思想、段落大意、文章總體結構,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和相互溝通思想的能力。以《大學英語.綜合教程》(全新版)第一冊Unit 2 Text A“All the Cabbie Had Was a Letter (計程車擁有的就剩一封信)”為例:為了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個整體的瞭解,要學生回答以下問題:What does the story begin with? What helped start a conversation between the cab driver and the author? What was their conversation centered on? How does the author know more about the friendship between the driver and his friend Old Ed? 通過回答問題,不僅是學生對課文的結構有了整體的瞭解。而且實現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從而達到以學生為中心、提高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目標。

3、和諧的課堂環境創設是基礎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一份針對英語教學質量的檔案中提出了一個有意義的公式:教學質量=[學生(1分) + 教材 (2分) + 環境(4分) + 教法(3分)]×教師。其中佔較大比重的環境因素既包括物理環境又包括心理環境[3]。學生的學習活動總是在一定的空間內進行,和諧融洽的課堂教學環境能喚醒和啟用學生的學習動機及需要,使之產生強烈的參與體驗的慾望,並積極進入狀態,從而全身心參與教學活動。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如果把自己看成是“主宰”懂得對自己的學習成敗承擔責任,那麼這些學生的學習效果就會比把自己看成是“奴僕”的學生好得多。創設一個良好的主體性教學情景,可以有效地啟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自始至終地處於積極思維的狀態,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最終達到“我樂學”,“我會學”,成為學習的主人。首先要創設一個“人文化”的課堂物理環境。物理環境是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物質空間,它以具體可感的形象作用於學生的感官,形成顯性的“場境”,從生理上和心理上給學生以影響,進而感染學生的情緒,激發學生的內驅力,使之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因而“主體參與型”課堂教學要為學生提供一個充滿人文意味的,能使之自然而然參與活動的理想空間。

其次要營造“人性化”的心理環境。人是有豐富情感的,對某一件事物、人的喜或惡,會影響取向的結果。學生的興趣、選擇會受到老師的教學方法、為人態度、語氣等影響,因此在教育教學中,要積極創造民主、平等的課堂氣氛,這樣學生才會尊重你,喜歡你講課,形成良好的學習氣氛。課堂教學是學生個體知、情、意多向交流的過程,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過程,是真、善、美和諧統一的過程。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主體參與,就必須為學生創設一個情理交融、心靈交匯、充滿“人性”的精神環境,即心理環境。如:教師可以進行換位思維,進行角色轉換,重新定位師生角色,構建一種新型的師生關係,即“老師+家長朋友 + 學生”,這樣師生之間是一種民主、平等的人際關係,學生的情緒得到優化,參與的主動性、積極性自然就產生了。

參考文獻:

[1] 張志傑.《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啟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J]. 《通化師範學院學報》,2008(06):84。

[2] 劉穎.《對大學英語課堂互動的探究》[J],《科技資訊》,2008(13):119。

[3] 謝巧靜.《建構主義與大學英語和諧課堂建設》[J].《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7(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