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學反思的模板

才智咖 人氣:9.3K

幼兒園教學反思的模板1

藝術活動《鼓上的小米粒》教學活動中,幼兒在學習歌曲的一開始並不是十分熱情,後來老師想出了分組進行表演唱的形式,並且請聽的小朋友來做“評委”如果覺得好就鼓掌,老師送個大拇指給他們。如此一來以後,幼兒的情緒被激發了起來,除了第一組的小朋友以為外,其他幾組都唱的很不錯,不但聲音響亮,還唱出了輕重的區別。使平時小朋友都不怎麼認真積極參與活動的,今天的表現也非常好!

幼兒園教學反思的模板

很多教育界的住家們所說的賞識教育,那執教者該用什麼樣的賞識教育才適合大班的這群小調皮們?可以用到執教者的“送大拇指”這個方式。一開始用的時候效果還很不錯的,幼兒也能很快的配合要求,並且出色地完成任務。可是用多了,效果也就開始慢慢減弱。今天的活動也可以想到了何不讓同伴來做“評委”呢?想不到效果出奇的好,而且唱的也認真,聽的小朋友也都很認真,課堂的常規一下就變好了。連平時不發言不表現的,聽得也認真,唱得也響亮

幼兒到了大班都開始有了自己的主見,如果一直用一成不變的方式來約束他們肯定是做不到的,作為老師在這個時候就要靈活應變,而且讓他們學會用同伴評價的方式來提高效果,這樣的效果會更好!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整理好的範文,希望大家喜歡

幼兒園教學反思的模板2

這是一首詩,寫的是一個六歲的小男孩主動承擔照顧媽媽、保護媽媽的責任。表現了一個小男孩為自己是男子漢而自豪。同學們非常喜歡讀這篇課文,他們在朗讀時,覺得彷彿自己就是那個小男孩,自己就是一個小男子漢,所以非常有感情,當然,在學習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

具體反思如下:

首先,幼兒朗讀感情到位。讀這首詩緊緊圍繞著“我是男子漢”的自豪去讀,從這些句子中品味到自豪感,同時也感悟到詩中所流露出來的自信和對媽媽的關心。其次,聯絡生活實際,使幼兒對於什麼是真正的男子漢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有的認為勇敢的人就是男子漢;有的認為敢作敢當才是男子漢;有的認為關心別人才是男子漢;還有的認為不流淚的人才是男子漢等等,答案不唯一,但這些觀點代表同學們對男子漢這一概念的理解,總之要使學生懂得,要做一名真正的男子漢,就要從小事做起,遇到困難不猥瑣,要勇往直前,面對未來充滿自信,堅忍不拔,這就是男子漢。

最後,今後要不斷結合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在課堂上多組織同學進行辯論,模仿,表演,練筆。使孩子們的情感能及時的通過語言、行動、文字表現出來。

幼兒園教學反思的模板3

一、研究意義的釐清

教學反思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之一。幼兒園教學反思,是幼兒園教師在先進的教育理念的指導下,運用行動研究,不斷地對自己教育教學的實踐過程出現的問題進行反思、質疑、探索,並解決問題,提升自己的教育實踐的科學性、合理性,以指導未來的教育實踐,使自己逐漸成長為專家型幼兒教師的過程。教學反思的特點是以解決幼兒園教學問題為基點、以改進教學為目標、以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為方向。

從某種意義上說,幼兒園教學反思實施的過程不僅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過程,而且對提高幼兒園教學質量、解決幼兒教育實際問題、促進幼兒身心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基於此,本研究以XX市a幼兒園為研究物件,瞭解該園教學反思開展的基本情況,分析該園教學反思的內容、方法、水平等現狀,探討XX市a園教學反思開展存在的問題,並嘗試提出提高幼兒園教學反思的策略,以期為幼兒園教學反思的實施提供建設性的建議。

二、研究方法與研究資料

本研究主要採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以及文字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研究所收集的資料包括XX市a園教師三年所寫的教學反思726篇(12個主題活動的反思及區域活動反思l08篇、領域教案的反思540篇、創造性遊戲的反思48篇、幼兒園優秀園本案例的反思30篇)、教育日誌70篇。

三、問題的分析

通過訪談和研究資料,我們發現XX市a園教學反思開展過程中,存在以下問題。

(一)教師認識到教學反思的意義,但對內涵把握不全面

在訪談的過程中,教師均認為對幼兒園各類活動的反思能促進自己專業的成長。訪談中提及"您認為幼兒園教師進行反思性教學有無必要",l00%的教師認為"很有必要";提到"教學反思對您的教育教學有無幫助",80%認為是有幫助的。可見在反思的作用上,教師認為對自身的工作是有幫助的,他們認為反思能獲得有益的資訊、發現教育教學中的問題,是加以改進教學的重要途徑。

大部分教師將教學反思理解為是對自己的教育行為、語言等的分析、思考和總結,考慮自己什麼地方做得好、什麼地方做得不足,哪裡需要進一步改進,同時找出有針對性的方法,運用到教育教學中,提高自身認識水平,促進工作開展。也有教師認為,教學反思是對幼兒知識掌握情況的瞭解,是對自己教育行為和技能的認識與思考。這種理解忽略了教學反思中包含的"解決問題""改進""提升"等幾項比較重要的含義。

(二)教學反思形式比較單一,缺少行動研究

通過對XX市a幼兒園教師的教學反思文字的分析,發現該園教師的教學反思主要為教學後記、教育日誌、教學案例。在一些教學後記的教學反思中存在的問題:教師在寫反思的時候,很少藉助專業理論知識,僅憑自己的經驗進行反思,無法突破原有的思維模式,無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理論支援,無法將實踐上升到理論的高度;有的文字寫出了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或教學後的困惑,卻沒有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或者沒有進一步反思困惑。而教學案例形式的反思,偏重於成功經驗的描述,缺少以參與和合作為特徵、以教師為研究者、以實踐情境為研究場所開展的行動研究。

(三)教學反思型別主要圍繞學習活動進行,對課程理解不夠全面

幼兒園一日活動可以劃分為學習、遊戲、生活、運動等幾個部分。在對XX市a園教師的教學反思文字進行分析後,發現該園教師的教學反思主要圍繞學習活動和遊戲活動。關於領域活動、主題活動、區域活動的反思佔了文字總量的70%,遊戲活動反思佔30%,其他方面的反思則沒有。在分析70份教育日誌後,發現該園教師對生活活動的反思佔了教育日誌的27%。

通過分析所收集的資料,我們可以看出a園教師的教學反思型別較單一,主要圍繞學習活動進行。我們認為在幼兒園中,一日生活的任何一個環節都有發展的價值和意義,也都是幼兒園課程討論的範圍。

(四)教學反思呈現多種水平,反思質量有待提高

應該說a園對於教師教學經驗的積累還是相當重視的,翻閱該園教學案例發現,每個活動均有反思,但只寫兩三行的居多,一般是對教學效果的評價和活動事實的描述,多從教師對問題的發現、提出的策略兩個方面來反思教學。對該園30篇優秀園本教學反思進行分析,呈現四種水平:一是對教學中存在問題不明確,沒有提出相應的改進策略。這一水平的反思佔44%,主要採用的是"記流水賬"的形式對活動情況進行簡單的記錄。二是能發現教學中的問題,但沒有提出改進策略。這一水平的反思佔20%,主要是找不出問題的原因或是對問題的原因分析錯誤,如對幼兒園在活動中爭搶表演玩具的現象,教師提出今後多引導幼兒園學習禮讓,不搶玩具,卻沒有發現是因為玩具的數量本身沒有滿足幼兒的需要。三是能發現教學中的問題,但所提出的改進策略針對性不強。這一水平的反思佔26%。四是對於能發現教學中的問題,尋找理論支援,提出有具體、有針對性解決策略。這一水平的教學反思非常的缺乏,僅佔l0%。

幼兒園教學反思的模板4

新的學期,迎來了中三班所有新的小朋友,雖然已經開學有一週多的時間了,但有的孩子在來園和離園時,還是不免哭鬧,除此之外,部分幼兒在老師組織活動時,坐在那裡,目光呆滯。針對這種情況,我認為完全有必要組織一次活動,和孩子們共同討論:我們為什麼要上幼兒園呢?我們來幼兒園做什麼呢?

語言活動“我愛上幼兒園”,就是通過對兒歌的學習,能講述上幼兒園的愉快經歷,喜歡上幼兒園,並且能說出老師如何關心和照顧幼兒及願意與同伴分享上學的經驗。

在活動的開始部分,我直接進行了提問:小朋友,爸爸媽媽為什麼把我們送到幼兒園呀?孩子們沒有經過太多的思考,就逐一的舉手來回答:馬立新說:因為我們長大了,王浩楠說:我們上幼兒園學習本領來了。順著孩子的回答,我很自然地將活動過度到下一個環節,引導幼兒觀察瞭解幼兒園的主要活動:畫畫、唱歌、遊戲、講故事、學數學等。激發幼兒來幼兒園的願望,引出兒歌《我愛上幼兒園》,整個活動,孩子們參與的都很積極,並能和老師一起帶動作,說兒歌。

整個活動,不僅調動了幼兒來園的積極性和學習的積極性,還改變了幼兒對幼兒園的看法,使孩子們明確了上幼兒園的目的,能帶著愉快的情緒來幼兒園。

幼兒園教學反思的模板5

《龜兔賽跑》活動反思

我用引發對童話故事《龜兔賽跑》的回憶,說說兔子為什麼會輸。這次兔子又要向烏龜發起挑戰,激發幼兒的好奇心與求知慾。

活動中先讓幼兒猜測小兔子會怎麼跟烏龜說,然後利用課件,讓幼兒學習歌詞(對面的'烏龜看過來,看過來,看過來;雖然上次輸給了你,但是我會努力),並體驗兔子不服氣的心情;烏龜會接受挑戰嗎?會怎麼回答兔子?(我上看、下看、左看、右看,看來看去你都不會得第一;我再想一想,再看一看。哼!我才不會把你放在眼裡。)先引起幼兒的猜測,再看課件,幼兒學習的興趣很高,再加上動作,體驗烏龜自信的心情。

活動中請幼兒分別扮演兔子和烏龜,做出不服輸和自信的表情和動作,幼兒積極性很高,表演得惟妙惟肖;其次,這首歌曲的旋律是幼兒熟悉的《對面的女孩看過來》,有了前面的鋪墊,在後面的邊唱邊表演的環節特別得順利,掀起了活動高潮。

總之,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目的的引入或創設一定的情境色彩、形象生動具體的場景,這樣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行為體驗,從而幫助學生有效參與,促進學生和諧發展。

幼兒園教學反思的模板6

這是一首歌詞朗朗上口的歌曲,歌詞表現的內容非常符合幼兒的心理,是幼兒生活的一種體現,歌詞既有情節又有細節。在教學活動中引導幼兒理解歌曲中生氣吵架、拉勾、講和的情節。用音樂和自己的表情來表現。通過演唱歌曲,激發幼兒與同伴交往、和解的積極心態。關於本次活動的反思:

活動開始,我一邊彈鋼琴一邊有感情地範唱歌曲,讓幼兒欣賞,目的是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接下來教師彈奏歌曲,幼兒小聲隨琴唱。在教唱兩遍之後,播放幼兒舞蹈伴唱錄影帶,同時我也來到孩子們中間,引導幼兒邊跟隨舞蹈做動作邊隨伴唱學習歌曲,在我的帶動下幼兒表現得很積極,同時我也對錶現好的幼兒及時給予表揚,孩子們學習歌曲的勁頭更足了。在孩子會唱的基礎上,最後是歌舞表演,從集體到小組再到個人,變換著表演方式讓幼兒體驗了各種表演形式的樂趣,讓每個孩子都有表現的機會。整節課課堂氣氛很活躍,我也感受到了音樂帶來的歡樂。

課後,我將這次教學活動做了如下反思:

1、音樂活動離不開情感的支援。因此在音樂活動中比較注重利用有效的提問來激發幼兒情感的形成和強化。如:“假如你真的生氣了,好朋友也生氣了,你們會怎麼樣?”“你和好朋友和好了,這時你們心裡是怎麼想的?你會怎麼做呢?”幼兒在比較和判斷的過程中,通過動作、表情的變化,較好地把握了本次活動的音樂意境。

2、活動中我要放下師者之威嚴深入到孩子們中去,很好的達成了師生間的互動與交流,使幼兒能夠感受到師生間的平等朋友關係,營造了溫馨和諧的活動氛圍,使幼兒能更好地體驗到音樂和舞蹈帶來的歡樂。

3、活動中我恰當的表揚有助於加強與孩子的溝通,使孩子感受到關懷和鼓舞,會更加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有助於孩子自信心的建立。

幼兒園教學反思的模板7

今年11月份,園領導安排我們去陸慕中心園聽了青年教師的會課比賽活動東橋幼兒園的李月老師執教的大班歌唱活動《我是貓》,讓我記憶深刻。

這個音樂旋律有點特別、又有點詼諧。特別是在李老師誇張的表現下更讓人覺得幽默、搞笑。其實,本次活動的內容很簡單,主角就是《貓》,老師設計了四種不同形態的貓:可愛貓、調皮貓、威風貓、帥氣貓。活動開始由不同表情的貓咪圖片匯入,讓幼兒觀察它們的表情並學一學,使幼兒更快的進入貓的情境中,然後,教師使用不同的聲音、動作來介紹這幾隻貓,如此一來加深了幼兒對這幾隻貓的認識。再接著以情境式的形式邊做動作邊學習歌曲,最後以遊戲形式分角色演唱來鞏固歌曲內容。

首先,我覺得這個活動的內容非常的貼近幼兒的生活,貓是孩子生活中最常見到的小動物。所以孩子們對貓應該是很熟悉的。其次,教師教學的形式非常的新穎,一首歌使用了四種不同的演唱風格,在增加幼兒的挑戰性的同時,也大大提高了幼兒對該歌曲的興趣,使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提高了,製作的教具也非常有意思。幼兒們能在活動中隨意的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表演,給了孩子充分自我表現的機會。通過情境式的設計,環環緊扣,孩子們都沉浸在了自己喜歡的角色中,激發了幼兒學習的興趣。活動設計新穎、教學模式適合幼兒的發展,教師對歌曲的詮釋非常到位,讓在座的每一位老師都記憶猶新。

通過活動,我深刻的認識到了作為一名幼兒教師紮實的基本功對於教學活動的開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幼兒園教學反思的模板8

1、案例分析:沒有朋友的孩子

案例描述:波波活潑聰明,反應靈敏,可一些時候控制不住自己的行為:玩積木的時候要挑選自己喜歡的,站隊的時候自己要當第一,遊戲時要別人聽他的指揮,要不他就在別人遊戲時橫衝直撞去搗亂,經常有小朋友來告他的狀。有一次進行語言活動《說說我的好朋友》,他站起來很得意的說:“心元是我的好朋友,帥帥是我的好朋友,翔翔是我的好朋友……都是我的好朋友!”沒想到翔翔立即站起來反對:“不是,我不做他的好朋友。”理由是波波經常在喝水的時候朝翔翔和其他小朋友身上吐水。接著又有幾個孩子也宣告自己不做波波的好朋友,有的說他搶積木,有的說他搶玩具,有的說他打小朋友……讓他很尷尬。

案例分析:

1、通過案例中波波的表現可以看出,他在同伴交往中存在著以自我為中心的現象,現在的幼兒中,這是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為人處事總以自己的興趣和需要為出發點,很少關心他人。在自己的興趣和需

要受到影響時,他們往往情緒變化過快或過激,出現一些不友好的甚至有攻擊性的行為,如:罵人,踢人,推人,對別人吐口水,爭搶玩具等等。波波在同伴交往中不能夠正確的運用交往的手段。比如與小朋友交流時音量往往太高太急,還有喜歡在與小朋友經常出現的一些帶有粗魯,衝撞行為的動作中取得遊戲的快樂,而引起誤會,但是他自己卻渾然不覺。表現得較獨斷、任性、無禮。有些幼兒在同伴交往中有明顯的攻擊性行為,如果不及時矯正這些行為,幼兒會逐漸形成無禮暴躁、冷酷無情等不良情緒。

2、波波在家庭中形成唯我獨尊心理。除了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寵愛之外,還有一個八十多歲的老爺爺溺愛著他。雖然家長特別重視對孩子的早期智力開發,孩子入園前就會講故事、背兒歌、數數,背三字經等,但是全家老少五口就這麼一個小孩,不免對孩子的過分溺愛嬌慣,養成了孩子唯我獨尊,任性霸道的性格。而家長對此也不是特別在意,覺得只要孩子聰明伶俐,健康活潑就好,更加縱然了波波的一些不良行為。

教育策略與措施:

現代社會越來越重視對人的健康心理和各種良好的行為習慣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要求我們對孩子的教育要做到體、智、德、美諸多方面和諧發展,打破只重知識、而輕能力等觀念。

幼兒期是人的一生各種非智力因素形成的關鍵期。幼兒期形成的各種行為習慣會影響她一生的發展。因此,波波這些事情雖很小,但是反映的是自私、霸道、任性、唯我獨尊的表現,而這種表現比較普存在在幼兒當中,只是個別幼兒較為突出而已。現在一般都是獨生子女,家長的疼愛和老人的溺愛更加加劇了孩子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因素,對此,我制定了以下措施,在對波波進行重點引導的同時,也對其他幼兒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首先,教師要為幼兒創造良好的交往環境,指導幼兒學習正確的交往方法,為幼兒創設與他人合作、分享的機會。把交往能力的五個方面——合作、謙讓、幫助、遵守規則、分享等滲透到課堂教學、遊戲活動以及日常生活的各環節,促進幼兒積極與同伴合作,與同伴交往。

1.通過系列教育活動,幫助波波學習掌握與同伴交往的基本技能,文明禮貌,互相謙讓,團結合作,告訴波波只有這樣才會被大家喜歡,才真正有自己的好朋友。

2.組織各種形式的遊戲,促進波波與同伴之間合作,逐漸體驗到友好合作帶來的快樂,從而慢慢調整自己的各種行為,讓自己變得被大家接受,喜歡。

2、案例分析與反思:生命的故事

案例描述:冬季的告別,迎來了一個美麗新鮮的春天,孩子們在我們的帶領下尋找著春天的氣息,泥土中探出一點點“小腦袋”的小草讓孩子們對自己的發現感到興奮,偶爾蝴蝶的飛過總能激起孩子們純真而又俏皮的笑臉,最近的植物角也熱鬧了很多,孩子們紛紛帶來自己喜歡的植物。

貝貝一早來到幼兒園就迫不及待的要和我分享她的新發現:“老師,我來了就去看小魚了,它們也想和我一起尋找春天”。“小魚”?一時間我還未反應過來,其他孩子就已經被這個話題吸引了,在一旁嘰嘰喳喳說個不停!琪琪說:“那是河裡不結冰了,小魚開心就出來了”。強強說:“不會是小魚想和我們做朋友吧,可是今天我去看他們的時候他們統統都遊走了。”妙妙這時插上來還抱著我的肩膀興奮地說:“老師,要不我明天給小魚帶好吃的吧”。。。。。。孩子們你一言我一句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此時只有璐璐和航航一聲不響坐在座位上,表情凝重似乎在思考著什麼!介於他們兩個內向的性格我也沒有多加留意!

第二天一早先是璐璐

帶著小金魚來了,我和孩子們都很開心小金魚的到來,璐璐悄悄的告訴我:“老師,能把我的小金魚放在我的植物旁邊嗎?我想讓小金魚和我一起照顧植物”我為她的想法感到驕傲,一整天她都很開心,只要有空就會去看小金魚。同時也很意外內向的航航和媽媽一起帶來了兩條小金魚,奇怪的是為什麼要分兩個魚缸呢?我再怎麼問他,他都不回答我,也不許我把小魚放在一個魚缸裡。

下午的時候傳來了孩子們的叫喊聲:“老師,璐璐的小魚死了”當時我並未特別重視,只是疏散了孩子和他們說明情況小金魚有可能吃得太飽了,草草就把小金魚處理掉了。沒過多久又傳來孩子們的叫喊聲:“老師,璐璐哭了”,這倒是引起了我的注意,璐璐雖然內向但卻很懂事也很能幹,從來不會沒緣由的亂哭!我走過去輕輕抱住她:“寶貝你怎麼了?老師抱抱好嗎?”抽泣聲好久沒有停止我只能詢問原因,“是不是哪裡不舒服?”“是不是想媽媽了?”。。。。。。。她都搖頭表示不是!還是孫老師問了一句:“是不是小金魚死了?”她哭得更加傷心了。我恍然大悟,原來小小金魚卻牽動了孩子們的善良心靈,頓時我感到百感交錯,除了緊緊地擁抱住她給予安慰,我想我還要為孩子們做點更有意義的事情。我得讓他們明白生老病死是正常的,潛意識裡讓他們知道生物是有有限生命的,同時我們也共同探索了為什麼小金魚會死掉呢?進而結合本班特色我們講述了繪本《生命的故事》。整個活動中璐璐都表現出了一份強烈的探索慾望。

幼兒園教學反思的模板9

上午我在太陽一班執教了本學期的教研課,這次活動我們是以“蝴蝶樂”為主線,整個過程都以蝴蝶貫穿始終。下面來介紹一下我組織完前兩個活動“親親熱熱:蝴蝶找朋友”“說說唱唱:三隻蝴蝶”後的感想。

活動的一開始我先唱起“坐下來”歌請寶寶和家長圍成圓圈坐下,與寶寶打完招呼後便出示“蝴蝶”,以蝴蝶找朋友的方式請寶寶逐一上前做自我介紹。但這次與以前有所不同的是,改為寶寶帶著蝴蝶去找朋友,在這個問候環節中,讓寶寶自己去找朋友,能夠增進他們對同伴的瞭解和感情,促進寶寶的社會效能力的發展。活動後我還對家長進行了家庭中的延伸指導:在生活中家長也要鼓勵寶寶自己去找朋友,以此來培養寶寶的交往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考慮到使活動之間的環節能更自然地過渡,我加入了“蝴蝶飛呀飛,飛去找寶寶做朋友,蝴蝶飛呀飛,也飛到老師的大書上,找老師做朋友了”的過渡語,使寶寶與家長的注意力很快就集中到我手中的大書上來,之後就引出故事《三隻蝴蝶》。在欣賞大書封面的時候我請寶寶和家長一起觀察:封面上有幾隻蝴蝶?它們分別是什麼顏色的?通過點數、講述顏色,寶寶們很自然地感受到數量與色彩,一帶而過地接受了數學方面的知識。雖然對故事進行過處理,但故事內容還是有點長,課前我還有點擔心寶寶的注意力不會持續太久,但活動中寶寶們那專心與認真的神情讓我出乎意料,我想這是與老師在講述故事時那誇張的語氣、豐富的表情以及色彩鮮豔的書本畫面分不開的。於是,在此刻我便向家長介紹了本環節的發展價值及家庭延伸:經典、簡短的小故事可以培養寶寶的傾聽習慣,對文學活動的喜愛,增進寶寶的認識能力。在家中家長也可選擇一些配有色彩鮮豔、形象可愛的插圖的圖畫書,還可用誇張的語氣、表情、動作等非語言手段來培養寶寶對閱讀活動的興趣。

接下來的“蝴蝶找花”遊戲,重點是讓寶寶願意聽著音樂和老師、家長、同伴一起進行遊戲,其實這其中也暗藏著一個顏色匹配的環節。遊戲前,我讓寶寶和家長對自己的角色進行確認:我們也變成蝴蝶一起做遊戲吧,看看你是什麼顏色的蝴蝶。並以他們是某蝴蝶的角色跟他們打招呼,如“紅蝴蝶你好!”。接著,以“避雨”的情境,引導寶寶進行顏色的匹配對應。當太陽出來後,蝴蝶高高興興地在草地上唱歌、跳舞、做遊戲。在這個遊戲中我指導家長以身示範,用優美的動作來吸引寶寶願意跟著音樂學習蝴蝶飛舞的動作,當聽到“打雷下雨”的聲音後趕快去找和自己相同顏色的花朵避雨,如發現寶寶找錯了家長可以用語言指導寶寶進行檢查,感知顏色的匹配對應。最後還讓相同顏色的蝴蝶抱在一起,充分體驗到與家長、同伴共同遊戲的樂趣。

幼兒園教學反思的模板10

情境描述:在日常的接觸中,我們發現很多孩子都怕黑,在家裡不敢一個人睡覺。於是本週我們安排了語言活動《重要電話》。故事講的就是小女孩莎莎為了完成媽媽交代的接重要電話的任務,而克服恐懼心理,獨自在家。

活動目標:

1、能理解莎莎從膽小到勇敢的成長過程。

2、能體驗莎莎的心裡變化,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評價分析:

故事講完,很多孩子都發表起了意見。錚錚說:"戚老師,我在家裡膽子很大的,我都是一個人睡在房間的。"一一也說:"戚老師,我膽子也很大的。爸爸媽媽晚上很遲的,我都是一個人先睡的。"當然也有膽子很小的孩子,如樂樂,她即使在白天也不敢一個人待在家裡。但樂樂語言發展能力很強,表演慾望也很高,因此我根據故事內容進行了情境表演,請樂樂來當莎莎。樂樂表演得可好了,表演完後還對我說:"戚老師,我以後就不怕黑了,我們要負責任。"通過學習故事《重要電話》,使孩子們理解了小主人公獨自在家的勇敢行為,初步學習了一些心理自我除錯和控制的方法。

所思所悟:

這個故事的內容非常吸引小朋友。莎莎一個人在家的時候發生了許多事情,故事一邊發生,孩子們的思維一邊跟著故事走。他們對故事的發展非常感興趣和關心。回答問題的時候也回答的很認真。我提出一個問題總是會有很多小朋友舉手,而且回答時所運用的語言也很到位。看來大家在聽故事的時候是很仔細的。經過我的觀察,我發現我們班的小朋友有一個很好的學習習慣,那就是認真傾聽。所以以後我可以在這方面更加加強一下,培養孩子從小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

另外,傳統的故事教學大多欣賞在前,分析在後,比較容易限制幼兒思維。此故事一波三折,扣人心絃,因此,我採取了"故事分析前置法"和"關鍵處中斷法",通過圖片,引導幼兒在猜測中不斷推理故事情節的發展,深刻感受故事中主人公的心理活動,使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作用得到了很好的發揮。

幼兒園教學反思的模板11

不難發現,現有的探討一般將常規教育看成是班級管理及教育的手段,較多關注其下面的用心好處。但在幼兒園中什麼樣的常規才算合理,什麼樣的常規真正有利於幼兒的發展,卻值得幼兒教師深思。

要去過幼兒園的人必須會看到許多老師在組織活動時整班幼兒整齊劃一的小手放在小腿上坐好;體育遊戲開始之前孩子們總是規規矩矩的站好聽老師講解遊戲玩法。老師總是誇獎------小朋友,在活動中聽指揮、不亂跑;也經常會批評------小朋友老是又跑又跳一點也不安寧。其實正常的孩子都是活潑好動的。這是他們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從生理上講,孩子需要跑跑跳跳、喊喊叫叫,不能像大人一樣安安靜靜地坐著。如果我們“強迫”他們規規矩矩,不跑不跳,他們的動作就得不到相應的發展,他們的性格也容易變得憂鬱、孤僻、缺乏和別人合作的精神和潛力。同時孩子也是在活動中透過和周圍事物的接觸來認識世界,如果我們總要求孩子老老實實地坐著,他們怎能去真正接觸豐富多彩的客觀世界,從而去認識周圍事物呢?同時孩子正處於生長髮育時期,其身心健康的發展是需要一個用心向上的環境,而有的教師在日常生活中如發現幼兒有違反常規的行為便大聲喝斥,或當著全體幼兒批評、訓斥,使幼兒心理受到極大創傷,久而久之極易使幼兒構成自卑、怯懦的性格,這對幼兒的身心發展是極為不利的。另外許多老師將常規視為幼兒園教育有效的條件,即認為常規是教育的前提,似乎沒有了這個前提,教育效果就不能保證。於是她們將超多的時間和精力投放在幼兒的常規培養上,使教師的工作重心開始傾斜。

一個幼兒違反了常規,教師就在全班幼兒面前花較長的時間來糾正,使別的孩子也不能進行活動;在進行活動區活動中,玩具沒收拾好,教師也要應對全體兒童花超多的時間指錯,並強調常規,最後使幼兒真正活動的時間所剩無幾。活動中常規的確有它存在的必要,但幼兒真正的紀律性與自制力來自他(她)對活動的投入而非外部的約束,一味強調常規與紀律,把它當作教育活動的前提條件,無異於本末倒置。值得指出的是在幼兒的常規教育中,孩子們往往得到的是“指示”,如小朋友吃飯不能說話,上課要坐好,平時要聽指揮等……孩子們總是在“我說你做”中建立起各項常規,老師的話成了孩子們心中的“聖旨”。孩子們也總是說“如果這樣老師會批評的。”難道我們想象中孩子遵守常規的理由就就應是老師會批評嗎?如果孩子們沒有老師的批評就能夠做任意的一件事嗎?這顯然是不對的。孩子雖小,但與成人一樣同樣有自尊心。如果老師只一味地用自己是“老師”這一主角的優越感去壓倒、管住孩子,從而使孩子構成一切聽從他人的習慣,而沒有主見與缺乏創新意識,這顯然與新時代所需的人才素質是極不相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