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差異性與因材施教論文提綱

才智咖 人氣:2.48W

論文提綱只是論文的一個思路,一個框架,因此論文提綱既要簡潔,又要達到寫作目的,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幼兒差異性與因材施教論文提綱,供大家閱讀參考。

幼兒差異性與因材施教論文提綱

 論文題目:《幼兒個別差異與因材施教》

一、論題觀點來源

《綱要》總則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以遊戲為基本活動,保教並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每個孩子在成長的歷程中,由於孩子先天的遺傳因素、家庭環境等方面的不同決定了每個孩子的性格、興趣愛好、發展水平等方面的不同。即使是同一年齡段的孩子,他們的個性特點、發展情況也是不盡相同的”。因此,作為教師“要充分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教育的方式也不能千篇一律,需要因材施教。

二、論文結構

(一)幼兒個體差異的具體體現

1、幼兒性格方面的差異

瑞士心理學家榮格(,1875—1961)依據“心理傾向”對人格進行劃分,提出了內-外向人格型別學說。內外向性主要指對各種刺激作出反應的方向性傾向。外向的幼兒動作反應、言語反應、情緒反應均傾向於外,內向的幼兒則正好相反。外向的幼兒常常表現出許多外部行為,如對他人的攻擊或幫助,喜歡言談,說話較多,喜歡和他人交往,情緒及內心的想法常常表露在臉上,經常把家裡的事講給老師、小朋友聽,或者是把幼兒園發生的事每天講給父母聽。成人對他們比較瞭解。相反,內向的幼兒常常沒有那麼外顯行為,他們不喜歡說話,也不愛舉手回答問題,但也很少給老師招惹麻煩。

2、幼兒氣質性的差異

幼兒存在氣質方面的差異。在師生交往中,膽汁質的幼兒常因好動、

難於自控讓老師很難把握;多血質的幼兒常用自己的乖巧、對老師的指示作出及時反饋而受到老師的肯定;粘液質幼兒常常因為過於安靜、遲緩而被老師忽視;抑鬱質幼兒則因為過於敏感、孤僻而讓教師難以理解和不知如何行動。

3、幼兒活動性的差異

幼兒活動性的差異主要體現在幼兒對活動強度和活動時間的要求上。觀察幼兒的遊戲和戶外活動,可以發現有的幼兒不斷地在活動,從來不知疲倦,而且他們還大多喜歡高強度的、富有競爭性和刺激性的活動,他們活動時間也相應較長,否則玩興未盡還會別生枝節。相反,我們也常常發現另外一些幼兒,他們不太喜歡大運動量的活動,總是從事一些較為安靜的活動,即使從事一些小運動量活動時,也因易於疲倦不能長時間地堅持下去。

4、幼兒敏捷性的差異

敏捷性主要指幼兒對各種刺激作出反應的靈活、快慢程度,包括心智和動作兩個方面的反應。敏捷性既影響幼兒對環境的適應性、認知活動的靈活性,還影響幼兒行為的可塑造性。幼兒敏捷性的差異首先表現在幼兒對新環境的適應性上。這在新入園的幼兒身上體現得最為明顯。同時入園的一批幼兒,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所需的時間差別很大。

5、幼兒耐受性的差異

耐受性是指幼兒在經受外界刺激作用時表現在時間和強度上的忍耐承受程度。幼兒由於身心尚未發育完善,因而對外界刺激的忍耐承受能力普遍不高,但他們的耐受性隨年齡的增長和教育的影響在不斷地增強,而且表現出明顯的個體差異。耐受性的差異首先表現在對強刺激的不同反應上。耐受性好的幼兒能夠承受表揚也能承受批評,當願望沒有達成時也不那麼急躁和灰心喪氣,以後還會繼續努力去爭取。耐受性差的幼兒只能接受讚揚,不能承受批評,即使教師輕微的批評他們都會很長時間不高興。

6、幼兒敏感性的`差異

幼兒對外界刺激的感受、敏銳程度也存在著很大差異。這種差異與刺激量的大小有關。引起感覺的刺激量越小,敏感性就越高;引起感覺的刺激量越大,敏感性越低。在和幼兒接觸中我們發現,有的幼兒對外界發生的變化比較敏感,即使是非常細微的變化他們也能注意到。相反,另外一些幼兒對環境中人與物的變化卻視而不見。

(二)、根據幼兒的個體差異實施因材施教

1、關注到每個孩子,尤其是安靜、聽話的孩子。 班裡總有活潑的孩子和安靜的孩子。活潑的比較活躍,老師關注比較多。但是對於一些 “聽話”的孩子,老師也要給予關注,不能因為孩子的“安靜”“聽話”而對其視而不見,在活動中,應給以鼓勵。

2、設計動靜結合的活動過程。

考慮到幼兒不同的活動要求,複式活動課程首先應該既有動態活動又有靜態活動活動過程要動靜結合,最好是在動態活動中同時考慮幼兒休息、靜態休養的需要。要安排集體活動,也要安排個人自由活動。

3、對不同情況的孩子採取適當的批評教育方式。 由於幼兒敏感性,可塑性不一樣,對不同型別的幼兒進行批評要注意

採用不同的態度和語言。對於常出錯誤的膽汁質幼兒,必須採取有說服力的批評來觸動他,讓他清楚地意識到他們犯錯誤的嚴重後果,否則他口頭上會很快承認錯誤,但在行為上卻難以改正。對於粘液質幼兒,由於他們的注意力難以轉移,對事物的理解較慢,思維不夠靈活,因此在教育他們和向他們提出要求時,要給予他們充分考慮的時間,便於他們慢慢認識到問題所在。對於抑鬱質幼兒,由於他們對自己所犯的錯誤很敏感,感情體驗深刻持久,因此教師要儘量不在公開場合批評他們。

4、幼兒進行肯定、補充教育。

每一種個體型別都不是完善無缺的,對那些影響幼兒將來較大的缺失

必須彌補,這就是補失教育的內涵。同時,個體雖然是相對穩定的,但也不是不可改變。一些研究表明:個體的發展會出現個體掩蓋現象,即隨著個體的社會心理不斷成熟,個體特點中的一些消極因素會被其後來形成的性格特徵中的一些積極因素所掩蓋。因此,對各類幼兒的個體補失教育不僅必要而且可能。只有這樣,我們的教育才有望培養出全面發展的、適應性強的人才。

三、結論

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必須注意每個幼兒的個體差異。根據幼兒的個體查 差異,進行個別教育,將整體教學與個別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因材施教”,使 幼兒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發展,身心得到健康和諧的發展。

四﹑參考文獻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

2、全國統編的中等幼兒師範學校教材《幼兒教育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3、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主編的《教育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4、黃人頌著的《學前教育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