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入戶民情日記

才智咖 人氣:2.96W

是否在為如何寫社群民情日記而苦惱?下面是小編帶來的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社群入戶民情日記

社群入戶民情日記一

9月16日,星期五,陰有小雨

今天是星期五,本來是安排在上午走訪gb村的困難家庭的,因為城市拆遷難度太大,早上實在是撈不到到村裡去,實在是不好意思。今天主要是去駐點村聯絡點--李繼聯家,去看看他家的基本情況以及存在什麼困難。

下午3點鐘,在鎮裡2名大學生村官的陪同下,帶了一床高階毛毯和一箱油,到gb村李繼聯家走訪慰問。剛到李老家,李老一家人以及gb村書記XX等已在門口等待了。

李老家共有5口人,兒子和兒媳在外務工,家裡就剩自己和老伴、孫子了。老伴常年身體不太好,家裡還有點地。全部都是由他一個人承擔,既帶孩子有做飯、勞動,身子骨也不太好了。

王鎮長啊,聽說你要到我家走訪慰問,我和老伴都很激動,領導平時都很忙的,能夠在百忙中到我們家看看,是我們的老百姓的榮幸。我感到很溫暖、很感動。 一見面,李老就握著我的手激動的說。聽完他這麼一說,我倒是不好意思了,平時工作確實太忙了,沒有太多的時間到老百姓家走走、看看,而老百姓卻期盼著鎮裡領導能夠到他們中間走走、看看。

聽李老這麼說來,我趕緊說: 李老啊,都是我們平時工作太忙了,沒有及時到大家中間走走,實在對不住啊,今後我將常到你們家走走、看看,還希望您老能夠多提意見和建議啊,我們將全力以赴去做好。同時吶,我還希望李老看看你們家裡有什麼地方需要我能夠幫忙的,有什麼困難和難處,您儘管說,我們一定盡力幫您辦到。

邊走邊說,就到了李老的家中。李老的家中很樸素,傢俱設施陳設簡單,就有一個兒子剛買的冰箱,沒有電視,簡單的幾張椅子,但卻乾淨整潔。李老說自己就愛乾淨,平時也喜歡收拾,所以家裡也乾淨利落。

落座後,我詳細的詢問了李老平時的生活、健康等情況,聽到他說家裡什麼都不缺少,衣食可以說是無憂了,我心也就感覺到踏實了。

聽著李老的介紹,我深深的以李老的健康、積極的生活態度而高興,這種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是我們學習的榜樣。說話中,gb村王書記也簡單的介紹了小河組的基本情況。小河組有居民800多人,是gb村比較多的一個小組,有耕地面積900餘畝,人均耕地1畝多。這裡有村裡的ji體經濟專案超市、魚塘等。王書記還說最近有一位老闆想在村裡搞木材加工業,現在的困難就是土地問題,還希望我能夠給予協調解決。我明確的表示可以大力的支援這個專案,我們可以幫助他們和老闆協商一些具體的事情,這個專案是一個好專案,一方面可以增加gb村裡的ji體經濟收入,另一方面還可以帶動周邊群眾就業、致富。

李老對我的影響深刻,他說話很健談,也很幽默風趣,對生活的態度積極向上。我們本來的目的是希望能夠幫助李老解決生活中一些困難的,沒想到李老卻說: 生活上沒有什麼困難,兒子兒媳在外打工,能夠接濟家裡的日常開銷,沒有什麼大的困難。鎮領導能夠來到我家看望我們老兩口,已經是莫大的榮幸了,我也就知足了,也就不給領導添麻煩了,最大希望就是能夠經常看到鎮裡領導到我們這裡走走、看看就行。 聽到的很意外,從一進門到不斷深入的聊天中,我也是更加的瞭解李老的為人和家裡的情況。

社群入戶民情日記二

聰慧小區1號樓一單元居民反映樓道燈不亮了,夜晚出行不方便,需幫助解決。我和協管員立即趕到現場,為居民更換了燈泡 昨天中午,房山區拱辰街道文化路社群居委會主任樸豔平,幫助社群居民更換好樓道燈泡後,在她的 民情日記 裡寫下了上述這段話。

下午,樸豔平又按照日記裡的安排來到社群,協調解決小區樓體保溫改造工程和居民車輛停放問題。翻開樸豔平的. 民情日記 本,記者驚訝地發現,裡面記得密密麻麻。無論大事小情,只要她參與的社群裡的事,都記錄到了日記中。

據房山區民政局負責人介紹,社群工作者走街串巷,串百家門、知百家情、解百家難的方方面面,都記在了 民情日記 裡。 民情日記 已成為房山社群工作者聯絡群眾、解決問題的紐帶。像這樣的 民情日記 本,房山區的社群工作人員人手一本,目前已累計記滿了6000餘本 民情日記 。

以前是百姓有問題找到社群門上來,現在是我們以串門的方式主動走進居民家裡,瞭解他們的需求,幫他們解決問題,並詳細地記在日記本上。這樣做的好處,一是做到心中有數;二是能鞭策我們努力為民服務,日記記的都是實實在在的 乾貨 ,不為百姓幹實事,還真沒的記。 永安西里的社群幹部李春燕如是說。

永安西里社群80多歲的老人李慧文,老伴兒去世後獨居在家。前不久,李春燕到李慧文家 串門 時,發現老人家裡十分凌亂,沒有 家 的樣子。瞭解到老人需求後,李春燕幫李慧文請來了保姆。這個保姆來自社群內的一個困難家庭,不僅滿足了李慧文老人的需求,這位保姆家的生活困難也得以緩解。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 。社群工作量大繁雜。為讓社群工作者身在崗、心到位,真正 身 入居民,第一時間瞭解居民困難、問題和訴求,及時解決熱點和難點問題,房山區在社群工作中實行了 民情日記 制度。談起寫日記的感受,社群工作者陳雪娜說,她到社群上班的第一天,居委會就發給了她一個印有 民情日記 字樣的紅色本子。起初她對這個日記本並沒太在意,只是在這個本上簡單記錄了自己每天的工作情況,成了 流水賬 。隨著工作的不斷深入,陳雪娜的日記內容漸漸豐滿起來,百姓家裡的繁雜瑣事、生活冷暖都寫到了日記裡。

社群工作者表示, 民情日記 既不是工作日誌式的 流水賬 ,也不是事件的簡單堆砌, 記 只是一種形式,重在幹部入戶時要把工夫下在解民憂上,只有把事情辦在百姓心坎上,才有的記,才記得有意義。

社群入戶民情日記三

3月31日 星期四 晴

我們第二小組所負責片區為軍店街社群(原稱軍店街村),該社群位於房縣縣城西面、距縣城11公里的軍店鎮,四周丘陵起伏,風景宜人,原316國道穿境而過,奔流千年的軍馬河將該社群一分為二:河之北為“下店子”,河之南為“軍馬鋪”。社群現居住892戶2748人,街道民居多為明清建築,依山而建,傍水而居,街面卵石小道依山勢一路逶迤。據瞭解,早在清末民初,這裡就形成了店連店、鋪連鋪,家家經營、戶戶擺攤的繁華景象,成為川陝客商的集散地。幾天來,我們的足跡遍佈村莊和社群老街,在入戶走訪的過程中,我們深深地體會到:隨著黨的強農惠農政策落到實處,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正在不斷改善,生活質量逐步提高。同時,我們也從中發現了繼續推行農村城鎮化所面臨的一些問題和困惑。

土地,一直以來是農民賴以生存的基本保證。而今,隨著農村城鎮化步伐的加快,該社群一些因開發需要土地被徵收、舉家搬遷至老街生活的農民,卻面臨著失去土地後的生計問題。

該社群12組居民張明俊,家中田地因修高速公路而被徵收,一家三口來到下店子老街居住,丈夫外出打工、她在家照顧10個月大的孩子,因沒了土地,手頭資金又不寬裕,一家只能靠在外打工的丈夫每月寄幾百元錢維持生活。在老街,像張明俊這樣的居民還有很多,他們都面臨著失去土地後的生計問題。在走訪過程中,相當一部分搬遷來的農民反映:無(敬請期待好範文網更好文章:)論是軍店街老街、軍馬鋪老街,還是下店子老街,均存在街道年久失修、配套設施落後的問題,居民生活不便、出行困難。

農村城鎮化,應為進城農民帶來的是順暢的交通,醫療、教育等服務的便捷以及其它生活設施的完善,這樣才能解決農民往昔在農村時的不便和困難,併為其日後的生活和勞作提供保障。城鎮配套設施的完善與否直接影響進城農民的信心和留守的願望。從目前情況看,農民進城後,生活成本增加、農業生產開展不便,有的已經沒有了土地,也沒地方養家禽了,另謀生計既缺資金、也沒有平臺,導致很多人只想依賴政府補貼和申請低保。如若不加強對城鎮的規劃,特別是進城農民居住地的規劃以及相關配套政策的完善,不加強對進城農民溫飽、醫療、教育、保險等方面的保障,不僅留不住農民,也會制約城鎮發展。

目前看來,沒有人口城鎮化就不可能有農村城鎮化,但人口的城鎮化過快又帶來了諸多問題。在此過程中,經過與當地政府的溝通,我們感到,應當加強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為進城農民辦實事、謀福祉:

加強培訓,以富帶貧。農民進城後,因思想觀念差異、謀生手段差異而產生較大貧富差距。軍店鎮政府可舉辦創業、再就業等方面的講座與培訓,組織搬遷戶致富典型、城鎮經商突出模範等給進城農民現身說法,開拓農民創富思路。招商引資,帶動就業。該社群可結合當地豐富的黃姜、木耳、核桃等資源,招商引資,吸引外資進入本地發展加工業,推動當地優質農產品走向市場,解決當地農民就業問題。

大力發展旅遊業。充分利用當地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顯聖殿”及儲存完好的清代古典建築的優勢,統一風格,規劃鄰近街道建設,使之成為能與江灣、李坑等地相媲美的旅遊景區,帶動服務業,從而加快該社群經濟發展。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對搬遷戶聚集地的基礎設施建設,整治翻新“蛤蟆石”短街,架設路燈,實現自來水戶戶通,解決進城農民的後顧之憂,使他們能專心致志地投入到致富奔小康的行動中來,不再為溫飽問題而犯愁。

“十二五”規劃中,推進城鄉統籌程序是極為重要的課題。溫家寶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指出,“要統籌推進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探索有中國特色的城鎮化道路”。我們衷心希望,軍店鎮政府能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20字方針,大力開展環境整治和基礎設施建設,重現軍店街社群昔日的繁華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