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民情日記300篇

才智咖 人氣:1.35W

為群眾辦好事實事,才能得到群眾的擁戴和信任,才不辜負"新農村建設指導員"這一光榮稱號。下面是小編推薦給大家的社群民情日記300篇,希望大家有所收穫。

社群民情日記300篇

社群民情日記(1)

在xxx清水河鎮最艱苦偏遠的地方,有一所村級國小。由於地處兩條大溝之間,取名叫雙溝國小。在這裡有一位樸實無華的教師,他的教齡與學校同齡,他的名字叫劉xx。有著30年教齡的他,在今年第32個教師表彰會上,獲得霍城縣第二屆“最美鄉村教師”榮譽稱號。

1980年6月,雙溝國小剛建好,學校非常簡陋,沒有圍牆,在空蕩蕩的一座土坡上,蓋幾間房,就算是一所學校,辦公桌是從外校要來的舊課桌,學生只能趴在土臺搭的木板上學習。由於條件十分艱苦,學校又偏遠,沒有老師願意來這裡任教。剛剛高中畢業的劉xx,聽到這一訊息後,出於對教師這個崇高職業的嚮往和教學工作的熱愛,毅然來到雙溝國小當了一名代課教師。因為缺少老師,他一個人就要帶好幾個班的課,還要帶領學生參加繁重的建校勞動,這一干就是三十三年。三十多年來,他忠誠於人民的教育事業,熱愛學校,熱愛學生,工作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無論任務有多重,條件有多艱苦,困難有多大,他都堅守在這裡,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工作和學生身上,以一個人民教師的崇高精神和模範行動詮釋了自己的神聖職責,得到了上級和社會的廣泛認可,家長師生的普遍讚譽。

條件雖然艱苦,但他感到很快樂,也許他天生性格就是勤奮樸實,吃苦耐勞。從他第一次真正站在講臺那天起,就下定決心,要在自己所鍾愛的崗位上用心耕耘,無悔奉獻。他一面認真教學,一面積極投入到建校勞動中。學校建設初期,百業待興,全校師生必須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和無私奉獻精神。無論什麼時候,何時何地,學校安排的勞動,他都帶領學生認真超量完成,學生小,他怕累著孩子,就自己動手幹,一節課幹不完,他就利用下午放學或早到學校自己幹,無論幹什麼事情,他總是幹得最出色,每次教師會議上他總是受到表揚,讓其他人有些嫉妒,他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愛操心,學校校園哪裡該平整,怎樣規劃,有啥活他都積極向校長建議。有一年八月份,教育局送來了一車煤,當時正值放假,學校沒人,幾天後,他看到煤有些風化了,劉xx就找到校長說要趕快將煤摸一層麥草泥,校長正苦於找不到人幹,劉xx就說:“這點活,我幹吧!”就這樣,他從早一直幹到天黑,十噸煤完全用麥草泥抹得嚴嚴實實,校長看後非常高興,讚不絕口,而他拖著沾滿泥巴和疲憊的身子悄悄地離開了校園,像這樣的例子真是太多了。

幾經磨難不改初衷

他在教學工作方面更是認真負責,教育學生循循善誘,誨人不倦,他非常好學,喜歡讀書,鑽研業務,他所教的班每次抽考成績在全鎮都是名列前茅,他每次參加代課教師考試成績都在前列,由於工作認真,踏實肯幹,文化素質較高,教學成績顯著,1984年9月,他被清水教管會調到清水四校教九年級數學併兼班主任,清水四校也是一所比較偏遠的村級學校,既是民漢合校,又是中國小合校,他調到清水四校工作的幾年裡,是他教學生涯中最輝煌的時光,他所教的數學連續三年在全縣會考中名列第一,他的名聲也從此大振,他之所以能教出這麼好的成績,原因就是他的責任心極強,教學抓得非常嚴。他曾說過:“四校點名要我,上級把我調到四校教國中數學,這是對我多麼大的信任和厚望,如果教不好學生,出不了成績,我無顏面對寄我於希望的人,也無顏面對所有人,包括我自己。”有人要他介紹經驗時問:你是如何教出這麼好的成績來的,他笑笑說:“其實沒什麼,只要方法得當,功夫下到,責任盡到就行。還有不少人向他問著同樣一個問題:你當代課教師快十年了吧?幹出了這麼好的成績,工資還是‘四十四’,你這麼出力賣命幹,究竟圖個啥?劉xx只是笑笑說:不圖啥,只要看到學生出成績,我就滿足了。他們哪裡知道,在他的精神世界裡,學生的成績才是他最高的追求和心理準則。

老師教育學生,關愛學生,學生是懂得感恩的。1989年的一天上午,教育局到四校檢查教學工作,聽完劉xx的一節數學課後,這個班的學生一起找到檢查組,對檢查組說,劉老師工作太認真負責了,數學教得那麼好,班級管理的那麼好,每天都是第一個到校,最後一個回家,年年都被評為先進教師,可每月的工資還是44元,為什麼不給他轉正或長工資?教育局領導聽後感到很吃驚,學生為什麼會提出這個問題?在向學生解釋後,還心生疑惑,後來經過了解才得知,這是學生髮自內心的願望和真切的請求,他們對當前代課老師生活處境和低微待遇深感同情,更為劉xx老師由於工作認真負責,教育有方而得到學生的尊敬和關心深深感動。

社群民情日記(2)

3月28日,天空中飄著毛毛細雨,春風中帶有絲絲寒意。按照市、區委“六訪六送六幫大走訪”活動的要求,27日下午我就聯絡市瑞傑量具刃具有限公司、雁峰街道巷蔭嶺社群、厲家村社群。上午八點多鐘,院長肖家亮、黨組副書記王興龍、紀檢組長羅小寧、監察室主任蔣亮平、行政裝備科科長劉銀菊、辦公室副主任王燕一行來到聯絡點,這次來主要了解我們聯絡點情況和慰問特困戶,要聽取想法和需求,聽取對走訪活動的意見和建議,重點訪問特困戶。

首先來到市瑞傑量具刃具有限公司,接待我們的是廠長羅孝生,羅廠長介紹了廠裡的基本情況,該廠建廠1958年,廠裡有職工1116人,建地面積80多畝,2010年企業改制轉讓。現面臨的困難有:1、廠裡原蓋有二棟家屬樓2011年已全部住進,但至今還未辦理國土、房產證手續;2、現在廠區內及家屬區沒有路燈、晚上出行不安全;3、廠裡不景氣,買我們廠裡的老闆沒有投入,也不過問,職工的工資發不出去,有一大部分生活困難。

接著我們走訪了特困戶田世明,男,55歲,離異,與80歲的母親和剛成年的小孩三人一起生活,田世明原是該廠職工,由於患病至殘疾,喪失勞動能力,生活不能自理,現靠小孩在外打工維持一家生計,生活十分艱難。我們也十分同情,並給予了一點心意表示慰問。這一家雖然經濟上困難,但精神狀況還算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走訪的第二戶是孫先秋,男,50歲,離異,一人生活,6年前由於摔傷致腿殘疾,行動不方便,生活也十分艱難。接著我們準備走訪第三戶譚寶娥家,譚寶娥及愛人自己來了,說今天領導來看望我,我很高興,我是租房,怕你們找不倒就自己找來了。譚寶娥自己介紹,我已買斷,愛人在農村沒有工作,小孩在讀書,現靠每天打零工維持一家生活及小孩的讀書費用,家裡也比較困難。

第二步我們走訪了巷蔭嶺社群,接待我們的是社群主任陳海湘,陳主任介紹了社群的基本情況:該社群有5688人,1804戶,13個居民小組,85名共產黨員。有7個座落單位。現存在的困難有:1、雷公塘地段衛生條件差,晚上沒有路燈,出行不方便;2、機械化公司家屬房存在社會治安問題;3、六一國小路段車流量大容易受阻,經常出交通事故;4、衛生防疫站家屬房地段堤級改造護坡存在問題,去年圍牆都已經垮了。5、商業技校與老幹所的圍牆已開裂、傾斜。

接著我們走訪了三戶特困戶。走訪第一戶封家衡,男,59歲,癱瘓在床,當我們踏進屋的時候,這個男人哭了,心情激動地說病魔的痛苦,生活的艱難,不能工作,把家裡的錢全部用光,還馱了許多債,幾次想自盡。肖院長安慰說:你要振作精神,生病確實也很難,現在醫技高,只要配合治療還是有希望,不要輕易放棄生命……。肖院長的一番話使封家衡的心情漸漸平靜下來,並感謝領導對他的關心,感謝我們去看望他。走訪的第二戶肖鳳英,女,80歲,與50歲的精神病兒子一起生活,一走進屋發現屋裡雖然簡單但也還比較整潔,老人瘦小的身體把家裡還整理得乾乾淨淨,當得知我們是去看望她時很高興,說感謝政府、感謝領導對她的關心,當我們問及家庭及生活等問題時,老人說,兒子患精神病20多年了,生活全靠我照顧,我雖然已經80歲,但每天要買菜、給兒子煮飯、洗衣,還要管好兒子不要外出傷及他人,經濟來源靠退休金。走訪第三戶許亞萍,女,48歲,與丈夫和10歲女兒生活,丈夫是農村人,無工作。剛踏進屋一股濃濃的中藥味,許亞萍趟在床上,接待我們的是許亞萍丈夫,丈夫介紹,妻子19歲就生病,癱瘓在床需要照顧,每天靠中藥維持。社群為了照顧他們,安排他在社群打掃衛生,每天早晨4點鐘起床搞衛生,搞完衛生回來再做早餐給女兒吃送她上學,接著就煎藥照顧妻子的生活,家裡所有的一切全靠他一人承擔,從早上起床一直忙到晚上十點鐘才能休息,生活當然困難,但感謝領導照顧評上了低保戶,現在生活就將就著過。看到憨厚朴實的許亞萍丈夫,感覺人間的真情、真愛,能年復一年地照顧患病在床的妻子不離不棄,這個男人我非常敬佩。

走出這個家,時間不知不覺到了中午十二時多了,我們立即趕回單位食堂就餐。就完餐回到辦公室我思考著:今天我們走訪,重點走訪了困難戶,這次走訪瞭解他們都是因病因災致困致難的,我們給予了一點心意,給他們送去了溫暖。他們通情達理,對黨和政府感恩戴德也寄予厚望。社群幹部掌握的情況準確,列入的低保物件。市、區委開展“六訪六送六幫大走訪”活動深入基層,多走訪,能瞭解民情民意民憂民盼,又能融洽關係,也便於工作開展。今後要多走訪,更要在解決民憂民盼上下功夫,做好幫扶工作。

社群民情日記(3)

起床鬧鐘把我叫醒了,窗外透出光亮,這是我們第六組在桑植縣瑞塔鋪鎮鳥兒嶺村"進村入戶"的第二天。

站在戶主劉老師的院子裡,享受著鄉村早晨的寧靜。從這裡可以看到整個村落,蜿蜒的水泥路伸展到各家各戶,村民大都住上了樓房,院前的一幢新房已經建好了第一層,這是劉老師的女兒女婿用打工賺來的錢修建的,計劃修建三層,兩個剛成年的兒子一人一半,他們建好房子以後,繼續回福建打工。回想起昨晚劉老師說十年前修房子時,建築材料全靠馬隊馱運,使我對"要想富,先修路"的口號有了更深切的認識。

今天,村幹部將陪同我們訪問貧困戶,我有些疑惑:"這裡條件很好呀,怎麼也有貧困戶呢?"陳支書告訴我,村裡有幾戶孤寡老人,因為家裡沒有勞動力,還是很貧窮的。我們步行到了今天訪問的第一戶,這是一棟原來六、七十時代的老木房子,木質窗格鏤空著"卐"字格,窗格中央位置是一顆五角星,木房子一排四間,彰顯著當年的些許輝煌,而如今,它趴在一片磚瓦洋房中卻顯得格外寒酸。房簷下,雜亂堆放著幾隻南瓜、一堆紅薯,還有一架許久未用了的石磨,懸掛著的`竹竿上晾晒著幾件已經洗得褪了色的衣服。交談中,我們瞭解到,戶主張奶奶已經82歲了,有精神方面的疾病,丈夫早年去世,與至今尚未成家的弱智兒子相依為命,現在主要生活來源是家裡不多的田地,自己的農村社保和來自各方面的救濟。瞭解到情況後,幾位同學紛紛慷慨解囊,為老人捐了幾百元錢,讓老人家添點禦寒衣被,買些生活日用品。對於我們送上的慰問金,戶主的兒子一直不好意思接,村支書才把慰問金放到了他的手裡。

第二戶貧困戶是82歲的王奶奶,兒子早逝,王奶奶身體倒還健朗,耳聰目明,生活基本能夠處理。交談的過程中,一直向我們道謝,唸叨著我們的到來,讓她感到了後輩的溫情。當我們和王奶奶合影的時候,王奶奶說她的舊帽子不好看,堅持要摘下帽子才和我們一起照相,好可愛的一位老奶奶!陸續又去了兩家貧困戶,都是因為年老無子、身體殘障方面的原因致貧,我們為貧困戶都送上了慰問金,錢不多,希望能表達我們的一份心意,體現社會的溫情。

整個走訪花了近三個小時,一路上,我們談到現在的農村留守老人的問題。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農村外出務工人員的增加,農村留守老人越來越多,很多老人面臨著負擔重、收入低、精神生活單調、家庭氛圍缺失、醫療保障不足、安全隱患多等等問題。

在鳥兒嶺村,60歲以上的老人每月可以領到55元的農村養老保險,可以享受鄉鎮醫院住院全免費的農村合作醫療,鎮裡也正在修建敬老院,這些舉措,讓我們看到農村留守老人的問題正在慢慢解決,我相信,通過我們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夠實現農村留守老人安度晚年的願望。

社群民情日記(4)

今天天氣格外睛朗,我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小組相約前往敢巖村委會色仁屯落實2014年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費相關事宜。

在辦理2017年新農合參保手續過程中,我與村民交談了起來,得知該村參保積極性很高。但也聽出了他們的顧慮:一是參保後如果不生病住院,又不能退款,不划算;再有就是費用報銷手續不能在本村辦理,辦理不方便。

在瞭解情況後,我向有疑惑的群眾作了相關政策解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是國家惠農政策的一項具體措施,目的是幫助咱們農民朋友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以前看病無論費用多少都要自己承擔,這是一筆不小的負擔,不知有多少農民群眾應病返貧,甚至有的農民生病缺錢,不得不放棄醫療。但現在不同了,只要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農民朋友生病看病都有保障。

到鄉鎮衛生院門診看病,可現場減免門診費用35%(每年最多可報銷200元門診費);在鄉鎮衛生院住院可報銷70%(扣除100元起付線)等等,所以我們應該抱有防範於未然的態度積極參保,不要只顧眼前利益。至於報銷手續繁瑣的問題,國家有關部門正在採取有力措施逐年改善,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咱們農民朋友看病就會越來越便宜,越來越方便了".聽完我的解答,他們深情地向我說:"謝謝你指導員,以前雖然我們交了錢,但心裡仍有些不情願,現在聽了你的解答,我們心中的結解開了,心裡也舒坦了".

今天這事雖小,但我想到作為一名指導員,我們只有不斷深入群眾,貼近群眾,積極為群眾解疑釋惑,為群眾辦好事實事,才能得到群眾的擁戴和信任,才不辜負"新農村建設指導員"這一光榮稱號。

TAGS:民情 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