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民情日記(精選5篇)

才智咖 人氣:2.26W

一天即將過去了,我們一定有不少所感觸的事情吧,請好好地記錄下在日記裡。那麼寫日記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社群民情日記(精選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社群民情日記(精選5篇)

社群民情日記 篇1

今天是陽光明媚的一天,久違的太陽終於露出了笑容。陽春三月,草長鶯飛,走在鄉村的田埂小道,處處聞聞春天的氣息,讓人心曠神怡。

中午時分,正是中飯時間,我來到了謝英朋家。他還沒回來,他老母親在家,聽老人家說謝英朋夫婦一大早就去車步圩賣豆腐去了,要等片刻才會回來,每天都這樣。老人家熱情地端茶倒水,招呼我們坐下了來,還要我們在她家邊吃中飯邊等。我們就一邊和老人家聊著家長裡短,一邊等他們夫婦回來。

十二點半左右,謝英朋夫婦回來了。一輛摩托車載著妻子,後面貨架上高高的一壘豆腐架足足有十多個,妻子肩上還挑著一擔籮,沒有較高的騎車水平還真騎不了呢。看著夫妻倆滿臉的喜悅和高興,我知道他們今天的生意很好,這麼早就賣完了全部豆腐。

一停下來,老謝就趕忙熱情地招呼我們,並和我們聊起了他的生意和他們忙碌而有滋有味的一天的生活。他們每天都凌晨四點鐘左右要起來磨豆腐,早上六七點夫妻倆就載著幾十斤豆腐出發趕到車步圩,逢圩日就在圩上賣,不是圩日就要走村竄戶賣,一般平時每天要磨四五十斤,過節日的時候就要多些。他說,因為現在整個車步磨豆腐賣的只有一兩家了,所以生意好做些,一般每天都在十一二點就可以賣完,中午回家吃中飯,下午就是妻子收拾一下家裡,幹一些農活,種菜澆地,他自己為第二天磨豆腐做一些準備工作,磨豆皮、浸豆子、處理豆腐渣、搞衛生等等,就這樣忙忙碌碌就忙到了天黑。

我們邊聊邊詢問他家的收入和打算,他們夫妻倆說雖然每天都起早貪黑,從早忙到晚,雖然苦點累點,但收入還不錯。我們明白從他們的言語間和他們的臉上都寫滿了喜悅和自豪,也對未來充滿著信心!

不知不覺,我們聊了一個多小時。走出他家庭門,看著和煦的春光,真的感到很欣慰:“三送幹部全覆蓋、為民服務零距離”是“十二五”期間黨和政府為民做出的一件實事,相信以後會有更多更好的舉措,讓人民群眾真正感覺黨和國家的關懷與溫暖。

社群民情日記 篇2

今天,是第二十九個國際消費者權益保護日,也是xx市響應xx省委、省政府號召,開展幹部進村入戶活動以來,我第一次深入我局幫扶聯絡村之一——顧家店鎮高殿寺村進行入戶走訪。

上午,在村委會大院與黨支部書記劉順兵同志和村委會會計艾志明同志簡單交流後,我們踏著蜿蜒崎嶇的鄉間小路,同行出發了。我們走訪了幾個村民後,來到二組組長陳友誼家中。我首先向他們全家問好,並代表xx市國稅局向他們表達了良好的祝願。陳友誼年過六旬的老母親劉秀英高興得不知道說什麼好,一個勁地表示感謝。據陳友誼介紹,目前他們家裡只有兩畝農田,餵了幾口豬,妻子和自己在家務農,上有年老體弱的老母,下有還在上學的幼子,生活雖然比較困難,但已經很知足了。再說自己是黨員,是村組幹部,理應把奉獻放在第一位,沒必要和別人比那麼多,日子過得去就行。樸實的話語,真誠的笑容,無不使我們感到一名基層普通黨員幹部的無私情懷。

由於出身農村,又長期從事執法工作,我對農村的普法工作比較關注,也非常希望所有農民都成為知法、懂法、守法和護法的好公民。我仔細詢問了他們對農村普法工作的看法和對農民維權意識特別是作為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的見解。陳友誼說,現在已經是法治社會了,人們的法律意識早就今非昔比了,但是離實際需要還有差距,希望有關部門加大這方面的投入。少數村民購買了農資卻不知道主動索要正規的發票,還有的在外面打工也不知道主動要求籤訂正式的法律合同等等,都是今後應當注意的問題。聽了他的話,我感觸頗深。農村普法工作的長期性和艱鉅性是不言而喻的,成績和不足都是政府部門工作的動力。向他們介紹了一些法律的常識和涉農法規後,我們告辭了。

告別了陳家人,我們來到一個養殖大戶——四組的謝桂家裡。一走進屋門,就看到一箇中年漢子在拿著一張漁網忙碌著什麼。原來,剛剛晒了晒網,他正準備把它收起來,既防夜裡返潮受溼,又能少佔地方。看到我們進來,他熱情地讓座倒茶。此人正是謝桂,承包了將近三畝的魚塘,養魚為生。我們搬了幾個凳子坐到一起,謝絕了倒茶。一番簡單的自我介紹後,我向他介紹此次xx省“萬名幹部入萬村進萬戶”活動。老謝笑道:“我早都曉得了,你們來村子裡也不是一天兩天了,不用再介紹了,你們對我們村子的幫助真大。”簡單而率直的話語讓人動容。我和支書劉順兵、會計艾志明一起詢問老謝對黨和政府農村政策的意見和建議,調查惠農政策的落實情況。老謝一個勁地說黨的政策好,沒有意見,還略帶歉意地說由於平時學習不夠,資訊比較閉塞,對最新的政策什麼的都不是很瞭解。我向他建議平時多看看報紙、電視,多蒐集資訊,包括行情、市場和優惠政策等等,還要及時向鎮裡有關部門尋求幫助,除了學習養殖技術外,多掌握其他資訊也是不錯的。謝桂深表贊同,表示今後一定加強努力。

從謝桂家裡出來,時間已經快到中午了。我回到村委會和我們國稅局駐高殿寺村工作組成員們碰了頭,簡單進行了情況交流之後,一起去一個村民曹禮奎家裡吃了午飯,並按照規定付了飯費。

下午,我提出獨自到田間地頭看一看,於是大家分手,兵分幾路,各自為戰。我路過一片柑橘林旁邊,看到一位老大爺正吃力地推著一小車磚石,就連忙上去幫忙推著慢慢走,並和他攀談了起來。提到“三萬”活動,老大爺深有感觸。他動情地說:“到底還是沒有忘了老百姓啊!你幫我推車,又讓我想起來年輕時毛主席領導的好乾部了。我好多年沒有見到過黨政領導專門進農民家門了。”來到老大爺家,經過詢問得知,他姓張,準備擴建豬圈。問及對新農合和其他惠農政策的看法,他說黨的政策很好,唯一的遺憾就是還沒有實行農村社會養老。我接過話茬表示,一些村民養老負擔重,有後顧之憂,這是我們走訪瞭解到的普遍情況,我們一定如實向上反映。

經過一天的奔波,雖然有些勞累,但是頗感充實。我的心又和農民近了一步,村民們的真實想法和他們樸實的話語,都將鞭策我不但要做好本職工作,更要體民情、知民意,如此,方能不愧共產黨員的光榮稱號!

社群民情日記 篇3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住社群工作已有三個多月了,回想這段時間的工作和生活,感覺還像發生在昨天,還在眼前。20XX年2月底我來到塔什科瑞克鄉新路街社群,社群工作人員有22名,少數民族幹部100%。社群雖然辦公陣地小,沒有警務室,在這樣最基層的社群工作,就要求我們工作組時刻保持高度的責任心和堅定的政治立場,和社群幹部一起把群眾的事辦好,辦實,為轄區的平安和諧,團結進步儘自己最大的力量。

新路街社群住村工作組是由市衛計委的4名幹部和市教育局的3名幹部組成,其中5位漢族同事,2位維吾爾族同事,初來乍到,大家互相不認識,但通過一段時間的工作接觸和了解,大家逐步地熟悉起來,從非常的客氣到互開玩笑到坦誠相待,大家的感情升溫的很快。工作也由剛開始的一頭霧水到漸漸熟悉到提出辦法和措施,工作的認知度提高的也很快,這幾個月裡7名幹部互相包容互相理解,團結融洽。

在工作組當中,我是聯絡員和資訊員,主要任務是上報各類材料、工作情況、撰寫資訊,在辦公室呆的時間較多,不像其他隊員經常入戶,摸排,但流動人口大清查,走訪慰問貧困戶、重點人員,我是一定會去的,在入戶走訪時有些組員負責與居民交談了解民情,有些組員負責記錄談話情況,有些組員負責語言翻譯,在大家的齊心協力下工作組通過走訪詳細瞭解了社群的情況,為我們開展各項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資料。在這裡,值得讓我學習的是,工作組在配合社群開展工作,發揮每個成員的長處優勢,大家互相團結方面做的滴水不漏,讓我從中得到學習和感悟,從他們身上我也不斷的反省、改進和提升自己。

離訪惠聚工作結束還有8個多月的時間,在今後的工作中,我認為還是要從點點滴滴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從小事大事上積極鍛鍊自己,加強自身素質,通過不斷的學習,時刻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忠實地做好本職工作,同時虛心向社群幹部學習,向工作組成員學習,加強團隊合作精神,這樣才能更好的為社群服務,更好的轄區居民服務。

社群民情日記 篇4

按照xx市委“十萬幹部百鄉千村萬戶大走訪”活動的要求,市財政局工作組深入xx鎮xx村開展大走訪活動。幾天來,工作組白天走田間地頭,下村組屋場,探訪學校,看望老黨員、困難群眾、空巢老人、留守兒童,與黨員幹部進行座談;晚上和群眾聊家常,談生產、算收成、促增收。通過幾天的走訪,我們真正傾聽了群眾的心聲、感受了百姓的疾苦,基本摸清了村情、知曉了群眾的期盼。

小天地放飛大夢想

3月7日,工作組來到xx國小,這是一所普通而又特殊的農村國小,全校7個教學班級,280名學生,其中還含一個幼兒班,基本上都是留守兒童。隨著農村外出務工人員的增多,留守兒童問題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怎樣才能讓學校承擔起必要的責任,進行有效的監護和管理,給予留守兒童家庭般的溫暖,是我們走訪的一個重點。在交談的過程中,工作組建議學校有針對性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增強留守兒童的自信心和歸屬感,讓他們快樂、健康地成長。同時,工作組瞭解到學校擁有一個幼兒班,存在幼兒娛樂設施缺失問題,並將通過全域性黨員幹部獻愛心解決這一問題。

集思廣益、謀發展、獻計獻策、促和諧

X月X日,天空中飄著毛毛細雨,春風中帶有絲絲寒意。一大早,工作組組織50餘黨員幹部進行座談。“我們不是來做客的,這次來就是要聽取父老鄉親的想法和需求,聽取大家對發走訪活動的意見和建議,希望大家說真話、說心裡話”,開門見山的這番話讓剛開始有些拘謹的村民一下子輕鬆了,氣氛頓時活躍起來,大家紛紛踴躍發言,積極獻言獻策。72歲的老黨員、老支書鄒興高說:4—6組的農網改造未完全實施到位,部分電杆電線未更新,是一個重大的安全隱患問題。現任支書曾太山談到:xx村一直沒有村級辦公活動場所,村支兩委的戰鬥堡壘作用沒有得到更好的發揮。14組組長鄒鋼講:現在黨的政策好,富民惠民力度大,但xx村最大的問題是山塘需加固維修。這些意見和建議,為我們下一步通過大走訪活動,促進xx村更好更快發展提供了思路。

關心走訪老黨員

X月X日,我們頂風冒雨繼續開展大走訪活動。我們來到七組村民鄒禮善家中,82歲老人激動地拉著我們的手聊了起來。當我們問到:鄒老您在生活有什麼困難需要組織幫助解決的嗎?這位1972年入黨的老黨員笑著說“現在黨的政策越來越好,交了幾千年的‘皇糧’取消了,種地還給錢了,購買良種農機農具都有補貼,我沒有什麼困難需要組織解決的。”但我們看到他住的土磚房,已出現裂縫存在倒塌的安全隱患,揭開鍋蓋,僅有些剩飯素菜。後與村會計鄒高尚瞭解到鄒老與老伴獨自生活,從來不向組織提要求、講條件,並教育後代樹立多為群眾服務的理念,我們感觸很深,找到其三兒子鄒忠雲,叮囑他下雨時將父母接到他家住。工作組初步確定鄒老為下一批愛心走訪的物件之一。

社群民情日記 篇5

那天晚上,我們走訪村裡的老幹部、老黨員。晚飯後出去時,天還挺亮,往回走時夜色已濃。空氣中溼度很大,伴著雨後的降溫,習習的風中讓人感覺絲絲涼意。路燈亮著,雖然沒有城市街燈的密集,卻也把硬化的村內道路照得清晰可見。踏著聲聲犬吠,深邃的夜晚顯得更加靜謐。延續著在農戶家聊起的話題,感受著村莊的脈博、聆聽著農民的心聲,彷彿自己的心跳和著博動。我們走訪的第一家,是村裡的老支書,今年已經72歲,一家6口人,老伴61歲,兒子、兒媳都在村裡的非公企業上班,老倆口操持著全家2畝4分口糧田,餵養6只羊,由於當過村幹部,每年有些津貼補助,在村裡老支書家的收入水平屬於一般。老支書看上去不象70多歲的老人,穿著中山裝,頭髮梳得很整齊,雖然顯得有些瘦,卻很精神。說起村裡的事情,滔滔不絕,十分熟悉,不象一個離開村幹部崗位多年的老人。他說現在村裡的幹部比自己當書記裡要辛苦很多,事情做起來難度也大了許多,現任的書記和村長能力很強,自己也正派、正氣,要作出大的決定之前,都要聽取老黨員、老幹部的意見,為了村裡的發展,為了村裡百姓的生活環境和生活條件的改善,這兩年確實做了很多的事情,村裡面貌改變了,農民的`生活變得好起來了,村幹部的威信也提高了。看得出,老支書對村裡的幹部充滿了信任,對村幹部的工作作風很是欣賞,對村裡這幾年的變化十分的滿意。作為一個老人,作為一個勞動力步入快速衰退期的老人,也給我們談起了農村老年人養老保險和生活保障的問題;以及農村老黨員、老幹部的生活補貼和照顧問題。從老支書的表情和話語來看,他對自己的未來生活並不擔憂,而是希望各級政府從制度安排上能夠為越來越多的農村老人提供生活保障。當他聽到市裡今年把這個問題作為市委、市政府重大調研課題,縣委、縣政府已經準備開展試點工作,以利於總結經驗,指導面上工作的展開。老支書臉上洋溢著欣喜的笑容。

當晚走訪的第三戶戶主姓施,年齡47歲,兒子去年參加大學聯考,被錄取在山東省煙臺市的一所軍事學院。說起兒子,今年44歲的母親情不自禁地流露著驕傲的神色。在交談中,我們瞭解到這個村所屬的鄉鎮是管道婆的故里,傅雲龍的家鄉。管道婆是趙孟頫的妻子,趙孟頫有皇家血統,是宋太祖趙匡胤第十一世孫。偏安江南的孝宗皇帝趙眘登基,賜第趙伯圭於湖州,祖籍河北涿州的趙氏從此有了湖州(吳興)的分支,趙孟頫遂為湖州人。趙孟頫五歲入國小學書,每日臨池不輟,可寫一萬字,至老不廢,下筆極快,落筆如風雨,篆、隸、籀、真、草、行書無不冠絕古今,自成一家,世稱“趙體”。他的妻子管道昇同樣擅長書法,並工畫墨竹、墨梅、蘭梅,亦擅詩詞。難得的是,趙孟頫和管道昇這對藝術家夫婦,感情還相當和睦。趙孟頫想討小老婆,一時開不了口,就把心思寫在紙上:“我為學士,你作夫人;豈不聞王學士有桃葉、桃根,蘇學士有朝雲、暮雲,我便多娶幾個吳姬、越女無過分。你年紀已過四旬,只管佔住玉堂春。”管夫人看後,回了首《我儂詞》:“我儂兩個,特煞情多!譬如將一塊泥巴,捏一個你,塑一個我。忽然歡喜啊,將它都打破。重新下水,再團再煉再調和,再捏一個你,再塑一個我,那其間,我身子裡有了你,你身子裡也有了我。”趙孟頫讀後感到非常羞愧,從此打消了納妾的念頭。

這是一段流傳於世的佳話。福雲龍喜研究軍事。清同治間入京,任兵部主事,後升郎中。光緒七年(1881)任《順天府志》分纂,撰《方言考》。十三年,經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考試,錄為外交特使,出使日本、美國、祕魯、智利、巴西、加拿大、古巴、厄瓜多等11國。其間,蒐集各國地理、風貌、物產、資源等資料,編寫圖志。十五年歸國,呈獻書稿,得到光緒帝褒獎,出任機器局會辦兼海軍衙門幫辦。不久,升機器局總辦。二十七年卒於滬,贈一品封典。作為管道婆的故里,傅雲龍的家鄉,這裡尚書重禮的傳統一直延續到今天。農家子女考上縣重點中學、考上大學的為數不少。村裡一貧困戶姐弟兩個都考上了大學,儘管現在生活很困難,但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希望。這也使我想到了房東家那摞書、那個書房,還有與網路連線著的電腦。新農村需要有現代文化、需要有高素質的現代農民,在這裡我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農村文化的深厚底蘊和在新時期的發展。

村裡的支書和村委會主任,還有鎮裡聯村的副鎮長和我們一起走訪農戶。順著市長和我們詢問的一些問題,不時地為我們介紹著村裡面上的一些情況以及其它一些相關農戶的情況。這些年的工作經歷,讓我知道,村裡的幹部最瞭解農村基層的情況,然而,當我看到不僅是村的幹部,而且包括鎮裡的領導對村裡的情況、對農戶的情況都能如數家珍地娓娓道來,著實感受到現在農村基層幹部工作作風的深入。而這一點,從我們走訪農戶時,因為我們的到來而好奇地圍攏過來的鄰居們很親切、隨意地與村鎮幹部的招呼中得到了印證,可以說,他們對情況的瞭解不是臨時抱佛腳突擊出來的,而是在日積月累積澱下來的。由此,我們也有足夠的理由相信,我們聽到的老黨員、老幹部以及農民群眾對村幹部的肯定和稱讚不是事先安排的,是真實可信的。

走訪的第四家農戶是一水產規模養殖戶。通過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承包經營著30多畝漁塘。承包經營面積在全村45戶規模養殖戶中不算最大,因為兒子、兒媳在村裡的非公企業上班,一個在照明器材廠,一個在木作品加工廠。所以30多畝漁塘由戶主一個人操持著。說起養魚,他的話匣子就打開了,從苗種引進、漁塘消毒、飼料採購、投食餵養,到疫病防治、聯絡銷售侃侃而談。記得去年蹲點時,一位水產養殖大戶告訴我,養魚的效益比種糧食要好很多很多,承包了200多畝漁塘,一年下來可以淨賺30多萬,但養魚也是一件十分辛苦的活,不僅餵食要掌握好,及時換水、灌水也非常重要,夜裡要巡塘怕魚缺氧,還要守夜,怕人偷盜。那時,他家裡正在造新房子。他說現在有錢了,也想住得好一點,但因為要養魚,真的造好了也沒福氣去住,選擇了養魚,註定只能常年住在塘邊的窩棚裡。這是不是一種普遍的現象呢,這裡的戶主告訴我們,養魚夜裡要巡塘這是必須的,巡塘一般每晚兩次,當然很辛苦,但,這裡不用守夜,因為在這個村,從來沒有發生過被偷盜的事情。他說,養魚雖然很辛苦、很累,可與早些年相比已經好了很多。他說現在累點、苦點沒什麼,只要養出來的魚能夠賣個好價錢就行。我們為農民群眾的純樸、勤勞感動,為其簡單而實在的苦樂觀歎服。然而,仔細想來,當比較效益充分展示了效益農業發展給農民群眾帶來的實惠與福祉時,農民的勤勞卻也掩飾著許多農民無需承擔而實際承擔著的勞作。

他們對黨與政府總是報著感恩的心態,在感謝黨和政府的政策時,沒有提出更多的要求。應該說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如同土地聯產承包責任制一樣,是農民群眾在實踐中的創新改革,當它成為一種發展趨勢、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要求時,卻由於我們的宣傳不到位,由於實際工作的具體指導跟不上,在擁有45家水產規模養殖戶的村裡,卻沒有一家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技服務、農資供銷服務、農民創業發展融資服務等等都需要農民自己去努力,遇到的問題需要農民自己去解決。想起我們剛剛到村裡時,村支書說過的一句話,他說這次市、縣、鎮三級領導,特別是市長到村裡來蹲點調研,是村裡有史以來的第一次。當時,我還真為自己能夠成為這填補歷史空白的一員而沾沾自喜,此時此刻,我卻為農民辛勤勞動背後社會公共服務不到位,以及這種不到位背後透射出來的我們工作的飄浮而心悸。